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量元素硒在猴头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培养料进行处理,以探讨其对猴头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mg/L和10mg/L的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可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多糖含量都有增加,以10mg/L和100mg/L的处理表现较好,分别比对照提高12.53%和11.41%;采用亚硒酸钠溶液对猴头菇的培养料进行处理时浓度以10mg/L为佳。  相似文献   

2.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锌在金针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于金针菇培养期间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培养料进行处理,研究微量元素锌对金针菇的茵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其多糖含量、富锌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100mg/L的硫酸锌处理对茵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10mg/L处理的茵丝生长速度最快;10mg/L和100mg/L的硫酸锌处理对子实体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处理均可提高金针菇子实体多糖及其富锌量,以100mg/L处理的多糖含量最高、富锌量最大。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培养料进行处理时浓度以100mg/L为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个配方中,配方1棉子壳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其次是配方2玉米芯培养料和配方4玉米芯与木屑混合培养料,配方12、4、子实体各自产量与配方3木屑培养料子实体产量差异极显著,配方1与配方2对白灵菇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配方1和配方4相比差异显著,说明配方2玉米芯培养料是代替配方1棉子壳培养料进行白灵菇生产的最佳配方,其次是配方4玉米芯与木屑混合培养料,为白灵菇生产者提供了新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硒螯合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多糖浓度、p H值、亚硒酸钠浓度、温度4个因素对香菇和灵芝粗多糖硒螯合效率的影响,确定多糖硒配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香菇多糖硒配合物合成工艺为:多糖浓度2 mg/m L,p H值5.0,亚硒酸钠浓度6 mg/m L,温度80℃;灵芝多糖硒配合物的最优合成工艺为:多糖浓度2 mg/m L,p H值5.0,亚硒酸钠浓度4 mg/m L,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硒源处理中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硒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探讨不同硒源对竹荪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纳米硒、富硒氨基酸液肥、螯合硒3种硒源,每种硒源选择5、10 mg/L 2种施用浓度。结果表明: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利于促进竹荪子实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施用5 mg/L的富硒氨基酸液肥、10 mg/L螯合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合成,施用10 mg/L纳米硒利于竹荪子实体中硒元素的吸收存储,施用10 mg/L的螯合硒和纳米硒竹荪子实体中氨基酸总量较大,施用5 mg/L纳米硒可以有效提高竹荪子实体中风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施用10mg/L螯合硒、5 mg/L纳米硒后可以有效提高竹荪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活化硒矿和亚硒酸钠两种硒源种植紫芝,观察两种不同硒源对紫芝子实体湿重、干重、直径、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硒源对于紫芝子实体湿重、干重、直径、厚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活化硒矿和亚硒酸钠在15μg/g硒浓度下,紫芝子实体湿重、干重、直径和厚度均大于5μg/g、10μg/g、20μg/g和30μg/g;以活化硒矿为硒源时,紫芝子实体厚度仅略低于空白对照;以亚硒酸钠为硒源时,紫芝子实体湿重、厚度低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8.
毛竹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毛竹林生态环境条件,以竹笋加工废料笋壳为培养基质,进行食用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平菇、榆黄蘑产量分别为592.59 kg/100 m2、187.50 kg/100 m2,分别占同样条件下以木屑作为培养料所获产量的44.06%和20.15%;以笋壳作为培养料的食用菌生产经历了2潮明显的出菇高峰,时间周期短而集中;而木屑培养料的食用菌则经历了3潮明显的出菇过程,时间周期较长。在产量方面,虽然平菇比榆黄蘑产量高,但榆黄蘑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也值得推广。与木屑相比,笋壳具有生产成本低、生态环保、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于2018年,以福建省连江县8年生的麻竹笋用林为试材,采用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各施肥处理对出笋规律、数量、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对笋个数和笋产量的影响为: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提高笋数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尿素0.5 kg·丛-1,提高笋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适中的无机肥和充足的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竹笋生长和竹林增产;增施尿素可促进竹笋个数增加,但对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胡颓子属植物果实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作为第三代水果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加工利用前景。为了解胡颓子属植物果实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水平,从而为胡颓子属植物果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胡颓子属8种植物果实中铜、锌、铁、锰、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胡颓子属不同植物果实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铁(1.70~9.16 mg/kg),镁(3.25~7.76 mg/kg)的含量最为丰富,锰含量(0.14~5.20mg/kg)次之,铜(0.20~1.26 mg/kg)、锌(0.31~1.00 mg/kg)的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铁和铜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644)。  相似文献   

11.
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盆栽方式,研究硒处理对四叶参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四叶参幼苗、成株的氮磷钾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同。在0~1.5mg/kg范围内,随硒处理浓度增加,四叶参幼苗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增加,以1.5mg/L处理最佳,2.0mg/kg硒处理四叶参幼苗干物质积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盆栽条件下一年生四叶参植株则在1.0mg/kg处理最佳,2.0mg/kg硒处理四叶参生长过程中逐渐死亡。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影响硒对四叶参氮磷钾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盆栽以1.0mg/kg硒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2.
慈溪杨梅硒含量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慈溪杨梅126批次,平均含硒量0.018mg/kg,其它县市杨梅159批,平均含硒量0.018mg/kg。慈溪杨梅中,硒含量≥0.01mg/kg有118批,占93.7%,其它县市杨梅中只占44.0%;硒含量≥0.015mg/kg的样品占66.6%,而其它县市只占16.4%。结果表明,慈溪杨梅硒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县市杨梅硒含量,达到富硒食品标准,有利于进行富硒杨梅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发一种富硒新型发酵饲料,试验采用蛹虫草培养残基及富硒黄粉虫作为原料,加以豆粕、生物饲料发酵剂进行发酵。通过对饲料中各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确定制备的新型饲料配方为:90g蛹虫草培养残基,10g黄豆豆粕和10g富硒黄粉虫(硒含量为0.3mg/kg),生物饲料发酵剂含量100mg/kg。试验数据表明,饲料中硒、粗蛋白、粗纤维、总磷、铜、水分含量均符合猪饲料国家标准含量,且保留了一定量的蛹虫草活性物质(虫草多糖含量为28.47mg/g,虫草酸含量为19.37mg/g),在饲料工业、养殖业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菌袋培养棘托竹荪试验,对比了不同基质硒含量对菌丝体生长速度及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基质配方比用传统生产常规的木糠加麦麸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可增加15.9%,在传统配方基质培养下,菌丝体长至满袋的时间为85 d,而改良配方基质菌丝体满袋时间只需要70 d;用改良配方基质添加外源硒的含量在0.5~4.0 mg/kg时,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最佳配方在1.5个月内菌丝体长至满袋;基质硒含量为1.0~2.0 mg/kg时,菌丝体生长最快,质量约1.8 kg的菌袋在培养时间为50 d时各个配方均能完全长满。在培养基质中添加适量的外源硒肥对提高棘托竹荪菌丝体先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氮(x1)、磷(x2)、钾(x3)为主要研究因素,建立了3种施肥因素与石榴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经解折寻优,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每株10年生石榴施用N0.69-0.89kg,P2O5 0.68-0.76kg,K2O 0.69-0.89kg,可获得17kg/株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滴灌条件下,探讨适宜叶用枸杞水肥一体化生产的氮磷质量浓度。【方法】水肥一体化技术下,以5 a生枸杞"宁杞9号"为试验材料,在钾素质量浓度统一为40 mg/L的基础上,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氮素质量浓度设40、60、80 mg/L共3个水平,分别记为N1、N2、N3,磷素质量浓度设10、20、30 mg/L共3个水平,分别记为P1、P2、P3,研究了不同氮磷耦合对叶用枸杞产量、产量构成要素、产投比的影响。【结果】氮素质量浓度对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的影响不明显,磷素质量浓度对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的影响明显,在P3水平下,叶用枸杞芽数与鲜质量均显著提高。不同氮磷组合对叶用枸杞产量、肥料经济效益影响明显,产投比最高的组合是N1P1,其产量为14 220 kg/hm~2,产投比高达38.33,在N2P3组合下叶用枸杞产量最高(16095kg/hm~2),产投比处于中间水平,但其净收益最高。【结论】钾素质量浓度为40 mg/L时,全生育期叶用枸杞灌溉营养液以N2P3为宜,能使叶用枸杞获得高产,并且节约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对甜柿盛果期施用PBO和芸薹素内酯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PBO微量元素水溶肥料3 125 mg/kg、2 500 mg/kg的产量均高于不施药的对照,又以喷施1次3 125 mg/kg的产量较高;喷施1次0.0075%芸薹素内酯水剂375 m L/L液的产量高于对照,但喷施2次的产量略低于对照;喷施PBO微量元素水溶肥料3 125 mg/kg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其它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品质评价和植株枝叶生长等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生物活性硒元是近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有机富硒植物营养素。为了探讨活性硒元对油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作用,以优良油茶品种的2~4年生幼林和10年生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共设3个随机区组、6个处理(即CK0、CK1、CK2、Ⅰ、Ⅱ、Ⅲ,其中以处理Ⅱ为推荐处理),就富硒肥的施用效果问题进行了校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活性硒元土壤赋存复合肥(以下简称为"活性硒元")处理Ⅰ、Ⅱ、Ⅲ的油茶成林与幼林的果实产量明显高于各对照(CK)组,且推荐施肥处理Ⅱ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处理间油茶产量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活性硒元的施用对油茶产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尤以处理Ⅱ的影响最为显著;活性硒元各处理组油茶果实中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各对照(CK)组,且其含硒量随着硒元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种仁的含硒量最高,成林种仁中的含硒量为0.127~1.042 mg/kg,幼林种仁中的含硒量为0.119~0.866 mg/kg,果皮中的次之,种皮中的含硒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桑黄Inonotus sanghuang子实体中多糖的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工艺条件。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按2:1:1组成复合酶对桑黄子实体进行酶解处理,添加量为2%,温度50℃,p H 6.5,在水溶液中酶解1 h。然后对工艺中的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进行优化。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子实体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60.6 W,液料比32.5:1,超声时间32.7 min,多糖得率可得3.31%,与理论值3.46%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