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邓敏 《农业考古》2012,(2):119-123
对于苏轼,我们曾努力的去概括、去总结,我们称:他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他是科举进仕中高中榜首的凤毛麟角,他是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是整个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也无可比拟、无法超越的领跑者、但这只是概括了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而作为一个有血  相似文献   

2.
夏日周末,暮色四合;正是万家灯火时。酷热难耐,都市依旧充满了喧嚣与躁动,何处能觅得一方净土?我与当年的两位战友,相聚在北京五福茶艺馆。关于茶,念了小学掌握的有:中国是产茶、饮茶大国;唐代出了位“茶神”叫陆羽;茶叶乃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等等。后来的生涯中,断断续续积累了些与菜有关的轶事趣闻。大文豪苏东坡曾涌过“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也是这位老先生,用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奚落了惠他的和尚。这个典故说明,中国从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的习惯。主客之间的关系、宾容身份是否显贵,都能在茶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近代和现代史上,我发现福建的两个文人辜鸿铭和林语堂有很多相同之处。两人同为闽南老乡。辜鸿铭(1856年一1928年)福建同安(现属厦门)人,名汤生,自号汉滨读易者;现代散文家、小说家林语堂(1895年一1976年)福建龙溪(今龙海,东邻厦门)人,原名林和乐,林玉堂,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两人都曾留学多国。辜鸿铭留学英、法、德等国,精通数国语文;林语堂1919年留美,后又转留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两人都做过北大教授。北京大学是我国一所综合性的重点大学,它的前身是1898年7月(光绪24年)创…  相似文献   

4.
出席第五届国际茶会,偕陆尧君重游杭州西湖,有怀徐公小序:1998年10月11日上午,于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国际茶艺会。四川徐金华先生伉俪演示“徐公茶”。张大为先生、冯法德先生偕余皆蒙邀上座品饮,并赐“徐公茶”。徐公之艺,隆化之术焉,不可无志。西湖有长贮月时,茶道入心合两仪。茗友三百八十六,最忆徐漾绿沦骑。注:世誉苏东坡为“西湖长”。苏东坡《汲江煎茶》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构分江人夜瓶”。己卯年春节,借拙荆家居品茶感悟。过年平常事,平常过年家。心静即茶圣,气和是圣茶。清心茶馆说清心小序:已卯初秋,…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的茶喻现代散文家、小说家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福建是产乌龙茶的地方,所以他特别喜饮铁观音。他在(茶和交友)一文中对烹、煮、滚、饮、品等茶事作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实在说起来,烹茶之乐和饮茶之乐各居其半,正如吃西瓜子,用牙齿咬开瓜子壳之乐和吃瓜子...  相似文献   

6.
“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若干年前,林语堂先生一语中的,将茶与中国人的渊源淡淡点化,廉、美、和、敬构成中国茶文化精髓,而柔嫩纯真、先苦后甘、牺牲宽容的茶精神更是数千年来代代茶人所努力追崇、效法与弘扬的。珠海有这样一位茶人,踏遍千山万山,认定这一方水土是茶道的契合点,这一众百姓是茶艺的膜拜者,这一座都市是茶文化的庇护所。从烹茶用水选择、烹点火候把握、备茶动作艺术化设计、饮茶过程谦让礼仪、茶室布设追求、品茗环境与气氛的刻意营造到琴棋书画歌舞诗的附丽延伸,乃至石引进优良茶种,引进制陶工…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湖州的!"不知到过多少次湖州的陈文华先生依然如是说.这句话是陈文华先生内心的真情吐露,同样精辟概括了前往湖州参加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茶界朋友的共同心声.在我看来,陈文华先生不是一位一般的朝圣者,而是一位特殊的朝圣者,因为他的朝圣之旅与其他朝圣者有太多的不同,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和个人烙印.  相似文献   

8.
吴绍学 《农家致富》2006,(19):52-53
单洪友:首先是一位农民.因为他一辈子没有离开土地;同时他又是民营科研机构的负责人,拥有40多个优质葡萄品种的高档示范园和年产120万株国际果蔬博览会指定的优良葡萄苗木繁育基地;再次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葡萄专家,因为他发表过技术论文有400余篇。当然,他更是一位心胸豁达的长者,办公室里的二胡、古筝等.伴随着他放歌人生。  相似文献   

9.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12,(2):196-201
一.引言(一)人生情怀每个活着的人都会有他的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情趣等,这正是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特征所在,也正是人类文明不断走向发展的动因所在。人生情怀,就是人的一种心理趋向,包括对人生目标、审美情趣、处世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生态度等的一种混合趋向。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人生情怀。人生情怀又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和人生追求等。不同的学养、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10.
解放前,我家乡有个教私塾的老先生,他除了教书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茶、制茶和品茶。他用一芽二叶做的手工绿茶堪称一绝,引来不少爱茶人到他家品茶聚会。他住所左边是茶园,右边有山泉,周围竹木环绕一片郁郁葱葱;大门上有一横匾,上书“绿园茶屋”。老先生不仅能文,而且还会武功,据说他祖上曾有人考中过武举人,他本人常把重逾百斤的石担、石锁之类的举着玩耍。由于老先生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加之他和他的茶朋友王大爷都有用喝茶的方法化解人们之间矛盾的特殊本领,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有了纠纷不是找王大爷就是找茶先生评理、断…  相似文献   

11.
苏轼(1035-1101年),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 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是和酒相伴的,尽管他酒量不大,易醉,但如果没有酒也就没有了豪放的苏东坡,没有了他那些才华横溢、名垂千古的佳作:皓月当空的中秋夜,把酒问青天,写出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样的杰作,他所发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千百年来在中国国民的心中久久共鸣;他喊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是每到中秋夜许多中国国民的祈愿.因为酒酣,写出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豪放的词,因为泛舟饮酒赤壁之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等等,他的诸多名篇,特别是那些豪放诗词,总是和酒相联.  相似文献   

12.
垂钓与人生     
满红 《北京农业》2010,(3):29-29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相似文献   

13.
人生如茶     
会冲茶的人都知道,第二泡的滋味是最醇美的,第一泡还未泡开,偏淡(龙井除外),第三、第四泡意犹未尽,到第五、六泡,水味就出来了,基本就该丢弃了。我自己则通常会把废弃的茶渣收集起来,或做花肥,或晒干做茶叶枕,反正是为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就是了。有时我独自一人盘脚自斟自饮的时候,会想很多东西,像很多人抽烟时会想事情一样,这已是一种习惯。想想人的一生,不正是如茶一样吗?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然后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同时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发挥自己的作用。比如我就是尽我所能去宣扬和推广中国的茶文化,让国…  相似文献   

14.
正你的头脑是一个"思想制造工厂",一个非常忙碌、每日制造无数思想的工厂。工厂由两位工头负责,一位我们称他为成功先生,另一位我们称他为失败先生。成功先生负责正面思想的生产,失败先生负责生产负面、自贬的思想。成功先生和失败先生都非常听话,你只要稍稍给他们信号,他们就马上采取行动。如果讯号是  相似文献   

15.
也谈苏东坡与桃花茶──与陈世佑先生商榷大冶民间文学副刊部彭祖法读罢1994年第2期《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中陈世佑先生的《苏东坡与桃花茶》一文,有几点想法,想与陈先生商榷一下。陈先生在文中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贬至湖北黄州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茶神     
山曼 《农业考古》2000,(2):39-42,65
茶神应属于民间行业神的系列,像很多其他行业的神一样,茶神不止一位,各地供奉的茶神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茶神的供奉与祭祀自古十分简单,现代民俗学也缺少关于茶神信仰的较详细的调查与记录,不知是本来无可记,还是有所记而没能记。我在这里把所见到的关于茶神的资料作了一番梳理,极希望能有实地调查的补充与丰富。 一、陆羽 陆羽是信奉最广的一位茶神。历史上确有其人。 陆羽(733-6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陆羽一生富于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弃…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与茶     
君子相交淡如水,文人与茶多结缘。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爱酒也爱茶,他与茶、酒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癣的地步,其作《望江南》词即云:“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东坡嗜酒事,笔者另有专论,兹不赘)。他一生沉浮宦海,辗转四方,到过南方许多产茶区,耳濡目染,不仅对茶叶功用和饮茶方法很精通,而且对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也在行,堪称一位品茶高手。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从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从来佳茗似佳人”,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即出自苏轼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在诗中,苏学士既赞曰“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又誉称“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  相似文献   

18.
澳门的回归,举国同庆,已成为一种热门话题,澳门茶艺师罗庆江先生曾为前澳督韦奇立泡制过“荷花茶”,不久前青年作家邓闪先生赴澳门,罗庆江先生特地为他泡了一杯“回归茶”,意义深远。邓闪先生由感而发,写下了“去澳门喝一杯‘回归茶’”一文,谈了感受,读来颇有情趣,故今特摘录之。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在豪江边上饮茶,使我有种异常的感觉。当身临其境的时候,那种从前的错觉却全然消释了”。道出了他当时的内心世界。中国人品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中记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正是中…  相似文献   

19.
有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社会实验:研究人员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拿在手里,三个小时之后才可以吃。发完糖他就走了。三个小时后他回来看,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孩子手里还拿着那块糖,剩下的九个孩子经不住诱惑都把糖吃了。十几年后,他又把那十个人叫到一起,结果发现那个没吃糖的孩子做得最成功,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人物。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只有经得起诱惑和等待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而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不顾一切的人,注定是不能做成什么大事的。F这个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以前总是不明白冬小麦为什么特别好吃,为什么春…  相似文献   

20.
垂钓与人生     
<正>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有一拙一巧两个青年,同时到水塘钓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个人均毫无收获。这时,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