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白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L.var.sylvestrformis(Takenouchi)Cheng et C.D.Chu)又名“美人松”,为我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在长白山北侧海拔约1000—1300米处的长白松,多与红松、鱼鳞松、长白落叶松和桦树等树种混生。长白山自然保护局附近东北向尚存小片长白松天然纯林。据1964年调查,树龄119年平均胸径40厘米,平均高27.3米,每公顷410株,立木蓄积645立方米,这样高产林在东北林区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方也把旅游当做经济增长点来抓。东北最著名的山为吉林省长白山,是东北最高山。原始森林是长白山旅游核心内容之一(另为天池),最能代表长白山原始森林树种和最具魅力的就是长白松了。长白松是长白山特有树种,仅分布于长白山区二道白河镇。它高大挺拔、伟岸,亭亭玉立,底轮枝少,树干通直,高达30米,树皮金黄色,树冠层次分明,非常美观。  相似文献   

3.
<正> 美人松(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 (Takenouehi) Cheng et C. D. chu)又叫长白山松,为我国东北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在长白山北侧,海拔约1,000-3,000米,与红松、鱼鳞松、长白落叶松和岳桦等树种混生。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局附近尚存小片美人松原始纯林。据资料记载,树龄119年平均胸径40厘米,平均高27.3米,每公顷410株,立木蓄积645立方米。目前这样高产林在东北天然林区是罕见的。美人松是欧洲松的地理变种,二针一束,主干笔直,高大(树高可达30米以上)挺拔,  相似文献   

4.
长自松[Pinus Sylyestris Linn·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chi)Cheng et C.D.Chu]为我国东北长白山区特有的珍稀针叶树种。自然分布于长白山北坡海拔800—1600米之间。树干笔直,树姿优美,不仅是速生的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园怵绿化树种。鉴于长自松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因而改变其自然分布现状,迅速扩大其栽培面积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1986年对长白松  相似文献   

5.
满文慧 《森林工程》2008,24(3):10-13
天然长白松仅见于长白山北坡海拔630~1 400 m之间,是我国特有的松科松属植物,因其特殊的分类地位,被列为国家Ⅲ级珍稀濒危树种,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第一代天然长白松的生产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给出长白松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模型及估测参数,指出生物量在长白松天然林中的分配规律,为经营长白山这一特有的种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白松干材林时期林木结构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松亦称美人松,系我国长白山林区特有珍贵乔木树种。以其为建群种的天然林分布范围很小,仅见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白河林业局境内,面积仅有200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7.
长白松是我省长白山林区的稀有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白河一带。为大量发展长白松造林,于1976年开始对长白松进行全光育苗。一年出圃的长白松苗平均高10厘米,地径0.3厘米,选部分苗上山造林成活率很高。现将全光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白松(Pinus sylveshris var·sylveshriformis(Takenouehi)Cheng ehC.D.Chu)又叫美人松,为我国长白山特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原产长白山北侧,在海拔690—1000米分布较多,并有纯林分布,面积不广;海拔1000—1300米与红松、鱼鳞云杉,长白落叶松和岳桦等树种混生,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减少;海拔1500米以上几乎绝迹。长白松是常绿高大的乔木,具有干形园满通直,树枝弯曲俊俏,单位面积产量高和木材用途广等优点。此外,在天然更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两个世代分布特点。在残留的散生高大母树附近都有繁茂的天然幼树,而无其它树种侵入和更替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东北红松     
走进长白山,大片森林中一眼可见树形优美、高大挺拔、树干各异的常绿松树。长白山森林里分布的针叶树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杉松、长白松、长白落叶松、东北红豆杉等10余种。松树中,红松和长白松的叶子细长,红松叶子为5针1束,长自松叶子为2针1束,其他松树叶子短小.叶单片或多针一束。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在我省发展较快,已成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长白松俗称美人松,仅见于长白山二道白河及和龙境内中部山脊上有零星小片天然林。长白松外形挺拔秀丽、娇娆多姿,是我省很有希望的造林绿化树种,应当有计划的进行扩大引种试验。因此,本文就两个树种的苗期生长特性及有关问题,做一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白松引种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白松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一种集造林、绿化、观赏于一身的优良针叶树种。把该树种从原产地引入到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进行育苗及造林技术试验,旨在增加该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品种,同时又可增加园林绿化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育苗技术下,长白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获得成功。采用容器育苗造林,同当地的樟子松相比,4年生幼树略好于樟子松,而且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 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系吉林省特有树种,为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生长比红松和长白落叶松迅速;寿命较长,350年生树仍正常生长。因其树干上部皮色鲜艳,呈金黄或棕黄色,加之树姿挺拔秀丽,又有“美人松”之誉称。长白松天然林仅见于安图县二道自河,地处长白山北坡,海拔500—1,600米,林下土壤为火山灰上发育的轻砂壤和暗棕色森林土。  相似文献   

13.
长白松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松是长白山特产的珍贵、稀有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树形美观,誉称“美人松”。由于过去对它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我们根据观察和搜集的有关资料,作一综合性介绍,以期引起重视,推动对长白松的研究和发展。一名称沿革及形态特征 (一) 名称沿革: 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sglvestriformis Cheng et. C.D.Chu.),关于它的名称,多年来一直存在分歧。早于1942年日本学者竹内亮曾定名为赤松变型,即长果赤松  相似文献   

14.
东北红豆杉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红豆杉扦插育苗试验李秀云(长白森林经营局)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因其材质呈淡紫色或红色,又称紫杉。赤柏松、朱树。是我国的珍贵树种,是世界保护树种之一。东北红豆杉原产长白山林区,其枝、叶、皮可提...  相似文献   

15.
在皆伐迹地用常规方法栽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长白松,当年成活率可达97.8%,3年保存率可达95.4%,其高生长和径生长均高于云杉、樟子松,可以作为长白山林区皆伐迹地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长白松引种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山地树种单纯 ,作为用材和公益林的针叶树尤显贫乏 ,致使人工林组成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不高 ,社会生态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要扭转这一局面 ,根本办法是进行乔灌木的树种改良 ,引种驯化则是重要途径之一。为此 ,我们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相继引进一批针叶树和治沙灌木 ,其中 ,长白松引种已达 1 7年 ,完成了种子繁殖、扦插育苗、荒山造林及开花结实的生长发育周期。1 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条件长白松 (美人松、长白赤松 )学名 P.sylvestriformis,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北坡海拔80 0~ 1 6 0 0 m山地 ,乔木 ,树高达 30 m,树干通直 ,光滑 ,树…  相似文献   

17.
《森林与人类》2013,(6):84-85
长白山是一个巨大的原始森林系统,也是一个植物的王国。拥有2639种植物,聚集了我国温带最著名的树种红松、长白松、岳桦等。每年夏季,在长白山高山草甸和高山苔原带,五彩缤纷的野花随着海拔的提升次第开放,把长白山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更为珍贵的是,第四纪冰川把许多北极附近的植物带到这里,也留下了许多孑遗植物。  相似文献   

18.
以查阅文献和实地踏查方法对长白山区精气树木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精气树种共计55种,其中裸子植物17种、被子植物38种;乔木29种、灌木22种、木质藤本4种;乡土树种52种、引进树种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级保护的2种(长白松、东北红豆杉)、II级保护的5种(红松、朝鲜崖柏、黄檗、紫椴、水曲柳).  相似文献   

19.
魚鱗松(Picea jezoensis)是属云杉属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及小兴安岭林区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并且是該林区主要树种之一。其木材可作桩木、鋸材、枕資、車輛材、造紙材等珍貴材种,精选的可作乐器材及航空用材。  相似文献   

20.
红松地理种源试验苗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的乡土树种之一。材质优良,种子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我国的红松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完达山、小兴安岭。地处长白山麓的露水河林业局是天然阔叶红松林分布的中心地带,林相葱郁,生长茂密,是我国红松主要种子基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