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而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也明确出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日前,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等部门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来自农业、食品、轻工、医药、金融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倡议发起的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该联盟的成立,标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的种植生产情况、加工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利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情报分析方法,从大豆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年总产量以及大豆加工企业情况方面,对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6年河北省大豆种植面积呈逐年下滑趋势,从2009年的165 810 hm~2减少到2016年的105 740 hm~2,减少了36.2%;单产水平基本呈平稳增长趋势,2016年单产水平达到了2 332 kg/hm~2;大豆年总产量呈曲线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284 800 t下降到2016年的246 600 t,其中2015年总产量最低(225 845 t)。河北省大豆加工食用品以初级加工产品和传统加工产品为主,新兴大豆制品品种较少;加工的大豆保健品主要是大豆卵磷脂和大豆低聚糖。河北省大豆加工企业存在着产业链条短、深加工层次较浅、大型龙头企业较少、大豆加工原料不足等问题。并对河北省药食同源大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功能饮料行业的蓬勃发展,药食同源中草药在功能饮料开发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对几种常见药食同源中草药在功能饮料开发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药食同源种草开发功能饮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6,(1):166-168
紫苏,是一种具有特异香气的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别名苏子,原产我国。紫苏茎叶清香扑鼻,用其汁液煮粥,吃起来清香爽口,健胃解暑。两千多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记述:“取(紫苏嫩茎叶)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人体白身香。”宋仁宗曾命翰林院制定消暑的汤饮。“以紫苏熟水为第一”,所以,元代诗人吴莱呤道:“向来暑殿评汤物,沉木紫苏闻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喜欢吃西餐的朋友们相信对迷迭香都不陌生,烹饪时放入少许叶片,可去除鱼腥味,还可使牛排芳香四溢。迷迭香鲜草还可用于泡茶、沐浴,有去汗、清爽提神之效。事实上,迷迭香不仅是调味品,更是一味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迷迭香)西域引进,收采取枝叶入袋佩之,芳香甚烈。迷迭香味辛、性温、无毒,花、种子可减轻头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物品名录,从膳食疗法的角度阐述了莱菔子、山楂、菊花、葛根、决明子、牡蛎、木瓜、佛手、核桃仁和昆布10种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药食同源原料中功能性成分及其降血压机制;概述了降血压食品的发展现状,并指出药食同源降血压食品开发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药食同源蔬菜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齿苋 以嫩茎叶供食。营养丰富,并具有很高保健价值。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伤寒、痢疾杆菌等,对痢疾、肠炎、尿道感染、溃疡、肿毒有显著疗效;因含有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人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正>罗勒为唇形科植物,1年生草本植物,全体芳香,别名九层塔、金不换。株高20~60厘米,叶对生、淡绿色,不耐寒,不耐旱,喜温暖潮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罗勒全株入药,含挥发油,性味辛温,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的功效。罗勒食用部分为嫩梢和嫩叶,可凉拌、做馅、炒食等,香味独特,罗勒子可以提取罗勒精油。一、播前准备1.选地与整地罗勒是一种深根植物,入土可达0.5~1.0米,种植时应选择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地栽培,每667米2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2 500千克、磷酸二  相似文献   

9.
女性进入40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渐渐减少,同时脑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以及小动脉舒缩功能失调,此时,也就是进入了我们所说的更年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一般有阴虚  相似文献   

10.
枸杞为茄科、枸杞属药食同源植物,以果(枸杞子)和根皮(地骨皮)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本草经》等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枸杞属植物中只有宁夏枸杞被《中国药典》收录作为药用枸杞的基原植物.目前河北省栽培的品种有宁夏枸杞、中华枸杞、苦果枸杞(野生种)以及国外引进品种,如韩国枸杞等.  相似文献   

11.
正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其营养价值丰富、全面,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糖,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成为我国小杂粮作物的后起之秀。藜麦属于易熟易消化食品,口感独特,有淡淡的坚果清香或者人参香,具有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修复体质、调节免疫和内分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预防疾病、减肥、辅助治疗等功效。  相似文献   

12.
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食同源植物,其富含黄酮、萜类、多糖、绿原酸、果胶等化合物,在临床药用上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同时,蒲公英含有多酚、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食用价值。文章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对蒲公英的加工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蒲公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自然条件优越,药食同源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中国十大道地中药材产地之一,其中八角、肉桂、罗汉果、粉葛、桂圆、桑叶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多种药食同源植物获得区域品牌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广西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及其庞大的种植产业、加工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广西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广西药食同源植物产业在栽培管理、加工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广西药食同源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我国药食同源林果领域企业掌握最新技术研发方向、提升药食同源林果行业专利战略运用水平和创新能力,利用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为数据源,从专利申请趋势、技术领域分布、地域分布、申请人排名等方面对国内药食同源林果领域技术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技术热点、行业领先企业,为我国药食同源林果领域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桑树是营养成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内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粗蛋白、植物纤维、类黄酮、生物碱和多酚类成分,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如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抗肿瘤、抗衰老、解毒等功能。本文从桑叶药食同源、化学成分研究、药理学研究、产品综合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桔梗是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别名铃铛花、僧帽花,桔梗一年生株高15~30 cm,2年生株高80~120 cm。桔梗原产我国,地理分布较广,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及广东、贵州、云南、四川都有野生桔梗,因此,桔梗有北桔梗和南桔梗之分。主产区为内蒙(赤峰、兴安)和安徽(太和、亳州、宣城),另外还有山东淄博、  相似文献   

17.
“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植物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药食同源植物的运用.主要从传统营养学和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对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信阳市茶园杂草综合利用开发提供参考,调查信阳市茶园药食同源杂草的种属组成、组成类型、生活型和生长习性。结果表明:信阳市浉河区4个乡镇7个茶园中具有药食同源价值的杂草共44科、95属、108种。菊科杂草最多,为15属、16种,分别占属总数和种总数的15.79%、14.81%;禾本科杂草其次,为9属、9种,其占比分别为9.47%、8.33%;第三是豆科和蔷薇科,均为5属、6种,其占比分别为5.26%、5.56%。药食同源的杂草主要有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和蕨类杂草3大类,双子叶杂草最多,共35科、78属、91种,分别占科总数的79.55%、属总数的82.11%、种总数的84.26%。药食同源生活型有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以一年生杂草最多。生活型有23科、45属、52种,其占比分别为52.27%、47.37%、48.15%。药食同源杂草生长习性有草本类杂草、藤本类杂草、木本类杂草,以草本类杂草最多,有35科、79属、91种,分别占79.55%、83.16%、84.26%。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众多,将药食同源中药材加工成饮料,不但保留了药食同源中药材中的营养成分,而且饮用方便,口感清新自然,风味独特。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与良好的市场营销基础,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在食品工业越来越倡导天然、健康的今天,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在国内市场必将大有所为。文章通过阐述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其历史沿革和产业现状,综述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加工技术现状并进行展望,为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产业高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墨江县生物药种植面积较大,区域化发展初具雏形,但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不明显、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需要落实国家关于鼓励产业发展相关改革,建立质量体系,提升生物药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