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途径。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着重探索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制定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探索了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目管理方式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论坛”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272-274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派师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进行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在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示范和商用产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于院校(U)、场站(S)和基地(B)之间。最后,给出了新范式实施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学研等,以期为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文章阐述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介绍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后,逐步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本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卓越农林人才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关键。对近几年实施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卓越农林人才内涵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全面掌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不断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等。  相似文献   

5.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改革思路,并采取了具体的实践措施,包括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培养方案,构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近2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构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改革实践背景下,课堂教育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农林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人才。优化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培养课程设置,以健全教学制度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个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是我国农林类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策略,为提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培养高素质农林管理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天津农学院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改革与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对地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地方农林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存在教育理念不清晰,与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结合不紧密,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河北农业大学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特点,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等措施,把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类型,结合天津农学院实际对沿海都市型农业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上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指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关键条件,提出了提高农林高校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条件改善的主要途径与要求:(1)建立师资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支撑体系;(2)强化实践教学;(3)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关系到国家教育创新的实现,关系到全球化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成败。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农林类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难题。本文概述了农林科学及其研究生的特点,从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并对其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了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标准,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该体系的运行方式,以期通过实施该体系培养出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信息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农林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开展现状,探析影响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以实现农林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是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文章阐述了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管理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以及构建创新平台等。  相似文献   

16.
实施课程思政是健全高校育才、育人的重要举措,农林高校是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库。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具有促进个体成才、推动学校建设和服务社会需要的价值。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存在教师认知和能力不足的主体之困、思政元素挖掘偏颇的内容之困、管理低效的机制之困、校园文化育人不足的环境之困。针对农林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应发挥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主体作用;厘定课程思政内容边界,贯通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交互桥梁;健全教学组织运行机制;全面建设高辨识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闫翠香  丁新泉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105-106,156
探讨了浙江农林大学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效,详细介绍了围绕生态性创业型大学战略目标的创新创业类实习基地、实践能力培养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举的农林类实习基地、实习实训与创新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工科类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园林类实习基地4类典型基地建设情况,阐述了实习基地建设在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和水平、高校与企业共赢四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创业人才,在9个农科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并依次推进实验能力培养→生产实际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培育→专业综合实践的“五阶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实验课程化改革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认识生产实际,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等改革塑造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增加毕业实习时间等改革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和缩短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磨合期”。在5年实践中,提高了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师资综合水平,形成了多项教学改革成果,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对西南林业大学林学类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学生学习状态、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学校办学条件、考核方式及职业预期6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教学及考核方法,是提高林科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指出完善学业考核方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正确的职业引导,是培养高素质林业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地方农林院校学生基本情况、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MASPK教学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MASPK教学研究平台的搭建以及MASPK教学模式的构建,以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