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芒果炭疽病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农药防治芒果炭疽病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复方T.F和D.L.B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T.F,百菌清,波尔多抑制孢子萌发效果较好,但对菌生长抑制作用较差,多菌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而对抑制孢子萌发效果较差,1991~1993年在海南不同地区多点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复方T.F是防治芒果炭疽病较好农药,平均防效67.5%~78.8%,增产136.9%,经济效益增加196.8%,次为  相似文献   

2.
3.
安泰生防治芒果炭疽病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芒果嫩叶及开花期间每隔 7- 10 d喷 1次 1000~2 000 u g/mL安泰生或 1000ug/mL多菌灵杀菌剂可极显著地降低芒果叶片炭疽病的发生;果实中的潜伏侵染炭疽菌菌量亦显著地减少并且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炭疽病的严重程度。其中 2 000 ug/mL安泰生效果最好,其防治叶片炭疽病效果达81.58%;采后果实炭疽病防效达63.21%。大田喷安泰生后还可适当提高果实产量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4.
阿米西达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室内药剂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2 a大田喷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试验。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具有很好的抑制产孢和孢子萌发的能力,在芒果刚抽嫩稍或花穗抽出3 cm时,每隔7-10 d喷150-200μg·mL-1阿米西达SC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叶片炭疽病的为害程度,防效达44.84%-87.06%;同时还可减少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量,并减轻果实贮藏期间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芒果炭疽病是海南省芒果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本文应用生态位理论,测定芒果炭疽病生境生态位。结果表明芒果炭疽病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比较大,对空间资源利用较充分。果园中间的果树通风性差,湿度大,芒果炭疽病的病情指数最大,北边边线较通风、湿度小芒果炭疽病病情指数最小。果实期、夏稍期、秋稍期、花期芒果炭疽病的生境生态位宽度指数依次为:0.950 8、0.941 2、0.965 3、0.849 7。在各生境位点上,芒果炭疽病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能力是不同的,边线的生境相对不利于芒果炭疽病的生存,花期时果园各方位生境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法对来自国内外的189份芒果种质进行了抗炭疽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种质中未发现免疫种质,其中高抗种质9份、中抗种质55份、中感种质90份、感病种质34份和高感种质1份.对于这64份抗病种质,应在炭疽病流行年份继续开展田间抗病性评价工作,同时结合农艺性状评价,确定种质是否能在生产上推广或能否作为育种材料.试验结果为189份芒果种质抗炭疽病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冯奕玺  罗养 《云南热作科技》2000,23(2):21-21,20
喷族5%安福1800ml/hm^2、1200ml/hm^2悬剂液和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防治芒果炭疽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98。9%、97.7%和95.6%。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研究分生孢子浓度、芒果抗病性、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条件等因素对芒果炭疽病病斑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对病斑扩展有显著影响,接种4个分生孢子就能引起侵染;不同的芒果品种抗性级别和病斑大小之间显著相关;适合病斑扩展的温度是24~33℃,最适宜温度28℃;高湿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病斑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细菌AiL3防治芒果炭疽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莎  詹儒林  何红  汪远  李琳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312-2315
为探讨拮抗芒果炭疽菌的海洋细菌AiL3的防病作用,采用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该菌株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室内防病试验结果表明,AiL3菌株各处理液对采后芒果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以含1‰Tween80的10倍发酵稀释液处理效果最好,6 d后的防治效果为53.7%,明显高于同期施保克处理27.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能够通过抑制病菌扩展速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其中含1‰Tween80的10倍上清稀释液处理组的效果最好,3次施药后10 d和20 d后对田间芒果叶和果的防病效果分别为47.5%、41.2%和49.7%、42.9%。  相似文献   

11.
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筛选及其交互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3种杀菌剂对8株抗、感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t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通过EC50值、EC90值及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测定等综合分析表明:对芒果炭疽病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其平均EC50值和EC90值分别为0.04、0.21μg/m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氟硅唑·恶唑菌酮、戊唑醇、腈菌唑和多抗霉素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也较强,与多菌灵不存在交互抗性,这9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芒果炭疽病的首选杀菌剂.另外,三唑酮、异菌脲、三环唑和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于芒果炭疽病的防治.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之间,苯并眯唑类杀菌剂与烯唑醇,嘧菌酯、醚菌酯与腈菌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与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与氟硅唑·恶唑菌酮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百菌清与嘧菌酯、醚菌酯和腈菌唑·醚菌酯,恶霉灵与嘧菌酯、醚菌酯、腈菌唑·醚菌酯和三唑酮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2.
芒果果实bHLH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HLH家族作为植物中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真核生物生长发育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芒果果实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87个bHLH家族蛋白,其中酸性蛋白所占比例较大,大部分为不稳定蛋白,且均为不含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除CL10714.Contig1为膜结合转录因子外,其余均不含跨膜结构。芒果bHLH蛋白结构域有多个氨基酸位点保守性较高,87个芒果bHLH蛋白中73个(83.91%)具有E-box结合功能。GO分析发现芒果bHLH蛋白共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功能的17个亚类。进化树分析发现芒果bHLH蛋白与拟南芥有较高的保守性,并基于进化树对部分bHLH蛋白的功能进行了预测。本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芒果bHLH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杧果炭疽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东、四川、广西等14个尤果主要栽培地采集的70个忙果炭疽菌分离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利用19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70个忙果炭疽菌分离菌株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根据它们的遗传相似性,这70个尤果炭疽菌分离菌株被聚类为2大群(I和I)和相似系数为0.306-0.928的6小群(1-a,1-b,L-c,1-d,Ⅱ-a,I-b)。不同栽培地的相似系数低;同一栽培地的相似系数高,所以忙果炭疽菌的遗传基础与地理来源虽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存在相关性。抗药性试验结合RAPD分析结果表明,抗药性菌株一般与非抗药性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遗传基础的改变是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芒果香气成分,分析HS-SPME的平衡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解吸时间对香气成分分析结果(包括总峰数目、总峰面积)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并通过谱库比对鉴定芒果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旨在明确HS-SPME-GC-MS测定芒果果实香气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及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果实的香气成分组成及差异,为芒果香气品质判断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HS-SPME最佳萃取条件为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5 min。(2)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共鉴定出102种匹配度大于70%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2个品种的香气成分主要由萜烯类构成,贵妃萜烯类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4.70%,台农萜烯类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86.79%,另外还有少量的醇、醛、酮、酯、羧酸类。(3)贵妃、台农共有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有α-异松油烯、3-蒈烯、柠檬烯、3-己烯-1-醇、2-己烯醛、γ-己内酯、异佛尔酮、棕榈酸等15种。因此,α-异松油烯、3-蒈烯为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且台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贵妃。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主栽杧果品种贵妃杧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或KT-30)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GA3处理明显增加产量,且不同程度地改善果实品质,以GA3150 mg/L和GA3250 mg/L效果较好,两者的产量、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糖酸比(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CPPU处理促进果实膨大的效果比GA3处理明显,且可食率和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但产量增加不明显,具有疏果的作用,明显增加畸形果数量,浓度过高会使糖酸比(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以较低浓度的CPPU 5 mg/L和CPPU 10 mg/L为宜;(3)GA3150 mg/L+CPPU 5 mg/L的混合处理对果实膨大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处理,但增加产量不明显,与单用GA3150 mg/L处理相比,明显降低了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4)CPPU处理和较低浓度的GA3处理(GA350 mg/L和GA3150 mg/L)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较高浓度(GA3250 mg/L和GA3500 mg/L)则相反,GA3和CPPU处理均促进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较高浓度的GA3处理促进了果皮花青素的合成,CPPU和混合处理抑制了果皮花青素的合成。该研究为GA3和CPPU在海南贵妃杧种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部分杧果品种果实若干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48.60μg/g FW,贮藏期为6~17 d,相对应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51%、14.44%、0.26%、127.36、127.05、23.01μg/g FW、10.17 d,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7个杧果品种的综合品质以留香杧最佳.完熟时绿色果皮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红色果皮品种,且糖酸比值和同酸比值显著高于红色与黄色果皮品种.多胚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胚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芒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粤西1号为试材研究了芒果果实成熟阶段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收前淀粉含量逐渐减少,采收后快速减少;葡萄糖含量采收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果糖含量采收前缓慢增加,采收后开始迅速增加,蔗糖变化与果糖变化趋势一致,完熟时含量最多的糖为蔗糖(62.55 mg,g),果糖次之(44.45 mg/g),葡萄糖最少(2.87mg/g).AI、NI、SS、SPS在采收前活性差别不大,在后熟阶段,AI、SS、SPS活性显著增加,且SPS活性达到最高值.粤西1号糖代谢以积累蔗糖为主,2种酶SPS和SS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