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豫西烟区生态条件的烤烟新品种,于2019年,以当地主栽品种秦烟96、云烟87为对照,对延安1号、云烟116、NC89、云烟99、豫烟13号和秦烟201这6个引进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豫烟13号大田生育期最长,烟株顶部6片叶一次成熟,叶片成熟度最好,叶片宽圆,耐烘烤,原烟质量高,产量、均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6个烟草品种(中烟98、中烟99、中烟100、心叶烟、NC89、K326)的叶片和根系中的辅酶Q10含量.结果表明:在烟草幼苗叶片中,以中烟98辅酶Q10含量最高,NC89 次之,心叶烟最低;在烟草幼苗根系中,以中烟99辅酶Q10含量最高,NC89和心叶烟次之,K326最低;中烟99、中烟100、K326、NC89、心叶烟等5个品种的根系辅酶Q10 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叶片中辅酶Q10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 ,我省烤烟生产正处于品种更新换代阶段 ,为了便于广大烟农进一步了解掌握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更好地发挥新品种的作用 ,现将生产上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1 豫烟 3号豫烟 3号 (NC89×G80 )系河南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培育的烤烟新品种。 1 997年底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底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1 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筒形 ,打顶株高 1 1 0cm左右 ,单株着叶数 2 5~ 2 6片 ,可收叶 2 1~ 2 3片 ,叶椭圆形 ,叶面较皱 ,腰叶长 5 8.7cm ,宽 2 8.5cm ,上、下部叶片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优质的烤烟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解决黑龙江烟区品种单一的问题,以 NC89为对照,对7个新引进的美国和巴西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 PVH2310成熟早,抗病性强,综合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最好,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最高,与对照品种 NC89相比,烟叶产量提高5.41%,产值提高25.08%,均价提高24.16%,上等烟比例提高13.25个百分点,是一个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重要性状间较为谐调兼顾的优良品种。(2)NC-YATAS-2综合经济性状和外观质量与对照 NC89相当。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滇中烟区不同烤烟品种间初烤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对云南省重要烟区昆明主栽烤烟品种(红大、K326、云烟87、NC102、NC297)的初烤烟叶物理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昆明烟区不同烤烟品种间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变异度较小,烟叶品质稳定,烟区种植烘烤技术较为一致。对烟叶形态物理指标、质量物理指标和机械强度指标的分析表明,B2F烟叶物理特性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C3F更突出,其中以填充值和厚度最为明显。红大形态物理指标与云烟87存在较大差异,其质量物理特性指标与NC297差异显著;NC297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特性;K326的物理特性同其他品种均较为接近。遗传基础狭窄使得不同品种烤烟初烤烟叶物理特性趋于一致,滇中烟区红大品种特色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优质的烤烟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解决黑龙江烟区品种单一的问题,以NC89为对照,对7个新引进的美国和巴西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PVH2310成熟早,抗病性强,综合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最好,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最高,与对照品种NC89相比,烟叶产量提高5.41%,产值提高25.08%,均价提高24.16%,上等烟比例提高13.25个百分点,是一个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重要性状间较为谐调兼顾的优良品种。(2)NC-YATAS-2综合经济性状和外观质量与对照NC89相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烤烟品种上部叶的生长特征及差异,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选用全国10个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9、NC89、云烟87、翠碧1号、云烟85、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97、龙江911、中烟100,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显微切片观察,对不同品种间上部叶的农艺性状和叶片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叶长、叶宽随着叶片生长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云烟87叶长、叶宽平均生长速率最快,而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生长速率较慢,最终云烟87的叶长叶宽显著大于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各品种单叶质量的积累过程不同,云烟99在叶片生长前期积累较快,云烟87、云烟97、K326在叶片生长后期仍保持较高的积累速率,龙江911、中烟100全生育期积累速率都较高。各品种的叶片厚度差异显著,并且叶片厚度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在45 d时云烟87的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NC89、红花大金元、中烟100较薄,在45 d时中烟100的组织比和组织结构紧密度均最大,云烟87均最小。综合分析,可将NC89、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分为一类,云烟97、中烟100、龙江911、云烟85、K326...  相似文献   

8.
烤烟新品种云烟85在安徽烟区的主要性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年对皖北烟区5个市(县)种植的烤烟新品种云烟85的产量、质量和抗病性进行了调查,并与当地的当家品种NC89进行了比较.2001年又调查了不同饼肥用量对云烟85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云烟85的产量与NC89相当,产值比NC89增加1069.95~4080.00元/hm2,均价和上等烟比例也都高于NC89,均价增幅为0.48~1.20元/kg,上等烟比例增幅为2.0~17.0个百分点,其原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鉴定结果均优于NC89;增加饼肥用量能够进一步改善云烟85的烟叶质量.云烟85抗黑胫病能力比NC89强,但对气斑病和烟草脉斑病的抗性较差,在生长前期有畸型株发生.因此,在生产中应增施磷钾肥以减轻气斑病的危害,并适当增加饼肥的用量以提高烟叶质量,同时要加强烟草脉斑病的预防和蚜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优质的烤烟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解决黑龙江烟区品种单一的问题.[方法]以NC89为对照,对7个引进烤烟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①PVH2310成熟早,抗病性强,综合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最好,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最高,与对照品种NC89相比,烟叶产量提高5.41%,产值提高25.08%,均价提高19.02%,上等烟比例提高13.25%,是一个优良品种.②NC-YATAS-2综合经济性状和外观质量与对照NC89相当.[结论]PVH2310综合性状优良,对黑龙江烟区生态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NC-YATAS-2可以在黑龙江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0.
国内自育烤烟品种在河南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河南省引进中烟201、云烟202、秦烟96、LJ911烤烟新品种,分别在4个主产烟区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中烟201平均产量较对照NC89提高24.4%,产值增加38.6%,均价提高11.4%,上等烟比例提高8.8个百分点;云烟202平均产量较对照品种NC89提高16.1%,产值增加18.6%,均价提高2.4%,上等烟比例提高19.5个百分点;秦烟96平均产量较对照NC89提高15.78%,产值增加14.67%,上等烟比例提高6个百分点。这3个品种农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抗病、抗逆性优于当地主栽品种NC89;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组织疏松,光泽强,身份适中,内在化学成分适宜,比例协调。单料烟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质量档次中-中偏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利用价值,适合在河南省推广种植。LJ911除产量较对照NC89稍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NC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益。[方法]通过利用2种不同的烟叶采烤方法,即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处理A)和一次性带茎割收,挂竿烘烤法(处理B),以相互对比烤后烟综合效益优劣的方式来进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烤后烟,烟叶成熟度高、色彩橘黄、光泽度强、色度强、油分多、身份中等和叶片结构疏松,为优质烟品质,上等烟比例达到55.2%,较常规高27.3个百分点,均价为16.8元/kg,较常规高2.6元/kg,1 kg烤后烟收益较常规高2.47元,每炉上部叶烤后烟收益比常规采烤多1 509元。[结论]一次性砍烤法较一次性常规采烤法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能有效提高烟农烘烤烟叶的综合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烤烟生产上,采用常规采收烘烤、上部4~6片叶一次性采烤、上部4~6片叶带茎烘烤等3种采收烘烤方法,对上部烟叶的烤后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部4~6片叶一次性带茎割收烘烤,能明显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黄烟率高,等级结构更趋合理,叶片厚薄适中,橘黄烟多,青筋、挂灰、杂色烟减少,技术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烤烟品种中烟100与NC89及其F1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烤烟中烟100与NC89的特性差异及其遗传特点,用2个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并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分析比较2个品种及其F1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化学成分、香气成分、感官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中烟100大田表现优于 NC89,NC89内在品质优于中烟100;二者的F1在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中亲或超亲优势;正反交组合表现有差异,(NC89×中烟100)F1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极显著高于两亲本,且在感官质量上超亲优势明显;(中烟100×NC89)F1抗病性明显好于两亲本,钾含量超亲优势明显;NC89香气成分总量明显高于中烟100,二者的F1香气成分总量高于中烟100、低于NC89。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留叶数、打顶时间和留叶采收方式等农艺措施对美引烤烟品种NC71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NC71的生长势增强,叶面积指数增加,成熟期上部叶叶面积增大,但NC71对氮肥反应的敏感性不如K326,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不存在品种与氮肥互作效应,施氮量105 kg/hm2时,NC71的中上等烟比例、级指、产值较高,NC71适宜需氮量与K326相当;留叶数20片/株处理,产量中等,上等烟比例和级指最高,产值最大;现蕾后5 d 打顶,叶面积指数、上部叶片和产量中等,中等烟比例、级指和产值最高;采取CS2 (去2片底脚叶不烘烤)的留叶采收方式提高烟叶产量、等级和产值。建议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对NC71采取适宜施氮(与K326相当,约105.0 kg/hm2),留叶数20片/株,现蕾后5 d打顶,CS2留叶采收方式等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云南省安宁烟区的红花大金元品种,使用对照试验,设置3组平行试验,综合分析上部叶4~6片带茎烘烤对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即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带茎烘烤烟叶物理特性变异系数较高,稳定性较差,但带茎烘烤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以及综合得分都要好于常规采烤烟叶.上部叶4~6片带茎烘烤能有效提升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烤烟外引品种NC71与对照品种K326和NC89在南北烟区9个省(市)10个种植试点的烟叶样品为试材,对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常规烟气成分、感官质量、主要致香成分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NC71在外观质量上与南北烟区对照品种K326和NC89相当,部分NC71样品身份或油分稍好于对照品种;未检测出碱糖、碱氮、钾氯比值都较协调或是都不协调的样品,部分NC71样品钾氯或碱糖和钾氯比值较协调。南方烟区湖南永州的NC71样品碱糖和碱氮比值不协调;NC71在焦油、一氧化碳和烟碱含量上总体高于对照品种;南北烟区种植试点的NC71样品综合感官质量表现较好;北方烟区3个种植试点NC71致香物质总量优于对照品种NC89,南方种植试点NC71与对照品种K326在致香物质含量上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烤烟不同品种烘烤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考查了烤烟NC89、K32 6、中烟 98、云烟 87、云烟 85、云烟 317等 6个不同品种的烘烤特性 (成熟表现、失水特性、变色特性、失水变色协调性、外观质量特点等 )及对不同营养状况的反映 ;探讨了反映烘烤特性的一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烤烟品种龙江935在黑龙江烟区的推广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NC89作为对照,研究自育烤烟品种龙江935在黑龙江烟区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品种NC89相比,龙江935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抗病力优于对照NC89,其经济性状有明显优势。龙江935的整体外观质量明显优于对照品种NC89。[结论]龙江935在黑龙江烟区品质、产量和抗病性均能兼顾,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NC 71与对照品种K 326和NC 89在南北烟区9个省(市)的10个种植试点的烟叶样品为试材,在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常规烟气成分、感官质量、主要致香成分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NC 71在外观质量上与南北烟区对照品种K 326和NC 89相当,部分NC 71样品身份或油分稍好于对比品种;未检测出碱糖、碱氮、钾氯比值都较协调或是都不协调的样品,部分NC 71样品钾氯或碱糖和钾氯比值较协调。南方烟区湖南永州的NC 71样品碱糖和碱氮比值不协调;NC 71在焦油、一氧化碳和烟碱含量上总体高于照比品种;南北烟区种植试点的NC 71样品综合感官质量表现较好;北方烟区三种植试点NC 71致香物质总量优于NC 89,南方种植试点NC 71与K 326在致香物质含量上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考查了烤烟NC89、K326、中烟98、云烟87、云85、云烟317等6个不同品种的烘烤特性(成熟表现、失水特性、变色特性,失水变色 协调性、外观质量特点等)及对不同营养状况的反映;探讨了反映烘烤特性的一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