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拉善荒漠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拉善荒漠地区主要的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和生态适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三芒草(Aristida adscenionis)、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的种子当年萌发率较高,均超过70%,干、冷藏处理过冬后的萌发率略有下降,但仍超过60%;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冠芒草(Pappophorum boreale)种子当年萌发率均在15%以下,狗尾草干藏处理后萌发率下降、虎尾草、冠芒草种子干冷藏处理后,萌发率大幅度上升,表现明显的休眠后熟现象;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种子当年萌发率接近30%,但处理后萌发率几乎降至0;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种子各种处理的萌发率都在15%以下,特别是灰绿藜种子当年不萌发。与草原区相比,荒漠区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率偏低,萌发进程较缓慢,表现出对荒漠气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荒漠植物根系吸水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统 ( SPAC)的研究是当前热点之一 ,研究该连续统 ,土壤水分是联结纽带。土壤水分通过植物根系和土面蒸发进入大气从而使三者成为一连续统。植物根系吸水是把土壤中水分输送入大气的关键形式 ,搞清植物吸水模式将为认识 SPAC奠定基础。目前研究植物根系吸水模式的文章很多 ,按其研究对象来说 ,主要是农作物研究 ;按研究区域来说 ,主要为降水条件充足的区域。目前研究干旱荒漠区天然植物的根系吸水模式还没有 ,本文就此研究了中国干旱内陆荒漠区的多年生小灌木 (以苦豆子 ( Sophora alopecuroides)为例 )的根系吸水模式 相似文献
3.
吸水剂对促进种子萌发作用的置疑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两种吸水剂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小麦种子为植物材料,观察了不同吸水程度的吸水剂与干种子对水分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吸水剂对环境中水分的吸收及圣种子释放水分是相互矛盾,一般情况下,吸水剂不可能向环境中吸收水分而后供给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选择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10种短命植物,研究在野外埋藏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关系,探讨荒漠短命植物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年结实的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较低,说明大部分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埋藏9个月后短命植物的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差异,可根据萌发格局将植物种分为3类:埋藏促进型(如旱麦草、庭荠、甘新念珠芥、小车前、柯尔车前、鳞果海罂粟)、埋藏抑制型(如弯果胡卢巴)和埋藏不变型(如角果毛茛、鸟头荠、播娘蒿);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与种子大小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萌发速率与种子形状呈正相关关系。总之,埋藏后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休眠释放差异显著,是该物种长期适应沙漠环境形成异质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和不同浓度Na2SO4两种盐胁迫下苋菜和雁来红种子的萌发试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盐害率、复水后最终发芽率、萌发恢复率等指标,研究盐胁迫对两种苋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同等盐胁迫下,苋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大于雁来红.不同盐胁迫下,苋菜种子的发芽率呈先增大后... 相似文献
6.
沙冬青属植物种子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沙冬青属植物仅两种: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和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近年来对沙冬青属的研究已经从种群分布、生境特点、形态特征等深入到了生长发育、内部解剖构造及生理生化等方面[1-13]。但是对其种子特性的研究做得不多。本文将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做一初步的总结,以供沙冬青属植物的迁地保护及合理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盐碱胁迫对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中性盐)和Na2CO3(碱性盐)胁迫三种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正在萌发的种子,以研究不同类型盐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种盐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率与盐浓度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种子萌发率与NaCl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6、0.8989和0.8956,与Na2CO3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8、0.7193和0.6327;蒸馏水中三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最高,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 相似文献
8.
对吸水剂抗旱作用机理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二种吸水剂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以小麦种子为植物材料 ,观察了不同吸水程度的吸水剂与种子对水份的竞争能力 ,结果表明 ,吸水剂对环境中水份的吸收及对种子释放水份是相互矛盾的 ,一般情况下 ,吸水剂不可能向环境中吸收水份而后供给种子萌发。吸水剂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是需一定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湖地区三角城种羊场的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观测对泉,研究围栏内外芨芨草的种子外观特征差异,及其在5,10,15,20,25,30℃时的萌发特性,以期评价围栏封育对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内芨芨草种子无论是颗粒大小,还是饱满程度均好于围栏外;在温度低于5℃时,芨芨草种子将不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芽率不断上升,高于25℃发芽率有下降的趋势.低温或高温均不利于种子萌发,即低于20℃或超过25℃萌发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芨芨草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围栏内芨芨草种子的萌发状况好于围栏外. 相似文献
10.
两种雀麦种子萌发期耐热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置了八个变温梯度 ,三种播前预措方式及一个对照 ,分别对两种雀麦 (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和无芒雀麦 Bromusinermis)种子进行萌发测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休眠率和死亡率 ,并依此比较了这两种牧草种子在萌发期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 ,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看 ,二者并无明显的差异 ( P<0 .0 5) ,在较低的温度下二者都有较高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当温度超过 45℃时二者都不萌发。从休眠和死亡状况可知 ,沙地雀麦种子比无芒雀麦种子有较强的耐高温性。三种预措方式中 ,三次回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藓类植物形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组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4种1变种藓类植物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 Broth.)、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squamiferum(Viv.)Jur.〕、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 Hedw.)、泛生墙藓无芒变种(Tortula muralis var. aestiva Brid. ex Hedw.)的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除刺叶墙藓叶片上部为2层细胞组成外,其他4种叶片均由1层细胞组成。所有藓类植物叶片都具有明显或粗壮的中肋,起到了支持叶片和导水的作用。茎皮部外层细胞壁不同程度加厚。生物结皮中的藓类植物表现出叶片背卷或内卷、具疣状突起、透明毛尖(泛生墙藓无芒变种除外)以及边缘细胞壁加厚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对干旱荒漠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荒漠藓类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色流苏藓的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chloronotos(Brid.)Limpr.]的形态特征和解剖构造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论述了它的地理分布规律,认为该种是旱生性藓类的典型代表之一,可视为干旱生态环境中的一种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荒漠地区丛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内蒙古荒漠建群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16科76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61(占79. 8% )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94. 46%;而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比例仅65%。须根系植物中菌根植物约占91. 3%,高于直根系(75. 5% )。古地中海孑遗种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棉刺(Potanini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soongoricum)有一定的菌根侵染。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形态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83. 6%;而Paris类型少,只占3. 3%。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与植物的生活型、根系类型和侵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
糜子幼苗对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不同糜子品种苗期干旱条件下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轻度水分胁迫下陇糜4号、5283黄、晋黍7号3个品种在株高、叶面积、总根长、根系总体积等形态指标方面变化不大,但在重度胁迫时差异达显著水平;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3品种各值呈下降趋势,晋黍7号的降幅小于陇糜4号和5283黄;(2)3品种根系的活性氧清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SOD、POD、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表现为陇糜4号<5283黄<晋黍7号,与正常供水相比,3品种的SOD、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不同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除陇糜4号外,其它2品种的POD在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3)对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光合速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3品种各值均呈下降趋势,晋黍7号受影响最大,3品种的各值在重度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4)对根系活力及细胞膜透性而言,晋黍7号的根系活力受水分胁迫的影响较大,且晋黍7号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幅度大,受干旱损害也大,抵御干旱的能力较弱,其抗旱性相对较弱,雨陇糜4号的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Arvind BHATT 《干旱区科学》2020,12(6):1071-1082
Germination timing is highly regulated in short-lived plant species since it strongly influences recruitment success of vegetation. In deserts,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lant-available water is highly episodic and unpredictable, making winter months more favorable for seed germination when other abiotic conditions co-occur. We hypothesized that changes in photoperiod and thermoperiod would impact germination more in seeds that had undergone in situ storage. We assessed 21 annual and short-lived perennial species in the Arabian Desert to find (1) if seeds were dormant at maturity, (2) if in situ seed storage increas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compared with no storage, (3) if photoperiod and thermoperiod germination requirements were influenced by in situ storage, and (4) if a phylogenetic association in seed germination could be observed. Seeds of each species collected in earl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wo batches. One was tested for germination within one week (fresh seeds). The other was stored in situ at the maternal location (stored seeds) until October 2017 and tested for seed germination in the first week of November. Seed germination was conducted in incubators at two thermoperiods (15°C/20°C and 20°C/30°C; 12 h/12 h), and two photoperiods (12 and 0 h light per da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of 13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in situ storage. A thermoperiod response was exhibited by stored, but not fresh seeds. Light exposure increased germination of fresh seeds but had only a minimal effect on stored seeds. Germination traits exhibited no phylogenetic correlation.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selection pressure for germination strategy was stronger than that for taxonomic traits of these desert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草莓滑刃线虫是一种重要的叶和芽寄生线虫,可侵染多种重要花卉、经济作物,被列入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目前,草莓滑刃线虫的鉴定以形态学鉴定为主,但一线口岸常分离不到雌虫,鉴定困难。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草莓滑刃线虫进行鉴定:对鸢尾种苗中截获的滑刃属线虫群体雌虫、雄虫进行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已报道文献进行比较;PCR扩增该群体的rDNA-ITS区并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草莓滑刃线虫特异引物对该群体DNA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该群体与草莓滑刃线虫俄罗斯种群的测量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群体与NCBI公布的草莓滑刃线虫均处于同一进化支;采用草莓滑刃线虫特异引物PCR扩增可产生片段大小为169 bp的目的条带。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典型抽样和室内浸水的方法,对4种定植年限不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内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不同定植年限防护林内凋落物储量依次为:13 a林带 (42.3 t•hm-2) >6 a林带 (39.6 t•hm-2) > 10 a林带 (39.1 t•hm-2) > 7 a林带 (16.2 t•hm-2)。② 沙漠公路防护林的林下未分解层凋落物持水量的排序为:梭梭 >柽柳>沙拐枣;而半分解层凋落物持水量的排序是:柽柳>梭梭>沙拐枣,且防护林内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半分解层均大于未分解层。③ 各林龄不同树种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呈对数关系,最佳拟合关系式为W=b+a lg t,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V=ktn,凋落物吸水速率在0~1 h内急剧下降,4 h以后下降平稳,其吸水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沙棘茎的形态解剖特征与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沙棘的4个种类,不同立地条件的沙棘茎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茎形态解剖结构差异很大,导管直径、木细胞面积、韧细胞面积以俄罗斯沙棘茎最大;髓部面积占茎截面积的百分比和导管密度则以中国沙棘最大,表现出中国沙棘适应干旱地区生态条件的结构特征。同一种类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山地、滩地、人工林的中国沙棘茎组织结构各部分也有差异,人工林导管直径最大,滩地的导管直径次之,山地导管直径最小。导管密度则以果园人工沙棘林导管密度最小,立地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是由于人工林、滩地及山地,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即逐渐趋于干旱,土壤肥力逐渐减弱即逐渐趋于贫瘠,中国沙棘形成了适应其严酷的立地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特征,此项研究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瓜种传镰刀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从京欣一号和新京欣一号西瓜种子的种壳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检测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尖孢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镰刀菌属特异性引物和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分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表明西瓜种子种壳携带的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此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用种传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浮液处理西瓜种子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整胸寡节瓢虫(Telsimia emarginata Chapin)是竹林里的一种重要食蚧天敌昆虫,在福建1年发生6代。雌虫于6—7月产卵量最大,单雌最大产卵量达258粒。成虫和幼虫均能捕食蠕须盾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