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外出务工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导致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照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重任落在留守妇女身上,农村"三留守"问题已然成为贫困地区十分头疼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是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关键,提出国家及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加强社会支持网络重构等,以更好地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  相似文献   

2.
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外(指本县之外)务工就业,自己留守家乡的已婚农村妇女群体。据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妇女达4700万。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本研究选取了江山市3个乡镇作为样本,对留守妇女不同层次的社会支持需求和各个群体对留守妇女看法进行分析,呼吁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困境取得一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作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大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各种困境与问题,而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困境与问题,需要社会各届的共同努力。同时,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对问题的解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留守妇女再教育方法途径的探索,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支持、妇联的纽带、学校的参与等各方面的作用,尽可能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175-177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地区的男性劳动力迁徙到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孤独感、不安全感、抑郁与焦虑三个常见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受夫妻关系状态变化、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三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妇女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目前一些研究关注了局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在心理压力、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社会支持和婚姻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还缺乏跨区域的比较研究,缺少对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问题原因的深层探讨以及有效的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生理和心理压力,她们更需要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孤独情绪.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多管齐下,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留守妇女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已婚妇女。以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社会发展为主线,对以往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并指出已有研究的“弱势群体”假设和“男性主义”视角所带来的不足。未来研究,要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和“流动—留守”联结的框架下,考察既有家庭功能连续性暂时中断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留守妇女发展的历时轨迹,挖掘家庭生态系统的弹性机制,以期为留守妇女发展的家庭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升自身生活水平,很多农村男性都会选择到城市打工,这就导致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为了农村主要人口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就是其中的一种。农村留守妇女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农村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情况并不太乐观,这种情况在经济落后的农村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促使农村留守妇女更充分地参与乡村治理,以贵州省J乡为例,对新时代农村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存在多种问题,为此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居家创业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创业的对策和建议,并探讨了农村留守妇女居家创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向城镇转移,其中大部分为男性青壮年,大量妇女留守家中,成为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妇女承担着农业生产、发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参与基层民主政治、传播文明乡风、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责任,她们成为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科技培训,不仅提高了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知识,而且对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使得乡村社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中无法进城的农村留守妇女饱受生活及身心的双重痛苦,这与我国对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仍不完善高度相关。以辽宁省520名留守妇女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考察了当前留守妇女的生活困境,并认为这一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尚不完善,诸如妇联及妇女代表大会等组织职能缺位、基层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等,这一现象也是导致留守妇女生活艰辛的重要原因。完善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应大力发挥妇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并努力实现邻里、互助组和社会工作者的联动支持。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结构逐步开始变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等方面的原因,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始出现。从农村层面来讲,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都与农村留守妇女有关,甚至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就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科技素质的设想做论述,旨在分析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科技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党和政府持续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新时期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形象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妇女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在家庭生活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农村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伦理智慧的农村留守妇女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对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进行了解,并对其生活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农村的和谐与发展,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句话信息     
目前全国农村共有8700万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 经国务院批准,“十二五”时期中央财政将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4.5亿元.支持各地建设80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村庄农民合作社的实证调查,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在农民合作社中的社区参与状况的剖析,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在社区参与中个体能力和社区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采取深度访谈结合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留守妇女群体以及在农民合作社中发放问卷,结合农民合作社的现状及相关社区资源、个体资源来调查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农民合作社的动机以及目标。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社区参与提出建议,同时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及推广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中出现了所谓"留守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前两者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社会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却知之甚少.本文以安徽桐城合心村的个案调查为起点,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留守妇女是指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务工而留守家庭中的农村妇女,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家庭抚养、赡养责任。文章对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归纳出农村留守妇女宗教信仰的成因、心理诉求、功能以及应对等四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及其成果,并对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胡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96-19499
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视角,运用新家庭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深入分析了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从业困境,并通过分解妇女可支配劳动时间,认为农村留守妇女在可购买家务劳动条件下,外出务工可以提高总效用。最后,针对影响农村留守妇女的从业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中西部地区农村300位代表性农村留守妇女就业的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归模型,分析当下农村妇女就业的影响因素,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外出就业的意愿与学历、是否就近就业、收入、工作环境、是否需要照顾人、就业保障等呈显著正相关;农村留守妇女外出就业的意愿与工作时间呈无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情况,提出加强职业培训、完善立法、完善基础公共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美国学者米勒的公众科学素养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方法,对湖北省咸宁市留守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咸宁市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农村留守妇女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留守妇女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对现代信息传播工具认同度较低。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信息服务性别敏感度低是造成农村留守妇女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有必要通过提高政策性别敏感度、拓宽科技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等方式,给予农村留守妇女必要的信息援助,改变其信息弱势地位,进而不断提升其科学素养水平,顺应当前农村劳动力女性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