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离体毛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POD和PAL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离体后毛竹笋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笋体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从笋尖到笋基部逐渐增加;PAL、POD活性笋尖明显高于笋基部.离体后贮藏的竹笋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前5 d纤维素的增加速度极快,在后5 d增加速度明显趋缓,但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基本呈匀速态势增加;POD、PAL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活性均显著增加.对离体竹笋进行低温处理(4 ℃)可显著降低竹笋的PAL、POD活性,减少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低温对纤维素的影响高于木质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生物保鲜剂对马蹄笋的保鲜效果,选择9种不同比例的魔芋胶、壳聚糖和柠檬酸的生物保鲜剂对马蹄笋进行浸泡、包装和低温储藏,测定3d和7d时的商品指标和关键酶活性。结果发现,S9(1.5%魔芋胶+2.0%壳聚糖+0.1%柠檬酸)和S1(0.5%魔芋胶+1.0%壳聚糖)保鲜效果最好。前者不仅能够维持绿竹笋在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减少水分散失和提高可食率,在贮藏前期(3d)能明显抑制绿竹笋笋体蛋白质的代谢和POD、PAL的活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55.95%,POD活性降低7.50%,PAL活性降低67.15%;后者在储藏后期(7d)更显著地抑制PPO、POD和PAL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22.19%、34.56%和47.89%。  相似文献   

3.
雷竹笋采后贮藏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雷竹笋采后在常温 (2 5℃ )贮藏期间的相对含水量、粗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木质素含量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相对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POD、PAL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木质素含量不断增加。POD、PAL酶活性的提高与笋体内木质素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保鲜处理对高节竹笋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壳聚糖的3种保鲜处理方法对高节竹笋进行了试验比较,测定了高节竹笋采收后在贮藏过程中与竹笋老化密切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竹笋采收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PAL和POD活性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减少,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随竹笋的老化过程而增加.以壳聚糖涂膜和BCY保鲜剂共同作用的保鲜处理在7 d内各指标的增加速度最慢,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褪黑素处理条件下,高节竹笋采后低温(4℃)贮藏过程中木质素形成、抗氧化酶活性、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模式,为阐明褪黑素处理对竹笋采后木质化过程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节竹笋为试验材料,分析低温(4℃)贮藏过程中(0、3、6、9、12天)褪黑素(1. 0 mmol·L-1)处理组和对照组竹笋硬度、黄度、亮度,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裂解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还原酶(APX)活性以及NAC、MYB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外源褪黑素处理减缓笋体变硬和黄化的速度以及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积累速度,显著抑制PAL和POD活性,提高了SOD、CAT和APX活性,有效延缓高节竹笋木质化的发生进程;转录因子MYB20、MYB63、MYB85、SND2和VND7的表达随竹笋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而MYB42、MYB43、NST1和KNAST7的表达量则有所下降。褪黑素处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MYB20、MYB42和KNAT7的表达,促进了MYB43、MYB63、MYB85和SND2的表达。【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有效延缓了高节竹笋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木质化的发生进程,其机制可能是褪黑素处理降低了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此外,褪黑素也可能参与竹笋木质化的转录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后竹笋老化生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4月份出笋期挖取毛竹春笋和高节竹笋,测定了笋体从基部向顶部0、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竹笋在25℃放置96h自然老化,测定了24、84、72、96h,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10cm位段24、48、72、96h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L和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从基部向顶部逐渐降低,呈梯形分布,木质化进程是从基部向顶部推进的;竹笋离体后,PAL和PO活性大幅度增高,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大量增加加速了老化进程。讨论了PAL和PO在竹笋老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及其在竹笋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竹笋采后涂膜保鲜对其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竹笋采后保鲜和竹笋膳食纤维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将采回的毛竹春笋的不同部位在3℃冷藏条件下,进行壳聚糖涂膜保鲜对竹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从顶部到基部,竹笋各区段部位PAL和POD活性逐渐增强,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大;与对照相比,各种涂膜保鲜处理均显著降低竹笋的PAL和POD活性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成,加入亚硫酸钠能延缓竹笋的木质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对麻竹林3种培土高度(20 cm、40 cm和60 cm)下的笋产量、发笋量、笋品质、发笋期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培土措施可增加竹丛发笋0.9~6.2条/丛,产笋时间提前12~15 d,产笋期延长12~19 d,每667 m2笋产量增加6.0%~26.1%,竹笋食用率提高3.2~10.14个百分点; 3种培土处理中,培土40 cm时最具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储藏时间(0、12、24、36、48、60、72 h)和不同储藏温度(0℃、4℃、常温对照)下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D(肉桂醇脱氢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下,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PPO、CAT、CAD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次,4℃以下对PAL、POD、PPO、CAD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大。0℃、4℃储藏对采后甜龙竹笋酶活性有降低作用,可通过低温结合其他方法对甜龙竹笋进行保鲜处理,达到延缓甜龙竹笋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笋是中国传统的山珍之一,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但其采后易消耗大量水分和营养而快速老化,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藏。文中首次通过“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了低温贮藏条件下雷竹笋木质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表明:与常温贮藏相比,低温可显著抑制采后竹笋中PAL、POD酶活性,降低失水率和总木质素含量,从而将竹笋保鲜时间至少延长20 d。通过“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表明,低温下竹笋木质素前体物质、茉莉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并在后期显著富集,说明低温可诱导茉莉酸积累、抑制木质素合成。对低温响应、茉莉酸合成和木质素合成通路关键基因进行筛选,并通过共表达分析发现,低温信号可能通过“低温—木质化”和“低温—茉莉酸—木质化”2种通路共同抑制采后竹笋中木质素合成,延缓其保鲜时间。上述结果可为揭示采后竹笋木质化分子调控通路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绛红褐链霉菌 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 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 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 -1)的10,20,50倍稀释液叶片喷雾或浸根处理后,撑绿杂交竹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发病对照。经不同浓度抗菌蛋白诱导,植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等抗性酶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不同的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叶片内各抗性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上升幅度大。只诱导不接种及诱导后挑战接种,叶片内各抗性酶的活性与抗菌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OD,PPO,CAT 酶活性用浸根处理的时序变化幅度及同时期升高幅度大于喷雾处理,SOD,PAL的差异不明显。各抗性相关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在喷雾诱导处理中与 PPO,POD 和 CAT 活性相关性显著,在浸根诱导处理中与 SOD和 PAL活性相关性显著,说明抗性酶与病情指数的变化存在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筛选出的保鲜液配方进行福建酸竹生笋保鲜过程中的笋体生理生化指标观测。结果显示:利用保鲜剂处理过的福建酸竹笋,其笋体明显表现为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纤维素的生成过程减缓,呼吸强度下降以及水分丧失或减少等生理特性。并且经保鲜处理的福建酸竹笋在贮藏27 d时基本还保持可食性,而对照笋在保持12 d 左右就基本上丧失了可食性,大大延长了保鲜期,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毛竹笋用林覆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林业科技》2017,(3):18-20
研究不同覆盖培育方法对毛竹林土壤温度变化、出笋规律和竹笋产量的影响,对于提高毛竹冬、春笋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稻草和谷壳为覆盖物,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林地各土层显著高于未覆盖林地的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地表(0cm)及地下(20 cm)处土壤最高温度分别在16.0~22.5℃和16.0~20.5℃之间;不同处理可使笋期提前42~65 d;林地覆盖后竹笋产量大幅增加,其中以稻草20 cm+谷壳20 cm的覆盖效果较佳,平均产量达1 547.6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66.40%。  相似文献   

14.
绿竹笋保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个处理,分别从绿竹笋的防腐性、色泽、失重率3个方面对绿竹笋的保鲜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绿竹笋综合保鲜效果的优劣排序为:Vtc处理>套袋处理>硼砂处理>阿斯匹林处理>夹放熟石灰处理>NaCl处理>热烫处理>柠檬酸处理>对照。其中Vtc处理、套袋处理、硼砂处理是较有效的绿竹笋保鲜方法。增加采笋深度、多留笋柄是提高绿竹笋保鲜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甜龙竹笋为材料,研究复合生物保鲜剂对甜龙竹笋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在前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复合生物保鲜剂(2.5%茶多酚+0.05%溶菌酶+1.5%壳聚糖)分别浸泡未剥壳、剥壳、去笋衣处理(3种试验处理)后的竹笋5 min,各试验处理均以超纯水浸泡5 min作为对照,自然阴干后用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在4℃下贮藏,分析贮藏0、2、4、6、8、10、12、14 d时笋外观和水分、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各处理笋外观色差均有增大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笋的水分和总糖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则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贮藏期间各时期,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笋水分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3种试验处理中,“复合生物保鲜剂+剥壳”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可见,复合生物保鲜剂能有效地减缓采后甜龙竹笋的木质化进程,以“复合生保鲜剂+剥壳”处理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用0,10,25和50 μmol·L-1硝普钠(SNP)浸泡杨梅2 h,在(0±0.5)℃贮藏16天.贮藏期间每隔4天取样测定活性氧产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相关酶类如SOD,CAT,POD的变化,最后统计腐烂指数.结果显示:25μmol·L-1 SNP释放的NO处理可降低杨梅果实的腐烂率,延缓Vc的降解,抑制贮藏前期可滴定酸的下降和总糖的变化,提高杨梅果实中SOD,CAT,POD保护酶的活性,抑制H2O2,O2-·含量的增加,降低MDA的含量和膜透性的升高,防止膜脂过氧化,延缓果实的衰老.适宜浓度的NO处理可维持杨梅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和抑制果实腐烂,保持杨梅良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处理对马蹄笋出笋及产量影响试验表明:施肥处理可使马蹄笋产量和数量显著提高(增加);其中效果最好的为绿竹笋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和配方肥处理;从各处理的马蹄笋出笋数量与产量分析,其较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4.9%、33.7%,笋单质量也有同样的趋势。据保守估计,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后,马蹄笋竹林可增加纯收益930元/667m~2。而且,施用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后,马蹄笋不但产量提高,而且品质也会改善,笋体嫩度增加,竹笋价格也应相应提高。因此,从增加马蹄笋出笋和提高产量、改善笋体品质和土壤结构,保持竹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考虑,应推广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  相似文献   

18.
对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分析研究了笋林的出笋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麻竹林竹笋产量、挖笋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分别为11 451 ~25 440 kg·hm-2、7 840 ~15 360个·hm-2、1.41 ~1.66 kg·个-1;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对竹笋产量和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竹笋产量和数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经分析,竹笋产量、数量与施肥关系回归方程拟合良好;麻竹最佳施肥方案为有机肥2 484.8 kg·hm-2,生长调节剂用量为6.006 L·hm-2;竹笋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有机肥2 482.35 kg·hm-2,生长调节剂用量为6 L·hm-2.各处理麻竹施肥收益的变化范围为-5 699.5 ~7 310.2元·hm-2,麻竹施肥对竹林经营收益影响显著,竹林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与竹林收益回归方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在低温条件下(4-10℃),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对真空包装的板栗仁保鲜效果。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水分含量、色度、硬度、淀粉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3号吸附剂保鲜效果最佳,与空白相比可推迟25d左右发生胀袋,颜色保持良好,延缓水分散失、硬度下降,对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抑制,贮藏30d时淀粉含量比对照高0.076g/g。  相似文献   

20.
5种中型丛生竹笋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5种应用广泛的中型丛生竹(慈竹、佛肚竹、棉竹、香竹、撑绿杂交竹),研究其笋期生长规律,为其推广栽培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个竹种的出笋高峰期集中在6-8月份;出笋持续时间为94~290 d,其中香竹笋期最长,慈竹笋期最短;各竹种退笋率为12%~21%,其中撑绿杂交竹退笋率最高,香竹退笋率最低;种植地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直接影响笋期生长,表现为年平均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的地方竹种的退笋率越低、笋期越长及笋体越大;施肥能够促进各竹种笋期的生长,肥料种类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同,其中尿素的处理效果最好,氮磷钾复合肥次之,普通过磷酸钙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