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化"同步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借鉴国外"四化"协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地区"四化"同步发展的建议,包括以信息化破解基底条件制约,引领"四化"协调发展;以工业化升级带动产业转型,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以城镇特色化聚合动力机制,提升"四化"统筹发展;以农业现代化完善突破抓手,平衡"四化"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四化同步”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四化同步"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同步",根本问题是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诸多"不同步"的突出问题。在正确认识"四化同步"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明确了河北省"四化同步"中存在较低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动力不足;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缺乏联系;信息化尚没有装备农业;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等的"不同步"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强化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拓展多功能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与组织方式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培训现代农民,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推进"四化同步"。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区是中原经济区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地区。文章论述了"四化"的内涵及其相互间的辩证联系,剖析了社旗县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实践及成效,提出了辩证看待发展模式、发挥科技带动作用、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促进河南省农区"四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谭旭  李江风  卢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976-5981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四化同步"发展评价模型以揭示湖北省各县市"四化"水平的发展状况,采用地理—经济空间权重,运用ESDA方法,分析其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湖北省各县市"四化同步"发展水平不一致,中心城市及平原地区水平较高,鄂东及鄂西山区水平较低,边缘化现象突出,且呈现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其发展水平在全局上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形成以武汉和宜昌双中心带动的格局,其发展空间差异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符,也与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一致。根据这些差异,结合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和城镇发展战略,可有针对性地制定全面推进型、统筹发展型、生态优先型三种不同的"四化同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指出今后的发展应在"四化"协调发展中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以贵州省为分析对象,定量分析"四化"对同步小康的影响机制,为同步"四化"发展、促进同步小康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珧  张永强  田媛  王荣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7):1632-1639
[目的]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明晰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为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4—2016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省际数据,在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量测度的基础上,引入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性.[结果]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粮食主产区各地区农业碳排放量不仅受到来自本地区农业碳排放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考虑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均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下同),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开放度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P>0.1).[建议]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碳减排,政府应强化农技推广和投入,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实现碳减排;制定合理政策适度推动城镇化发展,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碳减排的正向作用;鼓励农业资源调整和重组,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加强地区间合作交流,推进低碳农业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促进劳动力"回流"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而粮食主产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劳动力和耕地资源的"挤出效应"明显。山区农旅融合对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平原地区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加大贫困山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优化粮食非主产区农业固定资产配置,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72-174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广西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广西"四化"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广西"四化"发展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对"四化"的协调度测度发现广西地区"四化"发展一直处于失调状态,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对促进广西"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卫辉市始终把农业现代化摆在"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农民素质教育提升为抓手,大胆探索,创新求实,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健康、向上的新局面,连续多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发展引领工业化,助推城镇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依托信息化,仰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依赖信息化,协助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互动的必然选择。惟有"四化"同步发展,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加快推进河南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全省"三农"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途径,对实现全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以提升全省农业生产力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为目标,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  相似文献   

13.
<正>"十二五"以来,浙江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为主平台,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努力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突出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近五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科技》2015,(1):36-37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坚持三产融合、四化同步、现代服务业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理念,以发展具有黑龙江省优势特色的绿色食品、农机装备制造、林下产品加工、农业生物等为重点,实施各项农业科技计划,加快发展科技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地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对比分析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Hodrick-Prescott滤波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37年(1978~2014年)来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研究表明:狭义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总体上要高于广义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且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在改革开放初期、中期和后期,各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分别呈现上升、调整、再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应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转变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客观地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对比分析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Hodrick-Prescott滤波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37年(19782014年)来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研究表明:狭义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总体上要高于广义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且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在改革开放初期、中期和后期,各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分别呈现上升、调整、再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应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转变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农产品主要供应基地,确保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0年13个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选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ArcGIS可视化功能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中低水平地区向中高水平地区缓慢过渡、东北地区向中南部地区逐渐推进的演变趋势,其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弱化。三大地区内区域差异不断减小,但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重点优化农业生态效率,统筹兼顾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充分利用经济高水平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22,(1):40-43
<正>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腹地核心区、合肥经济圈重要成员的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为典型的沿淮中游平原,是国家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为有效激活农业内生发展动能,园区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探索农户入股合作开发新机制,激活沉睡的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化”之间存在着循环演进和良性互动关系.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褚兴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70-17872
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以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