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液压驱动式水田自走底盘主要由发动机、液压系统、车体等部分组成。为此,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底盘车体的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建立了车体的虚拟三维仿真模型。通过对虚拟三维仿真模型进行了运动模拟和干涉检查,并对车体的关键部件车架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优化了结构设计方案,为液压驱动式水田自走底盘物理样机的研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车体抗撞性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作为车身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合理的车体典型结构件将会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并节省金属材料,其抗弯曲冲击特性的提高会对车体侧面抗撞性起到积极的作用。为评价车体典型结构件的抗弯曲冲击特性,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物碰撞试验的方法,对多组不同特征的零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零件抗弯曲冲击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汽车侧撞时的车体结构抗撞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振动参数对果树采收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乔木类果品采收实际要求出发,旨在解决乔木类果树的连续机械振动采收问题。为此,进行了连续激振式采收过程中影响果树振动效果的试验。通过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对果树主干不同位置进行夹持,施加不同类型激振力进行振动试验,利用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输出,获得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下果树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数据及曲线,并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当夹持主干的位置距离果树固定端为60cm、振动测试系统输出振动频率为25Hz、激振位移为5mm时,果树获得加速度较大;树枝和果实之间的相对加速度也较大。该试验为振动采收装置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辆一般脱轨事故的复轨作业的处理,对枕外复轨位复轨与牵引梁位置单点复轨两种复轨作业方案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建立了某地铁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两种复轨方法的车体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计算。两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复轨方案下,整车的最大应力相差不大,但最大点的出现位置有所不同,均在结构承受范围之内,最终采用的救援复轨方案还应该参考现场实际情况来制定。  相似文献   

5.
车轴垂直振动与半轴扭振耦合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车体振动时轮胎动特性的分析,认为车体振动时轮胎的动特性是影响半轴扭振与车轴垂直振动耦合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半轴扭振滞后于垂直振动的结论,并通过试验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以高速动车组车体端墙为研究对象,以端墙墙板厚度为设计变量,基于ANSYS-PDS模块为分析平台,研究车体端墙二阶振动频率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基于蒙特卡罗法进行概率分析,得出了各个设计变量对车体端墙二阶频率影响的灵敏度图、车体端墙二阶振动频率与设计变量的关系曲线。在满足车体轻量化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灵敏度图和关系曲线图分析结果对车体端墙进行结构优化,提高了端墙二阶振频率,并成功避开了车体的自振频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三维模型,导入ANSYS软件,在其最大受力位置处进行静力学分析计算,为实际试验和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贺军  翟梽锦  任小中 《南方农机》2023,(4):140-141+146
为了研究一种可以灵活移动、能实现定角度摆臂的箱装食品码垛机器人,采用了理论分析和三维软件设计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机械臂运动、车体移动和末端执行器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其次,对车体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车体的运动学方程,求出了车体转动半径,验证了车体运动方案;再次,对同步带传动、丝杠传动、轴、轴承、槽轮机构等零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基于SolidWorks三维设计平台,完成了拨盘、槽轮、车体等83个零部件的三维造型设计;最后,基于SolidWorks装配设计平台,完成了机器人的总体装配设计,经过干涉分析、间隙验证和孔对齐评估,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合理,满足了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小半径或零半径转动以及90°定角度摆臂作业。  相似文献   

9.
不同位置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试验资料分析,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土壤含盐量,得出地表以下30 cm处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大于地表表层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这为新疆地区控制潜水蒸发改良盐碱地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滑移装载机可以用作小型农业机械,但其车体容易出现开裂和共振现象。为了提高滑移装载机车体的性能,课题组对车体进行有限元分析,选择插入和掘起两种工况,分别对均匀受力和极限偏载受力两种工况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应力及位移云图看出,绝大部分区域处在216 MPa以下,整体结构较安全,但是发现最大应力发生在掘起工况极限偏载情况下,此时安全系数较小。通过模态分析提取车体振型和固有频率,该车发动机激励频率与车体模态固有频率部分重合,但在重合部分变形量较小,发动机激励影响不大,路面不平度的激励频率影响不大,车体总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混合路权下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使用PamCrash碰撞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及后处理工作。依据欧洲标准EN15227《铁路车辆车体的防撞性要求》,同时结合混合路权下低地板有轨电车运营的特殊性以及汽车侧面碰撞法规和相关研究,对列车进行耐撞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有轨电车耐撞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侧面碰撞的研究也为有轨电车被动安全性能的完善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直埋蒸汽管道内部空气层的数值模拟,得出当空气层厚度大于10 mm时应考虑对流传热影响并修正空气导热系数的结论。应用修正后的空气导热系数模拟计算不同结构蒸汽管道的温度场及外护钢管温度,分析屏蔽反射层的种类、数量,空气层厚度等条件变化对供热管道工作时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某柴油机连接箱的结构减重进行了研究。利用Creo软件建立连接箱模型并导入ANSYS中进行初始强度分析并校核,对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分析,根据优化结果对模型进行合理的修改。对修改后的模型进行强度分析,并对比优化前后模型强度,以验证修改后的模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结果表明,因合理改变连接箱结构,使得连接箱静力学分析结果有了较大的改善,对比分析显示,其应变值降低了44%,应力值下降了18.1%,减重10.9%,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柴油机在动力性能、燃油消耗率以及排放之间的平衡,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基于GTPower软件,利用柴油机的基础参数,建立柴油机的整机GT-Power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校准。然后设置多组进气提前角和排气提前角的值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分析进排气提前角对柴油机功率、燃油消耗率、充量系数等参数的影响。最后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得出进气提前角定在21℃A左右,排气提前角定在76℃A左右较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冷器集气壳出口处流场的不均匀性,提出内部加装导流板的改进方法,并借助Fluent软件对带有导流板的中冷器集气壳内流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结果为凭借判断壳内导流板对气流流动特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气壳内部加装一定数量的导流板能较为明显地改善气壳内流体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电传动拖拉机异步发电控制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拖拉机电传动系统进行了主电路结构和主要电气参数设计,进而开发了由启动预励磁、电机标定频率以下的矢量控制以及以上的标量控制组成的异步发电控制策略。为了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对该电传动系统进行了装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异步发电技术,可以实现柴油机和电动机之间能量快速传递的功能,同时具有优异的静态、动态性能,满足拖拉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HyperMesh软件对高速动车组车下抽拉式设备舱螺栓连接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设备舱与底板处螺栓连接通过刚性元和梁单元实现。根据铁总技术条件和EN12663标准施加载荷工况、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提取分析数据,依据VDI2230标准对连接螺栓进行疲劳强度校核、计算与评估,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研究其低温下的催化活化对其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重点针对甲烷催化燃烧技术,归纳了近年来此技术在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方面的进展,重点阐述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发展的影响,并且探讨了甲烷催化燃烧技术相关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力的LBF方法,主S-N曲线法,以及主S-N曲线法与LBF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评估各种点焊疲劳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同种材料及几何形状的剥离试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基于3种方法对点焊结构进行疲劳分析,预测点焊结构疲劳寿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S-N曲线法与LBF法相结合的疲劳分析方法具有兼顾建模效率和计算精度的优点,可以广泛用于车体部件点焊疲劳寿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普遍存在的技术推广方式单一、农民接受技术渠道少等问题,采用互联网思维,建立起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农技推广平台。平台总体框架由数据采集/自动控制层、数据管理/运算层和应用层3层结构组成,并根据模块功能不同搭建起12个模块框架,集成知识技术、农技服务和农情监测功能,通过数字化应用管理和多形态终端利用,为用户提供农业知识服务、农技指导服务及农情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