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自然化改造对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凭祥市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设置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样地,进行3种间伐强度处理(75%、55%、35%),均匀套种4种阔叶树。改造5年后,研究不同间伐强度近自然经营对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5年后,乔、灌、草3层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灌草层的优势种有所变化,但各间伐处理的优势物种大致相同;各间伐处理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改造后各处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的纯林,各处理草本层的Simp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改造前的纯林。杉木胸径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显著,但各处理间树高无显著差异;套种的4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大叶栎、红椎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在不同间伐处理林分中有显著差异;高间伐强度改造的杉木人工林适合套种阳性树种大叶栎、米老排和中性树种红椎,中等间伐强度改造的杉木人工林适合套种耐阴性树种润楠。  相似文献   

2.
人工成过熟纯林具有林分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综合效益低下等弊端。可通过渐伐、群团状皆伐、带状皆伐,人工补植珍贵树种等方法将其改造培育为近自然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 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的高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对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典型林分调查和研究,针对各类型林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相应林分近自然改造措施,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如何科学地经营人工林, 持续地发挥人工林的多种效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在海南、云南、四川、陕西、北京等地开展的近自然森林经营试点研究, 提出了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 包括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不同作业模式及以目标树为特征的林分作业体系。最后讨论了规避近自然化改造风险的规划方法。这些理论和实施技术可为我国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摘要: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的高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对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典型林分调查和研究,针对各类型林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相应林分近自然改造措施,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P<0.05);近自然化改造林下草本植物优势种中喜湿植物明显增加;无论是改造后第1年还是改造后第2年,不同大小林隙处理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改造后第1年,经整地的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林下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乎均高均显著高于不整地(P<0.05),第2年,整地措施对草本植物的影响效果下降;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木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近自然化改造有利于林下草本植物的发育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提高,但对林下木本植物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主要分布在2m~8m。同时,主林层林木数量大幅降低,林下更新的乔木和灌木表现出逐步进入主林层的趋势。试验林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林分无显著差异,表明伐除杉木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试验林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因此,近自然改造促进了杉木人工林下乡土树种的更新和生长,使林下乡土树种生长更新加快,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八角低产林改造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用综合技术对派阳山林场大面积八角低产成林进行改造,3年平均增幅达到86.78%,并进行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毛竹低产林改造试验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永安市贡川镇的毛竹低产林的改造试验 ,综合评价了改造所带来的生物和经济效益 ,结果表明 :竹林的各项生长指标较改造前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壮龄竹比例增加 ,老龄竹比例下降。试验阶段每年单位面积笋产量比改造前增加2 0 6 85 % ,笋的品质也有显著的提高。试验阶段的成本利润率为 97 97% ,低于改造前的水平 ,但纯收入为改造前的 1 6 5倍。  相似文献   

11.
对11~13年生西南桦纯林(初植密度包括2 m×2 m,2 m×3 m,2 m×4 m,2 m×5 m,2 m×6 m,3 m×3 m和2 m×3 m×7 m)、12年生西南桦与高阿丁枫(初植密度2 m×3m)和11年生西南桦(初植密度3 m×3 m)与山桂花(初植密度3 m×1.5 m)混交林的生长分析显示,西南桦造林后迅速进入速生期。7年生前尤为速生,速生期可延续至10年生林分,在速生期内,平均木的胸径、树高和木材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17~2.50 cm.yr-1、1.20~3.60 m.yr-1和0.000 11~0.018 04 m3.yr-1,其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50~2.65 cm.yr-1、0.5~4.0 m.yr-1和0.000 11~0.018 68 m3.yr-1。西南桦纯林中,2 m×5 m和2 m×4 m的初植密度较为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木材生产,其13年生林分生长量分别达:(1)年平均胸径1.42 cm.yr-1和1.72 cm.yr-1,年平均树高1.77 m.yr-1和1.72 m.yr-1;(2)单位面积材积为209.807 1 m3.hm-2和208.933 8 m3.hm-2,并且胸径>16 cm的林木分别占80.00%和60.00%。混交林的木材产量:(1)12年生西南桦与高阿丁枫混交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是同林龄西南桦纯林(初植密度2 m×3 m×7 m)的1.845倍(172.363 7 m3.hm-2比94.978 9 m3.hm-2);(2)11年生西南桦与山桂花混交林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是同林龄西南桦纯林的2.774倍(158.742 0m3.hm-2比57.219 0 m3.hm-2)。在西南桦与高阿丁枫混交林中,1行西南桦与2行高阿丁枫混交模式能提高西南桦高生长和木材产量。高阿丁枫和山桂花是可以同西南桦相匹配营造混交林的两个云南热带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森林资源状况的评价与分析可知,热林中心林地与林木资源丰富,林地生产力较高,但存在林种结构、树种结构不合理以及林地利用不合理的状况。根据森林资源现实状况,采用系统工程的决策分析方法,对热林中心2006—2020年的森林资源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浅析完善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保护森林资源已经提上了各国的议事日程。而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贫林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与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就显得愈加迫切与重要。文章针对我国现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沿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或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利用HP滤波法对林业产出、林业资本、林业劳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林业生态政策进行趋势成分剥离,从而得到相应的波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林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林业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熨平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熨平效应愈加平稳。  相似文献   

15.
Hangzhou is a typical cit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forest in China, so it was identified as a case study site in Urban Forestry Policy Project Co-funded by EC. The name of the project is "Developing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ools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Ecological Forest Management in China’s Urban and Peri-Urban Areas". Experts from the project team have conducted a field survey on urban forestry policy in Hangzhou for one week.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and the workshop, the experts un...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青山米老排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又名壳菜果、三角枫,为金缕梅科常绿乔木树种,天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省区以及越南和老挝等地,具有速生、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兼具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等优点,是建筑、家具、造纸和人造板的优质原料.鉴于该树种的优良特性及广泛用途,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育种、栽培、木材材性及利用开发等基础应用研究[1-6];但有关该树种的投资收益状况未见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米老排树种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尾叶桉纯林(Eucalyptus urophylla,EUp)、厚荚相思纯林(Acacia crassicarpa,ACp)、10个树种混交林(Tp)和30个树种混交林(THp)4种林型的土壤CO2和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测定,研究纯林和混交林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林型土壤都是CO2的源,但对CH4而言,可能是源,也可能是汇。CO2和CH4排放通量季节波动幅度较大;4种林型土壤CO2和CH4通量在湿季均维持较高水平;峰值均出现在湿季,旱季则趋于降低,且相对稳定。由于EUp和ACp纯林土壤微生物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比混交林高,导致Eup(130.67 mg.m-2.h-1)和Acp(134.65 mg.m-2.h-1)土壤CO2通量显著高于Tp(111.39 mg.m-2.h-1)和THp(108.53 mg.m-2.h-1)。在4种林型中,尾叶桉和厚荚相思对土壤NO3-N和NH4-N快速吸收,土壤CH4排放通量较低。土壤温度、湿度、MBC、NO3-N和NH4-N都是影响土壤CO2和CH4...  相似文献   

18.
文中在分析和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具体实际,提出了基于成果存量和累计转化量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概念;以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入库成果为基础,结合抽样调查法、条件判定法和数量导向比值法,对2018年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1.27%;各专业领域和各类研发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转化资金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外因是制约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技术成熟度不足、与市场需求不吻合、已被新成果替代是导致成果未转化的内部原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多主体协同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宣传推广和示范带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Different forest management modes definitely create different results. A study of social benefits nurtured by scientific forest management had been conducted in 1998-2008 with Danqinghe Experiment Forest Farm, Zhuanshan Experiment Forest Farm and Shanhe Experiment Forest Farmtogether as the project area. The method that was centered on quantification and supplemented byqualification was employed to compar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forests separately under the scientific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man...  相似文献   

20.
立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文中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3方面构建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林业经济转型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促进林业经济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型平均水平从2000年的0.51升至2019年的0.90,林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化转变;2)影响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为林业投资、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和林业系统工资水平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冲击和城镇水平提高所产生的一定阻碍作用;3)不同水平下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差异,转型水平较低阶段主要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人才资源、经济水平、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转型水平较高阶段主要受制度创新、林业投资、森林资源和工资水平影响。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各方面均会产生影响,森林资源较少地区林业经济转型受制度创新和技术水平影响显著,森林资源较多地区则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显著。结合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林业改革制度配套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拓宽资金渠道、提高林业劳动力供给质量等有利于推动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