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需要,急需构建一套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针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社会化路径,以期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增进大学生社会化和高校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依据武汉市2007年4-5月的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的客观结果,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就业形势分析了武汉市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状况.具体从就业期望、就业形势认识,歧视问题和自主创业四个方面分析讨论了大学生对就业期望及其形势的认识状况.同时,也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包括毕业生本人共同解决就业问题的相应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中央提出"六稳",第一位就是稳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一直是政府、高校、社会、家庭高度关注的焦点,高校就业工作一直处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更是高校"一把手"工程。2020年874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加之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群体及就业存量与就业增量严重不足等诸多因素,2020年的"最难就业年"已经实至名归。高校就业工作一直在探索与人社合力,与用工行业合力,与家长合力、与毕业生合力是高校就业工作机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高校走产教融合的外在表现。2020年,形成合力,抓实、抓细、抓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成为公共危机事件下就业工作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确立系统思维,整合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家庭、社会、高校、个人五位一体、五联互动的新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发展之根本,也是倍受国民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就业机制不完善、求职岗位信息不畅通、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人才结构信息不畅通等问题。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兴起,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需求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就业信息平台为载体,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网络和毕业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社会环境可谓雪上加霜。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仍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本文从高校、政府等多个角度出发,对社会各界如何做好提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良好环境支撑工作做出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推拉理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推拉理论分析了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驱动机制中的适用性,并在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参与主体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毕业生、政府-高校-劳动力市场、政府-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等四个三维驱动系统分析,得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除了毕业生自身提高就业能力外,要构建毕业生、高校、政府、劳动力市场四位一体的就业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焦点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就业政策不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的需求不一致,大学生本身的择业观念不切实际,以及用人单位过高要求学历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河南省应该建立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四位一体的社会就业良性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今年,随着我国扩招后第一届本科学生毕业就业,大学生就业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取消各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约束,举办各种毕业生就业见面会、招聘会,为毕业生牵线搭桥等,这些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和卓有成效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认为,要使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能顺利进行,高校还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为了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高职院校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比例仍然很低,归其原因是学生自身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知识技能以及对毕业生基层就业引导力度不够,基层就业环境有待改善等,为此,需要学生和家长转变就业观念,高校在专业设置和知识培养上做出调整,政府应健全基层工作的保障政策,改善基层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