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麦高产再高产的增产途径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影响小麦高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高产麦田在土、肥、水条件继续改善,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群体结构比较合理,个体发育比较健壮,怎样能实现超高产,达到600kg/667m2以上的产量.研究表明,植株个体内部的矛盾转化成了阻遏单产继续增加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光合产物的供求关系和源与库的相对平衡关系,特别是植株后期的早衰与源和库的关系,是在高产条件下小麦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淮北地区单产 75 0 0kg/hm2 以上小麦优质高产栽培 ,在组成群体结构上 ,要力争穗多、穗大、粒重 3因素协调发展 ;即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又要有良好的个体发育 ,达到群体和个体的统一。同时也明确了小麦对播期、播量、肥水的需求规律。培肥地力 ,分期施氮 ,增施钾肥 ,保证了小麦生长发育的供求 ,验证了高产栽培技术指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在氮素吸收、积累、运转与利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不同类型群体间植株含氮率互有高低,成熟期强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高于普通群体,弱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低于普通群体。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间氮素阶段吸收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积累的高峰期均在拔节至开花期。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量生育前期低于普通群体,中、后期高于普通群体;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相比,氮素积累量前期较高,中、后期互有高低;弱筋小麦各生育期优质高产群体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低于普通群体。优质高产群体花后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运转量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  相似文献   

4.
高产春玉米群体库及源库流的综合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不同密度和氮用量条件下研究了春玉米群体高产和超高产(12750-16000kg.hm^-2)群体库及源库流综合调控措施。试验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设3,6,9,12万株.hm^-24个种密度和0,180,360,540kg.hm^-24个氮素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可反映群体的库数量和质量,粒叶比可反映群体源与群体库的数量关系;对于以高密度和高肥为水为基础的高产和超高产群体,提高群体粒数可同时克服库物流对产量的限制,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而提高群体粒数的关键是减少籽粒败育;粒叶比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通过增加密度来扩库的同时,应适当降低源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5.
有机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是在高产地力条件下的栽培技术,精播技术的基本苗较少,为每667平方米8万~12万,群体动态比较合理,群体内光照条件好,个体发育健壮,从而使穗足、穗大、粒重、抗倒、高产。下面为大家介绍有机小麦精量播种高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小麦稳叶控株增穗高产新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以往小麦高产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一条稳住叶面积系数、控制株型增穗数的小麦高产新途径。实践证明,该途径有助于促进源库流在高水平上协调与平衡,且有助于收获指数的提高,故成为现阶段实现小麦单产稳定通过9t/hm2,进而获取更高产量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突出,自给率不足35%,花生在保障食用油脂安全和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近年来花生总产量增加不多,还要避免与粮棉争地,因此增产重点应放在提高花生单产上。传统双粒穴播花生在高产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矛盾突出,群体质量下降,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而单粒精播变革种植方式后,花生植株均匀分布并减小株间竞争,缓解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单株生产潜力,实现了在总生物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经济系数的高产新途径。为进一步揭示单粒精播增产的机理,本文系统阐述了单粒精播对花生植株性状、生理特性和养分吸收利用等有关个体发育性状的影响,以及对群体整齐度、群体光合、源库关系和产量构成等群体结构性状的影响。以单粒精播技术为核心,配套施肥和管理等技术创建了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带动了花生单产水平提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水稻群体源库质量特征及高产栽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矫正光合势(APP)、总颖花量(TSM)作为衡量水稻群体源,库大小的指标,用势容比(P/S)籽粒充实度(FGG)作为衡量水稻源库关系协调程度的指标,将水稻群体的源库特征分为三类:库限制型群体,源限制性群体和源库协库群体,前两者的产量均不高,后者的产量有高有低,高产的称为源库优化型群体,低产的称为源库限制型群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稻亩产600~700kg群体的高产栽培策略,总颖花量达3000万朵  相似文献   

9.
小麦精播高产是在地力、肥力条件较好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播种量,充分利用分蘖成穗,较好地处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使麦田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从而促使穗多、穗大,粒重增加.因此,精播可以较好地解决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是小麦高产栽培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续的干旱造成地面水资源减少。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的发展。提高旱地小麦单产将成为提高小麦总产的重要途径。缺水是影响旱地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迅速提高肥力的施肥技术.培育壮苗的播种和群体控制技术,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玉米高产群体与其源库平衡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表明,源库平衡是玉米高产群体的重要特征,九体的源和库处于平衡状态时,群体的产量最高,群体源的生产效率也最高,且不同类型玉米群体的源库平衡状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加,提高小麦单产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宁夏地区小麦高产的制约因素,指出当地小麦增产潜力仍较大,并总结小麦高产栽培措施,同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的高产生理特性,对该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及个体发育特点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以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苏薯11号为材料,苏渝303和南薯88作对照,动态比较分析了其高产生理特性.研究显示苏薯11号具有栽后地上部早生快发,前期茎叶生长快并形成较多分枝,中期比较平稳,后期下降缓慢;地下部结薯早,薯块膨大早且保持较高增长速率和较长的持续时间.群体结构保持较高的相对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也是其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苏薯11号具有"源"强、"库"大,"流"畅的特点,这些群体生理特性为其高产栽培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揭示现实管理条件下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7 500~9 000 kg/hm2)、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群个体发育及产量结构特征,可以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及超高产提供栽培技术调控理论数据支持。在2014~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同时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种植区的南部(邢台、邯郸)、中部(石家庄)和北部(保定),选择当地单产超过7 500 kg/hm2、9 000 kg/hm2的高产超高产典型地块,进行冬小麦群个体发育动态、产量以及产量结构特征指标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要实现单产9 000 kg/hm2以上,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80万~79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5 g;实现单产8 250~9 00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1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3 g;实现单产7 500~8 25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685万~695万穗/hm2、穗粒数31~32粒、千粒重41~44 g。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小麦育种的高产途径,此试验以大穗型(01-3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02-48)高产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植株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品种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其地上部分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有密切关系。就群体而言,多穗型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产量也最高,中间型次之,大穗型最低。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营养物质外运能力,其千粒重最高,多穗型次之,中间型最低。充分协调源库流的关系,选育出大穗型和多穗型相结合的、综合农艺性状更佳的品种,将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育种目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6.
肥料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李明  李文雄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30-1130
 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和氮肥对玉米的源库性状影响较大,而钾肥和磷肥较小,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呈抛物线状。密度的影响在群体和个体源库性状上表现不同。库源比既受肥料水平的影响,也受密度的影响。当产量在极低水平到高产水平之间变化时,库源比与产量间呈正相关,但在高产阶段,产量与库源比间相关不显著甚至呈负相关。说明库源比在环境与作物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进行源库的动态变化调节。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在-γ水平下,磷、钾肥的产量效应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茹振钢  冯素伟  李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88-3393
黄淮麦区是中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对中国小麦生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资源非农化、耕地利用非粮化的发展现状,指出未来提高小麦总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要充分挖掘小麦高产潜力,培育高产品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黄淮麦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特点,分析不同时期高产品种产量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在大田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潜力,千粒重与穗粒数并重是小麦新品种的发展方向。并从机械化生产对品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黄淮麦区小麦高产品种的高产空间与创育思路,提出进一步挖掘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产潜力的有效途径:(1)小麦高产潜力的实现,应重新认识和定位穗光合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穗器官的光合优势,培育穗叶高光效品种。小麦穗器官除具有空间优势外,其光合特点类似于C4途径或介于C3—C4中间型,籽粒呼吸释放的CO2能被穗光合再次固定。鉴于穗光合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较大贡献,应强化绿穗灌浆特性,发挥穗器官的光合优势,提升穗粒重。(2)提高单产水平,必须注重群体生物产量的提高。在保持现有收获指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茎秆强度,实现植株高大化、密植化,能有效改善群体穗叶空间结构。通过调节生长发育节律,培育小叶、壮秆、大穗型新品种,实现小麦高生物产量。高生物产量品种还应拉开穗层,使穗层由一层增至三层,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容穗数。(3)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已日趋成熟,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是今后挖掘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挖掘高产潜力需同时兼顾品质性状的优化,充分考虑多个品质性状间的协调稳定。可通过多穗大穗实现高产,通过提高强势小花结实比例稳定品质,从而实现高产与优质并重发展。挖掘小麦产量潜力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协调各种产量形成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黄淮麦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为中国黄淮麦区的小麦高产育种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小麦沟灌壮根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省中、北部平原灌区,小麦产量较高。近年来,因尚无更高产的品种,栽培技术也无大的变革,致使小麦单产徘徊在七、八百斤左右。有些麦田单产虽达九百斤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突破千斤,但年际变幅大,重演性较差。所以,怎样改进栽培措施,促使稳产高产,仍是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小麦器官形成与栽培条件的关系,以及对高产限制因素和现行技术利弊的分析可以推断,欲获高产稳产,宜在低群体、壮个体的途径中,尽可能地挖掘单株增产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苏州市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头等大事。深挖小麦单产潜能,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对于粮食稳产保供意义重大。为此,2022—2023年,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在全市组织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竞赛,聚焦前茬水稻腾茬晚,小麦播种期普遍偏迟以及秋播质量不高等关键问题,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提升小麦单产水平,取得积极成效。示范方平均产量547.8 kg/667 m2,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0%以上,昆山陆家示范方最高产量达到641.1 kg/667 m2,创造了江南高产新纪录。本研究简单分析了苏州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重点总结介绍苏州市2022—2023年组织开展的稻茬小麦高产攻关竞赛的实践与成效进行,以进一步探索明确苏州小麦高产技术路线,加速小麦高产技术推广,全面提升小麦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玉龙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凤英 《云南农业》2009,(11):29-29
小麦是玉龙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0.8万hm^2左右。曾经创造过亩产870.50kg的全国小麦单产记录。因此,抓好小麦生产,对提高单产和全县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能使玉龙县的小麦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