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了如何控制反应的均相条件来制备水溶性壳聚糖 ,并对水溶性壳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研究发现随着乙酸酐的用量的增加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随之降低 ,而反应时间对脱乙酰度没有影响。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5 0 %脱乙酰度的水溶性壳聚糖与 90 %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在分子结构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5 0 %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的水溶性的提高可能是部分脱乙酰化对晶体的破坏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选1日龄健康肉鸡19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及基础日粮中添加(0.15%)脱乙酰度为73%、81%和90%的低分子(6.75~8.84 kDa)壳聚糖日粮,试验期42 d。试验末袁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每重复1只)采集血清样品并屠宰,取肝脏、腹脂样品。结果表明,各组的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90%脱乙酰度的低分壳聚糖组肝脂率和腹脂率分别显著降低6.08%、6.53%,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也显著降低;各处理组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袁但腹脂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上升趋势。可见袁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对其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肉仔鸡对脂肪的吸收利用及体脂沉积,壳聚糖可能通过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而调节肉鸡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对几种农作物病害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壳聚糖的抑菌实验和几种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及其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相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稻瘟病菌、玉米黑穗病菌、小麦条锈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种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3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75%脱乙酰度壳聚糖在3个不同浓度时对3种植物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强于85%和95%脱乙酸度的壳聚糖;75%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抑制效果强于85%和9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其对3种植物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是0.06g/L、0.05g/L、0.06g/L。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及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脱乙酰度虾源壳聚糖外,其余3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模型,4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不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黑水虻蛹壳作为试验材料,采用6因素3水平、以脱乙酰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蛹壳中几丁质提取及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5%,脱蛋白NaOH浓度12%,脱蛋白温度90℃,脱蛋白时间2h,脱乙酰NaOH浓度40%,脱乙酰温度9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壳聚糖脱乙酰度平均值为82.76%;在该6个因素中,脱钙时盐酸浓度对最终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高脱乙酰度、高黏度的壳聚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甲壳素品种和粒度、碱液浓度、碱处理方式、温度5个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利用优化条件制备壳聚糖后,测定其黏度和脱乙酰度。[结果]不同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依次为碱处理方式>碱液浓度>温度>甲壳素粒度>甲壳素的品种。优化的壳聚糖制备条件为碱处理方式1+1+1、碱液浓度50%、温度110℃、甲壳素粒度20、甲壳素的品种为东海小虾壳。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黏度分别为94%和2760 mPa.s。[结论]将得到的壳聚糖制成壳聚糖醋酸膜,对活性橙的染料废水有明显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铜盐(CuCl2)和锌盐(ZnCl2)与壳聚糖反应,生成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合成两种配合物金属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得出壳聚糖金属铜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2 h、氯化铜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2∶1,反应温度为45℃;壳聚糖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5 h、氯化锌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4∶1,反应温度为55℃。壳聚糖铜、锌配合物合成条件的优化为木材防腐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D-近似最优设计法研究了NaOH质量分数、碱处理时间及温度对制备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乙酰度随着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出现峰值,当碱液质量分数增加时,脱乙酰度增加但其速度却在减小,当碱液质量分数达到40%时,脱乙酰度达到90%左右,而后增加碱液质量分数时,脱乙酰度反而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其脱乙酰度几乎线性递增,当温度达到200℃附近时,曲线趋于平直且脱乙酰度达到最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脱乙酰度开始呈线性增加,当反应时间超过50min后,脱乙酰度有下降趋势;在一定碱液质量分数(40%)条件下,脱乙酰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若需获得较高质量的壳聚糖必须提高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黄瓜常见病原菌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固体培养基体外抑菌试验和活体黄瓜幼苗染病试验,研究了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不同浓度以及不同使用次数对黄瓜4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壳聚糖对不同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抑制效果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浓度呈正相关,脱乙酰度越大,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壳聚糖对活体黄瓜幼苗染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效应与壳聚糖的使用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蟹壳制备壳聚糖的改进工艺,对脱乙酰度、粘均分子量2项主要指标进行测定.经过极差分析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100℃脱蛋白1 h,浓度为15%的盐酸25℃脱钙4.5 h,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130℃脱乙酰反应3 h.在改进工艺条件下,壳聚糖脱乙酰度在85%以上,粘均分子量大于70万,免去氧化脱色阶段,避免在氧化脱色过程中造成壳聚糖的降解,产物色泽呈灰白或肉色,保证了壳聚糖的质量.这表明,利用盘锦河蟹壳制备壳聚糖,从而改进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采用乙醇提取及喷香方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先将再造烟叶原料进行乙醇提取,浓缩乙醇提取物并制得乙醇膏,提取后的残渣按照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制得再造烟叶样品,然后将乙醇膏采用喷香的方式喷涂于制得的再造烟叶表面,得到最终再造烟叶成品.结果表明,与目前普通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生产的再造烟叶相比,该再造烟叶成品致香成分含量高,抽吸品质接近于天然烟草,香气浓度高,木质杂气小,外观颜色较普通造纸法再造烟叶更加油润,接近于天然烟叶;经涂布醇提加香处理后再造烟叶的显微结构纤维细化,表面疏松.  相似文献   

12.
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采收成熟度对湘南稻田浓香型烤烟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烟叶采收成熟度的增加,还原糖含量和鲜干比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上、中部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略呈下降趋势,烟叶的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均价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②上部叶以叶面基本全黄(9~10成黄)、主脉全白、叶面有黄色斑为适宜采收,中部叶以叶面浅黄色(8~9成黄)、主脉变白1/2以上为适宜采收,下部叶以叶面黄绿色(6~7成黄)、主脉变白1/3以上为适宜采收,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上等烟比例、均价、外观质量和感官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烟末利用率,有效降低再造烟叶的生产成本,对比分析压棒工序对烟末的热水可溶物含量及提取率、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棒过程可造成烟末少部分热水可溶物损失,对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且再造烟叶样品的感官质量差异不大;烟末压棒后其浓缩液粘度急剧增高。烟末压棒后进行再造烟叶投料生产可行,但需要降低烟末压棒时切断作用产生的细小颗粒,或提高烟末棒浓缩液的纯净度,降低浓缩液粘度。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物酶制剂改善再造烟叶内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再造烟叶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生物酶的作用,增加再造烟叶中的致香成分,对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具有明显的增香提质、减少刺激和杂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树堂  段玉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54-10656
[目的]研究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糖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考察了采收成熟度对烟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主要糖分含量的影响及糖分含量与烟叶感官品质的关系,设置了4种采收成熟度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试验表明,4种水溶性糖分中,以葡萄糖所占比例最大,为33% ~40%;果糖次之,占32% ~ 38%;蔗糖较低,占20% ~ 27%;麦芽糖最低,占5%~8%;口感及评吸总分与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以下部叶移栽后(70±3)d,中部叶移栽后(90±4)d,上部叶移栽后(125±5)d采收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感官品质较好.[结论]研究可为烤烟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采收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升细支卷烟品质。[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从加工过程稳定性、混合均匀度、物理指标稳定性、主流烟气以及感官评价5个方面,对比薄片丝掺配和片掺配2种模式下的细支卷烟样品。[结果]薄片丝掺配加工过程稳定性较优;薄片丝掺配混合均匀度高于薄片片掺配;薄片丝掺配较薄片片掺配样品,端部落丝量小、吸阻和密度有更高稳定性;薄片丝掺配降低烟碱和CO的作用较薄片片掺配有显著提高,且焦油、烟碱、CO等各项烟气指标更稳定;薄片丝掺配样品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指标较优,总体质量优于薄片片掺配样品。[结论]对于提高细支卷烟的品质稳定性,薄片离线加工后丝掺配方式比传统薄片叶掺配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17.
烟叶不同部位成熟度与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部位烟叶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相互关系,以确定田间烟叶成熟度标准和直观的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上、中部烟叶烘烤前后的鲜干比有随成熟度提高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成熟度处理对烟叶烤前和烤后长宽比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从中上等烟比例、均价、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评吸结果来看,下部烟叶7~8成黄处理最好,中部烟叶8~9成黄处理最好,上部烟叶8~9成黄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优质大宁烟单产以满足市场需求,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追施氮肥和钾肥(N 15 kg/hm2、K2O 90 kg/hm2;N 45 kg/hm2、K2O 270 kg/hm2)对大宁烟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追施含N15 kg/hm2、K2O 90 kg/hm2无机肥后,烟株高度、烟叶钾含量和烟叶产量显著提高,烟叶评吸质量提升而烟叶糖碱比、糖氮比、施木克值等指标的变化不大。然而,增施N 45 kg/hm2、K2O 270 kg/hm2的处理,烟叶产量、钾含量、烟碱含量虽分别增加24.73%、17.91%-27.08%和19.57%-30.55%,但烟叶糖碱比、糖氮比、施木克值和评吸质量下降。结果表明,在传统有机肥施用的基础上追施适量氮钾肥不仅有利于大宁烟生长和烟叶产量的提高,而且可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9.
酶在烟叶调制、陈化和贮存期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如何利用外加酶改善烟叶内在品质已经成为烟草行业的热点话题。利用酶制剂可以降解烟叶中过量的淀粉、蛋白质、细胞壁物质和果胶质,增加香气和改善质量品质。另外,酶制剂在烟草添加剂、烟草香料、烟草薄片中的应用,酶制剂和微生物配合使用的研究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有机质配方肥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水田烤烟施用有机肥的适宜有机质含量及碳氮比,采用自主配方有机肥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及碳氮比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为50%和65%时,烤烟叶片数、产量和产值总体上高于烟草专用肥处理,且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总体上有所提升;有机质含量为35%时,烤烟产量和产值略低于烟草专用肥处理。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提高会促进叶片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同时上部叶烟碱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有机质含量同一梯度内随着碳氮比的提高,评吸质量提高,且中部叶表现出较高的糖碱比。研究认为,水田烤烟有机肥以有机质含量65%、碳氮比19.54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