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相隔与环境"小说系列中伟大的作品。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作家,哈代在《苔丝》的创作中已经显现出了某些现代主义的一因素。本文就该部小说中哈代与众不同的悲剧思想以及作品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主要代表作,也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哈代在其作品中表现了他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关注。在他笔下,自然是女性生存的沃土,女性是自然的化身。与此同时有机自然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侵蚀,渐渐失去生机,威塞克斯女性在父权制文明的压制下经历着悲剧。而自然与女性正是生态女性主义探讨的焦点。本文试以其视角解读哈代笔下女性的典型代表苔丝的命运悲剧,来进一步探析哈代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
论哈代小说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平  涂冰 《农业考古》2007,(3):227-229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与农民问题密切相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因素入侵英国农村后农民阶级破产和衰亡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本文着重从农民落后的生存方式、农民陈腐的思想观念和造成农民悲剧命运的根源三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4.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最富有悲剧性的小说之一,主要描述了主人公迈克尔亨查德是如何从一穷二白到发财致富,然而却以悲伤的结局结束了他的一生。亨查德是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亨查德悲剧命运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对他的悲剧命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哈代小说中的人物,并体会哈代试图向读者传达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5.
《无名的裘德》中的淑是背离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她离家出走,逃离婚姻,突破传统女性的"私人空间",进入男性的"公共空间"。然而小说作者托马斯.哈代却把这一体现时代进步的新女性描述成精神不健全的女人,并为她安排了精神崩溃的悲剧命运。淑的形象塑造与作家自身的焦虑心理不无关系,体现出哈代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描绘了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性毁灭。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因素是深刻而又复杂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单独去论述都是片面的。本文试从苔丝女性悲剧的社会、性格及其必然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锐小说有种沈从文式的地久天长的生命悲情。充分展示了特殊年代中国人生存的种种困境:有人遭遇"超自然"的神秘莫测的悲剧命运;有人在伦理的压制下或惨遭戕害或挣扎着生活;有人在权力意志作用下被侮辱或被损害。尽显其小说浓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挣扎——鲁迅悲剧小说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西悲剧小说的比较认为 :鲁迅在特异的年代里 ,通过对前人、时代的超越及对悲剧人物的塑造 ,挖掘出源于中国现实 ,合于中国国情 ,具有鲜明美学特征的悲剧意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 ,为中国悲剧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中西悲剧小说的比较认为:鲁迅在特异的年代里,通过对前人,时代的超越及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挖掘出源于中国现实,合于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美学特征的悲剧意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化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为中国悲剧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相似文献   

10.
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的伟大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为我们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物的爱恨情仇,以一种"灭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部小说中体现了较强的悲剧意识,不仅仅有人物本身命运的悲剧性,同时还有对于生命、命运的悲剧性认识。这部作品不仅仅具有较强的悲剧性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哲学意识,从整体上实现了美学、哲学与艺术的统一,这样的文学作品在文坛上很少见。本文将重点来围绕小说本身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通过分析其艺术性和哲学性,进而讨论小说《呼啸山庄》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桃花扇》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它将儿女情长置于明末战乱的历史背景,既是爱情悲剧也是国家的悲剧。文章以文史结合的方式,基于小说《桃花扇》探讨作者孔尚任的悲剧意识,分析了其悲剧精神的表现,探究了悲剧精神的渊源,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无名的裘德》一书中,哈代细致地描绘了朱人公之间的爱情悲剧,本文主要从维多利亚道德准则,维多利亚时代扭曲的婚姻制度,教会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3.
乔治·梅瑞狄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重要作家,但与同时代的哈代、劳伦斯的声名显赫相比,作为"最后一个维多利亚人"的梅瑞狄斯的名声却黯淡很多,甚至长期被人遗忘和忽视。事实上,他在喜剧精神、心理小说以及自传体诗歌等方面为英国文学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和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在于小说。但在20世纪初,哈代则是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的,其中自然诗是他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自然诗既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浪漫主义诗歌,也不像现代派那样走极端,而是兼具这两种风格。  相似文献   

15.
《苔丝》是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的青睐,被视为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佳品。本文分析了它在结构与情节上的两点特色。笔者认为,小说的结构呈现出一种场次式特点,非常简洁、明快。并分析了哈代选用红色意象,布下了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宿命,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之一。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以强烈的宿命意识贯穿始终。《长恨歌》的宿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悲剧主人公王琦瑶是宿命意识的坚持者,强烈的宿命感几乎是王琦瑶相伴一生不曾舍弃的精神特质;其次,小说中作者常常借助他人之口道出宿命思想;最后,小说中的叙述者总在恰当时刻代替作者阐发宿命观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论语》这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研究,可以见出,在生命、个人价值实现和情感伦理三个层面中,都蕴含着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与悲剧意识的超越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消解,也铸就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解读《活着》的悲剧意义,对于理解这部小说的深层含义具有重大的作用。余华正是借助这部小说才真切地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理解。这部悲剧小说使得这部其能够在文学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和悲剧命运,深刻揭露了黑人群体在白人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孤立无援,迷失自我的悲惨境遇。《最蓝的眼睛》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描写的三个家庭是整个黑人社会和黑人家庭的代表。本文剖析小说中三个黑人家庭的亲子关系,探讨亲子关系与黑人家庭悲剧命运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奥尼尔的剧作在对悲剧根源的探索、审美效果的追求及悲剧人物观诸方而与传统悲剧相比己有了质的飞跃,是一种现代悲剧意识。奥尼尔写出了现代人在一个“上帝已死”的世界里无所适从的状况以及企图重新找回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而不得的悲剧,以自己的实践为现代悲剧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