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外来有害生物对该市林业生态安全威胁加大,如何真正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及应对外来有害生物对全市林业生态的安全威胁,是伊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从建立和完善伊春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警系统方面阐述了建立科学、完备的伊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警系统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伊春市有400万公顷的大森林。这座因林而生,因林而名,又因林而衰的资源性城市,因过量采伐,从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伊春市委、市政府(林管局)在实施国家"天保工程"和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行动中,充分认识到,伊春作为全国第一个林业资源性城市转型试点和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林业接替性产业.是伊春林区再度辉煌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行政区域涵盖大部分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和缓冲平原,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邻,是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主体,拥有400万hm2的林业施业区,占全国重点国有林区总面积的13%。森林覆被率高达84.5%。伊春林区有林业物候观测站,对林区气候特别是小气候进行了近30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林业物候观测资料,笔者通过这些物候气象观测资料,对伊春林区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17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黑龙江省伊春市被确定为国家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一消息犹如久旱逢甘霖,滋润着伊春林区,振奋着林区职工。启动实施经济转型试点,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快体制创新,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让伊春的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得到恢复,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优势特色产业群体迅速发展壮大,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探索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伊春林区有着辉煌的过去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相似文献   

5.
由黑龙江伊春林业文工团出演的大型五幕话剧《青山常在》5月17日在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演出。该剧是以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育林功臣孙海军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描述了以主人公林生为首的一群林业工人在林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由伐木者到植树者的心路转变历程,塑造了一批生活在小兴安岭林区善良、勤劳、质朴的林业工人形象,反映了林区人民热情、淳朴、向上的生活理念,体现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立自强、开拓进取的伊春精神。该剧在黑龙江已演出百余场,观众总数达8万人。该剧获2005年黑龙江省首届艺术之冬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和20多个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伊春市是我国国有重点林区,对我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可以说伊春市是一个以林为根本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以采伐为主,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木材。现在,伊春以生态为先,成为了切实的低碳城市。这里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碳汇生产基地,仅小兴安岭林业每年碳汇就高达2575万吨。记者曾多次到伊春采访,也深深被伊春人勇于奉献、勤劳质朴的精神所感动。记者了解到伊春市近来为了生态建设又有新的举措,他们正大力推进万人生态移民工程,将林区深处的林业职工和居民搬迁到中心林场,既改善了这些人的生活条件,又有利于资源保护。万人移民将是一种怎样的壮观场面?在移民过程中伊春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何?他们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搬迁到中心林场的人们生活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马不停蹄地向着正在严冬中的伊春进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09,(5):67-67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区体制性矛盾迈出了突破的一步。“林改"触及了产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幅员辽阔,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中部的伊春是“红松的故乡”,南部的张广才岭是“三大硬阔的故乡”。林区总面积3566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7%。其中有林地面积1626万公顷,省属国营林业局经营总面积1080万公顷,总蓄积量747亿立方米,林区职工70余万人,人口144.50万。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决定活力,产权决定效率,产权决定出路。备受瞩目的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林区正式启动了。这是全国国有林区一开先河的历史性创举,是惠及林业职工、实现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必将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国有林区林权改革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本期刊发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市长、伊春林管局局长许兆君同志《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一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0.
伊春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拥有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公顷.森林蓄积2.2亿立方米,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绿色伊春”、“恐龙家园”之美誉。194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1958年建市,同年经中央批准,将中共伊春林区委员会改为中共伊春市委员会。从此开启了伊春全面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谈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曾经是我们为之骄傲的“绿色宝库“。可是,由于近几十年的经营不善和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几尽枯竭;生态质量下降;林区经济发展滞后;林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为扭转这一局面,2006年,国家决定将伊春林区做为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对制约林业发展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即将部分国有林地承包给林业职工经营,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本文从4个方面分别对伊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意义、实施模式等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伊春林业管理局经营总面积34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310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38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6.8%;用材林面积221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3.0%;森林覆被率69.6%。过去伊春林区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然而,历经40余年的过量采伐,现在无论是森林的  相似文献   

13.
机降扑火队员乘机问题的探讨李长权(黑龙江省伊春航空护林站)1我国机降灭火的现状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部分林区都已开展机降灭火业务。东北林区有12个航站,护林面积30万km2,每个航期投入护林直升飞机15架左右;西南林区有6个航站,机降保护面积13万km2...  相似文献   

14.
朱宝华  高武 《林业科技》1997,22(1):53-53
北方林区运材汽车节能分析朱宝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高武(黑龙江省鹤岗市林业局)关旭煜(哈尔滨国营松江胶合板厂)1目的意义我国林业系统现有汽车近6万辆,大兴安岭和黑龙江林区近1.5万辆。全国林业系统运材汽车超过2万辆,其中90%以上属中型汽车...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我国林业发展战略和伊春林区的现实状况,对伊春林区林业经营谈几点想法:伊春林区是"红松故乡",林业经营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大培育白桦林,恢复发展阔叶红松林,发展红松果林,走顶极演替森林利用,才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稳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  相似文献   

17.
秦宝兰 《林业建设》1995,(3):29-30,28
试论抚、采、造三位一体综合经营黑龙江省伊春林业设计院秦宝兰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目前正处于“两危”困境的严峻时期,其中海林林业局在治危兴林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抚、采、造三位一体综合经营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生产经营方式是缓解过伐老林区...  相似文献   

18.
林改第一槌敲醒了林区职工 2006年4月29日.一个春机盎然的日子.一个改变了伊春林业职工命运的日子。根据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关于加快实施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全国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在伊春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正式启动实施.并相继在5个试点林业局全面展开.试点面积8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伊春重点国有林区拥有400万hmm^2林业经营面积,占黑龙江省森林面积的44.6名,占全国的3%。自20世纪40年代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多m^2,累计上缴利税、育林基金等59.2亿元,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森林蓄积量已减少55%,可采成过熟林仅剩680万mm^2,减少98%。由于资源近于枯竭,生态环境恶化,林区经济日益危困,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业产业》2009,(1):48-48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 伊春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施业区内有400万公顷的大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2.5%。这里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