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橄榄是世界上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一次栽种,百年受益。介绍海口林场油橄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海口林场发展油橄榄产业有利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油橄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方面对海口林场油橄榄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四川西中油撇榄有限责任公司,以探索林业产业新模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指导思想,以助农增收、注重社会效益为己任,于2009年引进西班矛最新油橄榄品种,在金堂县建设油橄榄科技产业园,发挥产业生产基地、科技示范与推广、油撇榄特色旅游三大功能,走出了一条油橄榄科技产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8月20日全国林业产业大会暨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成立大会之后,各地掀起了贯彻“两会”精神,推动林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潮。9月6日,中国林科院为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产业大会精神,在京召开了院产业工作会议。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守攻作了题为《实施科技带动强化机制创新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主题报告。张守攻院长在报告中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林科院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经验,明确了今后中国林科院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全院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现科技优势向产业强势的转化,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进行了编辑加工,现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林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南阳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作出了重大决策,即依靠中国林科院高层次的智力和技术支持,走大规模引进现代技术、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2000年8月,中国林科院决定把南阳市作为科技兴林示范市,从而揭开了南阳林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林业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工作,使得我国的油橄榄种植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阻碍着油橄榄事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的油橄榄种植面积和橄榄油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是世界橄榄油王国。本文介绍了西班牙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油橄榄产业发展进程中积累的较为成熟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出了推进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推动我国油橄榄等木本油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07,(9):54-54
9月6日,2007年中国林科院产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加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雷加富强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强化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守攻作了题为《实施科技带动强化机制创新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主题报告,报告认真分析了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总结了中国林科院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林科院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对中国林科院今后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了全面的部署。[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趋势(一)油橄榄产业发展迅速当前,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油橄榄适生区内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各地建设了大量油橄榄种植基地,为油橄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企业积极主动投资油橄榄产业,股份制、合资、民营等各种类型的油橄榄种植和加工企业大量涌现;三是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发展油橄榄产业,许多地方政府把发展油橄榄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点,将发展油橄榄产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予以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趋势 (一)油橄榄产业发展迅速 当前.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油橄榄适生区内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各地建设了大量油橄榄种植基地,为油橄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企业积极主动投资油橄榄产业,股份制、合资、民营等各种类型的油橄榄种植和加工食业大量涌现:三是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发展油橄榄产业.许多地方政府把发展油橄榄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点.将发展油橄榄产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予以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换届大会2014年4月在京举行,会议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主持。作为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唯一涵盖林业一、二、三产业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联合会坚持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宗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林业产业政策,在反映企业诉求、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企业减负、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应对国际贸易纠纷、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积极履行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10年增长近9倍,2013年林业产业产值已达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植和发展云南省油橄榄种植与加工产业,在收集、整理和分析云南省80多个试验点自1964年以来从国内外引进的60多个油橄榄品种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保存至今及新发展的油橄榄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林学会生态分会、中国林科院国际农用林业培训中心和FAO亚太地区农用林业网络(APAN)共同举办的“中国农用林业(Agroforestry)高级专家座谈会”于1994年3月29~31日在北京召开。APAN协调员赖镇国先生和中国林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及有关的林业院校、研究所的25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的农用林业的发展,提高研究水平,发展具有特色的农用林业  相似文献   

13.
红石林业局制材厂设计年产成材为50 000立方米,总投资1308万元。总体设计由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完成,土建及设备安装工程由吉林省林业工程公司承担。1986年4月开始建设,1988年3月投入试生产。该厂制材车间两条生产线及锉锯设备均为1985年12月从日本国中国机械制作所引进的,是我国林业企业第一家成套引进国外设备的制材厂。  相似文献   

14.
广元市油橄榄产业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元市油橄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对油橄榄产业建设中“公司 基地 农户”运作模式在运行机制、政策、资金、生产技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油橄榄产业发展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油橄榄产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在“公司 基地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对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林业系统惟一的经济林研究专业机构,主要从事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和园林绿化树种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升级换代,依托国家“948”先进技术引进项目、科技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引进和开发了一批优良新品种及技术,经示范应用,成效显著。现开始全面推广,其主要品种及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橄榄油消费量持续增长,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全国油橄榄生产也迅速增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笔者分析了我国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以种植为基础,搞好基地化建设,兴办龙头企业,实现企业化管理的油橄榄产业发展思路,以及低产油橄榄林改良恢复工程、优良油橄榄种苗基地建设工程等油橄榄产业重点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世界及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我国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并提出了促进油橄榄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利州区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油橄榄提质增效、新型经营主体、三产融合、科技人才、发展模式五方面花心思、下功夫,使油橄榄产业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8年底,利州区油橄榄总面积达到3.63万亩,鲜果产量700余吨,实现综合产值0.7亿元,为种植区农户人均增收330元以上。同时培育了油橄榄专合社3个;油橄榄加工企业4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家;拥有“紫爵大朝”“剑门”“荣飞”和“科拉蒂”4个橄榄油品牌。  相似文献   

19.
林业分类经营与木材工业的发展王正(中国林科院木工所)我想就林业分类经营后对木材工业产业格局的影响及木材工业的产业技术进步提出一些粗浅看法。1林业分类经营对木材工业产业结构的影响长期以来, 我国木材工业都是以成熟天然林木材为主要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油橄榄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其要求也逐渐提高。想要推动油橄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对油橄榄的种苗繁育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只有提高了种苗繁育水平,此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对油橄榄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油橄榄的种苗繁育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