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述洞庭湖区榨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折影响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提出促进洞庭湖区榨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市场引导,优化种植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培植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工具,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榨菜相关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地域、申请人、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当前榨菜领域专利技术的分布及特点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我国榨菜产业相关技术研究提供参考。茎瘤芥又名青菜头、菜头,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加工成品为榨菜。茎瘤芥不仅是重要的鲜食蔬菜,也是重要的腌制加工蔬菜。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榨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重庆榨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①对发展榨菜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庆榨菜整体形象的树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如不少国内外消费者和经销商只知道"四川榨菜",而不知道所谓"四川榨菜"就是重庆生产的榨菜,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被迫在产品包装上至今仍沿用"四川榨菜"标识.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榨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发展现状 重庆是榨菜生产的发祥地,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是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榨菜产区.涪陵是我国的"榨菜之乡",榨菜加工有上百年的历史,以涪陵榨菜为代表的重庆榨菜享誉世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5.
2008年浙江省农业厅针对本省榨菜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提出了榨菜产业基地西进工程,在浙西衢州开发建立我省新的榨菜生产基地,推进浙江榨菜产业稳定发展。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衢州市榨菜产业基地西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发展榨菜新基地7300余亩,平均亩产达2510kg,高产田亩产量达3560kg,田间病毒病发病率轻,种植榨菜比种植冬作油菜增收350余元。现将浙西地区春榨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余姚泗门是浙江榨菜传统优势产区,近年来泗门榨菜产业价值、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但面临着劳动力紧缺、市场竞争力徘徊不前等困境.利用好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技术革新等政策新导向助力榨菜产业向高质高效目标跨越,成为泗门乡村产业振兴时代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西南园艺》2012,(9):67-67
一是发展以牡丹为主的中药材,力争5年内牡丹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丹皮4000吨。二是发展以垫江白柚和橙类为主的柑橘产业,在长寿湖湖滨地带新建标准化晚熟柑橘园10万亩,力争5年内垫江县柑橘面积达到23万亩,打遣重庆柑橘产业重点县。三是推进生产布局区域化、基地建设规模化、加工流通品牌化,榨菜、蜜本南瓜种植面积已分别达到1077亩,5年内榨菜、蜜本南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榨菜品种筛选及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为茎用芥菜的腌制加工品种,因其肉质细腻、味美可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榨菜生产及加工在南京市得到较快发展,已建成33333 hm2的榨菜生产基地,并筛选总结出了适合南京地区的品种及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榨菜(菱角菜)是鲜食和加工兼用的蔬菜,发展榨菜种植可以有效利用冬闲地,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同时榨菜还能加工增值.通过几年试验示范攻关,基本掌握了榨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选用良种 选择生育期适中、品质优良、叶少球大的高产榨菜品种,如永安小叶(扳倒砍),杂交种涪杂2号、涪杂5号等.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宁波市榨菜种植面积达1万hm~2左右,年生产鲜榨菜50万t,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之一。余姚是中国榨菜之乡,有榨菜加工企业百余家,年产值达10亿元,榨菜的生产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榨菜加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宁波市榨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前景广阔。但生产上多采用地方榨菜品种,且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常发生瘤状茎空心、加工品质差、采收期集中、先期抽薹等问  相似文献   

11.
吴刚  程玉静  袁春新 《蔬菜》2021,(8):30-37
江苏省南通市在速冻甜糯型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中,针对栽培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精深加工技术有待改进、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等卡脖子关键问题,确立了以全产业链为链条的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了技术路径与产业路径,明晰了全程标准化、服务社会化、销售品牌化3个关键环节以及新品种、适期采收、加工工艺3项关键技术,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加工龙头企业等产业参与主体以及终端消费群体的利益所在,凝练出拓宽产业思路、关注人才培养、重视科技创新、培育知识产权、确定合理指标等产业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2.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蔬菜产业规模、产出效率及贸易关系,发现我国在自然禀赋、技术优势、贸易壁垒、产业合作等方面迎来发展机遇,但仍存在加工冷链物流尚未完善、种源研发实力偏弱、品牌建设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亟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及挑战,基于此,建议从完善贸易互通建设、推广先进蔬菜种植技术、完善蔬菜产业合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寻求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我国蔬菜加工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然后对国内先进地区(江苏省、四川省和山东省)的蔬菜加工业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从品质保证、科技研发、产业融合及政策支持4个方面对国内蔬菜加工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最后结合云南省蔬菜加工业实际发展中存在的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科技支撑能力弱、现代生产设施与装备建设滞后等不足,得出加快建立蔬菜全产业链可追溯系统,筑牢品质之基;加大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力度,提升科技装备水平;注重加工企业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培养新一代企业家等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黔北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从种植、加工、效益等方面总结了黔北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从品质、市场、运输、政策等角度分析了黔北辣椒产业发展的优势,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品种选育相对滞后;生产成本逐年增加,效益提升不显著;加工与基地不配套,龙头企业缺乏带动性;现有专业合作社体量不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科技人员较乏,新技术普及率不高等,并结合实际提出制定黔北辣椒地方标准;加大特色品种选育力度;强化技术队伍建设,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大对基地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创建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付浩  李雯  张小明 《蔬菜》2022,(9):28-33
摘要:为提升贵州辣椒整体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从产业布局、品种资源、加工能力、市场 体系、品牌影响、群众增收等方面总结贵州辣椒产业近年来发展取得的成效,剖析当前发展辣椒产业存 在市场竞争加剧、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化水平不高、生态环保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并从政策保 障、资源禀赋、产业链条方面分析发展的机遇,随后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间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建 议,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质量效益、加快提升加工能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蒋功成 《蔬菜》2020,(2):24-28
对淮安市的一种腌菜特产--大头菜的种质资源来源进行全方面考订,其中常见的"本大头菜"、历史与传说中的"大头菜"、"洋大头菜"的种源分别为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芜菁、芜菁甘蓝,其中淮安大五缨大头菜和清江小五缨大头菜是在明代或明代以后从根芥中分化出来的;在明代中叶之后,根芥逐渐取代了蔓菁作为腌制大头菜的主要来源;腌制大头菜的鲜菜来源使用最多的可能是芜菁甘蓝,即俗称的"洋大头菜",而芜菁甘蓝何时传入淮安目前还不清楚,但其种植比浙江、苏南一些地区都要早。并对大头菜的加工及发展历史进行介绍,这对大头菜新品种的培育及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慧  崔瑛  吕艳霞  肖强  张欣 《蔬菜》2023,(3):52-56
为了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内蒙古蔬菜种植规模、种植结构、销售加工市场、产业优势及生产效益等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流通信息获取不对称、生产标准化程度底、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内蒙古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及蔬菜产业发展特色,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区域布局,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标准化水平,做好产销衔接、拓展供应链渠道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与对策,促进蔬菜产业向农资供给定制化,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延长蔬菜产业链,提升“云菜”市场竞争力,找出当前“云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云南蔬菜加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笔者对云南省蔬菜加工业进行调查研究,2018年以来云南省蔬菜加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加工量不到蔬菜总产量的10%;蔬菜加工低档产品和原料型产品多;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加工原料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不够等。因此建议通过优化结构布局、开发营养健康的加工产品、健全标准化绿色生产体系、提升加工技术装备水平等促进全省蔬菜加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南疆设施农业跨越式发展,以和田地区设施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施农业发展优势、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体而言,分别从光热条件、区位、政策和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南疆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水资源、耕地资源紧缺,温室设计建设不合理,产出效益低,科技水平低、空棚现象严重等不利因素,提出要加强对现有老旧和低效设施改造的力度,强化基地现场指导服务能力,培育少数民族技术骨干,重点建立标准化的设施和土壤改良技术规范,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推广林下设施模式,构建智能、绿色、高效的设施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苹果主产省,河北省共有11个地区生产苹果,但这11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参差不齐.现采用层次聚类法,依据生产能力将这些地区分为3类.根据3类地区生产能力的特点,提出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启示:加大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和完善加工用果品原料基地;大力推进苹果协会和果农专合组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果品销售市场体系;加强苹果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