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晋江流域,该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1.4%。严重的土壤侵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泉州市的经济建设,为治理水土流失,泉州市水土保持部门自1982年起开始种植杨梅,并以杨梅为突破口,变水土流失区为经济作物区。8年来,泉州市推广种植杨梅8万余亩,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正确评价杨梅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现对泉州市1982年以来推广种植杨梅的生态经济效益作一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侵蚀劣地(马尾松小老林)及营造杨梅林后土壤抗恂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侵蚀劣地营造杨梅后土壤抗蚀性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亦有一定经济效益,是该地较好的水土保持林之一。 相似文献
5.
6.
7.
8.
本文针对侵蚀劣地的特点,以保持水土为基础,以龙眼丰产优质为目的,提出合理的土,肥,水管理技术,保证龙眼在侵蚀劣地上能够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10.
11.
水保林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紫色土严重侵蚀地(光板地)及水保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严重侵蚀地采用高标准阶梯状整地,并用胡枝子护埂方式营造马尾松和黑荆树混交林,7年后,水土流失基本上得到控制,林地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比光板地大;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分散率、土壤侵蚀率则比光板地小,土壤渗透性能亦比光板地为好。说明紫色土严重侵蚀地营造水保林后,土壤抗蚀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在紫色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用乔灌草并辅以一定工程措施营造水保林,是防治连城水土流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抗蚀性指标对侵蚀泥沙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有土壤颗粒分散特性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特性方面的诸多指标。为研究不同土壤抗蚀性指标对侵蚀泥沙的影响程度,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15个不同水保措施类型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选取的10个抗蚀性指标对土壤侵蚀模数影响最佳3指标分别为团聚度、受蚀性指数(Eva)和侵蚀率,团聚度与土壤侵蚀量关联度最大,为0.744;对土壤侵蚀模数影响最差3指标依次为湿筛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EMWD)、干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差值(MWDC)和0.5mm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数(WSA),EMWD与土壤侵蚀量关联度最小,为0.594。土壤颗粒分散特性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特性对土壤侵蚀量影响大,前者关联度平均为0.705,后者关联度平均为0.621。通过土壤抗蚀性指标与侵蚀泥沙不同关联度的比较和排序,可以为侵蚀影响程度排序等提供信息,对以后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气候因子对杨梅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结果表明上年7~9月的伏旱(K≥1.8)或当年3~6月(尤其是6月)的降水量不足会造成杨梅减产或大减产;杨梅花期若遇连续5天平均相对湿度低于70%和平均日蒸发量大于6mm,使杨梅产量下降;冬季极端最低气温-9℃以下,且日最高气温≤0℃天数1次连续3天以上,会使杨梅因受冻害而减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PAM施用方法对土壤入渗和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施用土壤调理剂PAM可增加入渗率和减少土壤侵蚀,为了研究不同PAM形态与施用方法对施用PAM效果的影响,该文对3种形态的PAM(溶胶态、溶液与干粉状)以及干粉PAM与石膏混合的2种施用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形态PAM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入渗、减少侵蚀量。与对照相比,喷洒溶胶和溶液PAM可分别提高土壤稳定入渗率1.0~2.5、1.7~2.8倍,直接施用干粉PAM可提高0.25~1.8倍。综合比较干粉PAM的两种施用方法,地表直接撒施干粉比与土壤混合效果略好一些,与石膏联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干粉PAM增加入渗效果,并且增加幅度随着石膏混合量增加而增加。地表直接撒施干粉PAM,与对照相比减少土壤侵蚀量最大约80%,可达到施用溶胶态与溶液PAM减少侵蚀相同的效果。干粉PAM与表层土壤混合施用将降低PAM减少侵蚀的效果。增加石膏掺入量可以加强干粉PAM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径流的效果,但会降低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综合比较3种形态PAM及干粉PAM施用方法对入渗与侵蚀的影响,直接使用干粉PAM不仅具有较好效果,且施用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旱作农业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治理模式对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散率,团聚状况,土训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土地壤抗蚀性,不同治理模式抗蚀性大小顺序为:模式Ⅳ>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乔,灌,草结合),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治理严重退化红壤区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营造台湾相思水土保持林对土壤抗蚀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营造台湾相思水土保持林及对照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地的土壤分散率和侵蚀率,结构体破坏率和EVA值分别降低了10.11%,8.35%,24.75%和38.08%,而<0.001mm粘粒含量,团聚度分别增加了4.88%和14.84%,>0.25mm,水稻性团粒结构和EMWD分别是对照的1.44倍和1.62倍,说明侵蚀丘陵地营造台湾相思后土壤的抗蚀性能有一定程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柑橘园试验区的裸地对照、柑橘净耕、柑橘+全园植草、柑橘+水平梯田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深度下土壤抗蚀性。 [结果] 0-2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的土壤抗蚀性最强,柑橘+水平梯田和柑橘净耕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异,裸地对照最差;20-4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和柑橘+水平梯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柑橘净耕次之,裸地对照最差;相同处理下0-20 cm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 [结论] 水土保持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柑橘+全园植草的处理下土壤抗蚀性最强。建议在该区域采用林草复合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加强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