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成年雌性 Wistar大鼠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分别在妊娠前和妊娠后切断支配大鼠子宫的植物性神经 ,观察了切断神经对 Wistar大鼠着床的影响 ,并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子宫肥大细胞 ( 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 1 )切断神经后再配种的大鼠不易怀孕 ,绝大部分鼠经交配 3次以上仍不怀孕 ,其他鼠推迟着床。对妊娠后大鼠切断神经并不影响妊娠的维持 ;( 2 )切断神经的大鼠子宫 MC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 ,经 t检验未见显著差异 ,提示神经影响着床不完全是通过 MC数的改变起作用 ,可能通过改变 MC介质的释放起作用。本试验结果提示 ,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可能参与大鼠胚胎着床的建立 ,而对胚胎着床后影响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91-296
为研究大鼠副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子宫内组织胺(HA)和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影响,选取180~200日龄健康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采用腹腔注射阿托品阻断副交感神经,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结果表明:阿托品处理后妊娠5d子宫囊胚数量明显减少、囊胚发育延迟;妊娠6d虽然囊胚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数量,但胚胎凸起仍小于正常妊娠6d状态。子宫肥大细胞(MC)释放HA结果显示,阻断副交感神经激发MC释放的HA量显著高于正常状态,且与MC自发释放的HA变化趋势不同;正常对照组血清LIF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处理组出现相反的趋势。试验结果提示,在着床窗口期副交感神经通过对MC释放HA等介质调控子宫的生理功能,HA和LIF分泌规律紊乱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更为显著,导致囊胚发育延迟,甚至丢失。  相似文献   

3.
支配子宫的植物神经和肥大细胞与子宫免疫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子宫的植物性神经支配、子宫肥大细胞(MC)的最新研究概况,阐述了植物性神经通过子宫肥大细胞对子宫免疫的影响及P物质对子宫免疫的调节。植物性神经可通过抑制子宫MC的增殖和组织胺释放来抑制子宫局部免疫水平,神经肽P物质能刺激子宫MC组织胺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来调节子宫免疫,但组织胺的释放与子宫的生殖状态有关。神经肽对MC功能的调节是免疫-神经-分分泌网络相互作用的一个侧面,深入研究神经肽对MC作用的机理,将有助于推动神经免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分别在妊娠前和妊娠后切断支配大鼠子宫的植物性神经,观察了切断神经对Wistar大鼠着床的影响,并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子宫肥大细胞(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切断神经后再配种的大鼠不易怀孕,绝大部分鼠经交配3次以上仍不怀孕,其他鼠推迟着床对妊娠后大刀切断神经并不影响妊娠的维持;(2)切断神经的大鼠子宫MC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经t检验未见显著  相似文献   

5.
交感神经阻断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腹腔注射6-羟多巴胺使交感神经阻断后,观察了小鼠妊娠前期胚胎早期发育和肥大细胞数量和型别的变化。结果显示,交感神经阻断后,不仅对胚胎早期发育有影响,使胚胎着床数降低64.4%,而且影响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其型别分布。妊娠4d(E4)时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肥大细胞分型也有所变化,即黏膜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胚胎着床前和着床后,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没有明显差异,混合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着床期间。这一结果表明,妊娠早期子宫肥大细胞数量与型别的变化可能是交感神经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 ,选用性成熟 SD大鼠 ,手术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 ,用组织学方法做子宫的石蜡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 ,镜下计数 ,观察了肥大细胞 ( 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性周期和妊娠期中 ,手术后子宫肥大细胞数都呈增加趋势 ,在妊娠早期变化更显著 ,而且子宫肥大细胞数随性周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的波动。结果提示 ,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选用性成熟SD大鼠,手术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用组织学方法做子宫的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计数,观察了肥大细胞(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性周期和妊娠期中,手术后子宫肥大细胞数都呈增加趋势,在妊娠早期变化更显著,而且子宫肥大细胞数随性周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的波动。结果提示,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小鼠胚胎着床和发育的作用机制,本文筛选出合适的L-苯丙氨酸浓度(320 mg/kg体重),处理孕鼠,观察胚胎着床和发育,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子宫局部肥大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320 mg/kg体重L-苯丙氨酸能显著降低胚胎着床数目,分别下降了45% (E7)和58%(E9),并且显著延缓胚胎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着床后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分别在E5~E9降低了36.62%、64.59%和23.30%,差异显著.由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可以激活交感神经,影响妊娠早期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量,从而改变子宫局部微环境,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番茄红素(LYC)对限制应激孕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发育和胚胎着床数目的影响。选择8周龄昆明系孕鼠80只,在妊娠第1 d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对照组、限制应激组(RS组)、玉米油+应激组(CRS组)、LYC+应激组(LRS组)。将LYC按10 mg/kg (体重)剂量给孕鼠灌胃(0.5 mL/只),灌胃2 h后进行限制应激处理(4 h/d),连续处理5 d,即胚胎着床期第5 d时,取血清和子宫组织。结果显示,与RS组相比,LRS组孕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10.00%,胚胎着床数增加47.92%,子宫指数增加83.36%(P<0.05),子宫内膜结构趋向对照组,表现为子宫内膜疏松,在靠近子宫腔附近细胞出现明显蜕膜化,子宫腺数量增多。进一步经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发现,LYC预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应激孕鼠子宫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 (Nrf2) mRNA表达,改变Nrf2下游信号抗氧化酶水平。与RS组相比,LRS组着床期子宫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增加21.10%、82.60%,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增加64.50%,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65.60%(P<0.05)。研究表明,LYC可增加限制应激孕鼠着床期子宫中Nrf2表达,降低子宫局部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子宫局部免疫水平,进而缓解应激对子宫内膜蜕膜发育的不利影响,增加胚胎着床数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113-2118
为研究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子宫交感神经的剂量及其对子宫肥大细胞分布的影响,选取180~200日龄健康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尾静脉注射25,50,100 mg/kg的6-OHDA。结果显示:按照一次性注射100mg/kg 6-OHDA的方法可以损毁支配子宫的交感神经,而50 mg/kg未能损毁子宫内膜固有层的神经。肥大细胞观察结果显示,其主要分布在内环、外纵肌之间的血管周围,随着6-OHDA剂量的不断加大,肥大细胞数量呈减少趋势,3个处理组对比差别显著,对照组略高于25 mg/kg组。血清中组织胺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可采取一次性注射100mg/kg的6-OHDA来建立交感神经损毁模型,交感神经影响子宫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对于机体组织胺释放的调控不同于子宫。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6,(6):1059-1064
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大鼠所处的发情阶段,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MC)在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组织胺(H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大鼠发情周期中,MC在子宫内不同部位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数量依次为: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大鼠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MC的数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内不同生理阶段MC的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体、子宫颈内发情后期与发情期内MC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间期与发情前期内MC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各部位在发情周期各阶段内HA的含量依次为:发情后期(ME)发情前期(PE)发情间期(DE)发情期(E),子宫角中的HA含量在发情后期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子宫体和子宫颈内HA含量在发情周期各阶段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根据阴道细胞类型的变化来确定大鼠发情周期的各阶段是可行的。大鼠子宫内MC的数量及形态随发情周期阶段的变化而改变,对子宫的局部免疫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情周期子宫内HA含量的变化与MC的变化一致,MC主要通过释放HA发挥调节子宫尤其是子宫角的局部免疫水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子宫角组织中MC的数量作为HA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BDNF与TrkB蛋白在小鼠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子宫、输卵管及着床前胚胎中的表达规律,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DNF与TrkB蛋白在子宫和输卵管中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着床前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中蛋白的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两种蛋白在着床前胚胎中的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DNF与TrkB蛋白在发情周期及妊娠3.5天和4天子宫腔上皮、子宫腺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在发情周期子宫内膜固有层基质细胞中不表达,但在妊娠3.5天和4天子宫蜕膜细胞中表达,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BDNF蛋白的表达强度高于发情间期;BDNF与TrkB蛋白在妊娠2天输卵管黏膜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两种蛋白在着床前胚胎各发育阶段都有表达,在囊胚期达到最高水平。说明BDNF和TrkB蛋白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途径对子宫、输卵管尤其是着床前胚胎发育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药对先兆流产大鼠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含量变化以及子宫组织的变化,探讨复方中药对妊娠大鼠药物导致的先兆流产与体内激素和子宫组织的相关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作为流产模型动物,选择怀孕7 d的大鼠,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模型组和治疗组,其中先兆流产模型组和治疗组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造模,在观察到流产征兆后,治疗组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复方中药水煎剂进行灌胃。在妊娠第11天,心脏采血处死大鼠,记录大鼠的活胚胎数和死胚胎数,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PGF_(2α)含量以及PAPP-A的含量。每只大鼠处死后取子宫制作石蜡切片,观察不同组子宫组织的变化。结果:灌服复方中药的大鼠PGF_(2α)含量降低,子宫组织出血减少,PAPP-A含量升高,流产药物导致的妊娠大鼠胚胎流失数量相对减少。结论:该中药复方方剂可明显抑制大鼠前列腺素F_(2α)的分泌和提高大鼠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并且改善子宫内环境从而实现保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胚胎着床是指处于活化状态的胚泡和处于接受态的子宫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胚胎着床过程发生在特定的时期并伴随一系列的细胞变化、细胞间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细胞内的microRNA(miRNA)可以被释放到细胞外环境,这些由细胞释放并在细胞外环境中稳定存在的miRNA被称为细胞外miRNA。细胞外miRNA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与胚胎活力有关,也可以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参与胚胎-母体相互作用。母体的循环miRNA具有稳定性、非侵入性和易于获取等特点,可以作为妊娠相关疾病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文章简述了细胞外miRNA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以期为提高哺乳动物妊娠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59-563
哺乳动物的胚胎植入都存在着一个短暂的植入窗口期,这个窗口期阻碍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通过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了延后着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的胚胎在延后1d(即第5天)也能着床并能诱导蜕膜化的发生,而延后2d则不能移植。与正常组(第4天移植)相比,延后着床组的胚胎吸收率明显增加、窝产仔数明显减少及妊娠期延长。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胚胎超出子宫植入窗口期亦可着床,但会导致植入间隙和胎盘发育异常进而影响妊娠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妊娠早期子宫内交感神经对PCNA的调控效应,选取180~200日龄健康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采用静脉注射6-OHDA损毁交感神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qRT-PCR法,观察和分析交感神经对妊娠早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学结构以及PCNA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CNA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固有层浅层的蜕膜细胞及肌层的外纵肌细胞核内存在。损毁交感神经后,子宫腺较正常的妊娠状态减少,腺上皮变薄,PCNA免疫阳性细胞减少,子宫内膜的蜕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的PCNA发生异常表达,特别是着床前的妊娠第4天(处理组)大鼠子宫腺数量减少,但腺上皮内PCNA免疫阳性细胞增强,子宫正常的组织学微环境被打乱,导致囊胚不能与子宫建立联系,出现着床数下降而排卵数基本正常的状况。免疫组化观察和mRNA相对表达量的统计分析均显示损毁支配子宫的交感神经后,导致子宫组织的蜕膜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的PCNA发生异常表达,打破了正常生理状态下子宫内膜发育与胚泡发育的同步性,影响妊娠早期的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7.
安胎中药方剂对奶牛胚胎着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0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泰山磐石散组、保胎无忧散组、黄芩组及黄芩苷组5组。人工输精后7d,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不同中药散剂,连续7d。在输精后7、14、24、54d分别颈静脉采血,检测孕酮、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添加泰山磐石散、保胎无忧散的奶牛妊娠数量增加,同时显著增加血清中孕酮及IL-4水平,提高IL-4/IFN-γ比值。而补充黄芩及黄芩苷的奶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推测在妊娠早期,安胎中药方剂能够调节母体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网络,创造适宜的植入环境,利于胚胎着床。因此中药安胎方除了临床用于防治家畜流产外,还可以用于促进胚胎着床,减少早期胚胎丢失。  相似文献   

18.
单瑛琦 《饲料广角》2014,(22):39-41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用多仔催奶添加剂"对妊娠母猪胚胎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在两个试验场进行,共选择40头哺乳母猪,每个试验场选1胎至6胎之间产仔日期接近的母猪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1%"猪用多仔催奶添加剂",产仔开始到妊娠第75 d为试验期。记录母猪妊娠22 d B超检测受精卵着床数量,妊娠75 d胎儿数量,及妊娠22 d和75 d孕酮含量,结果显示,母猪妊娠75 d时胚胎/胎儿数量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2头左右,两个试验场胚胎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2%和12.8%,同时孕酮含量明显增高。表明"猪用多仔催奶添加剂"具有一定提高妊娠母猪胚胎成活率,即保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妇产科专家和病理专家在孕妇子宫里发现了一种叫“胚胎着床素”(trophouternectin)的物质。这种蛋白质能像胶水一样,把受精卵或胚胎粘在子宫内壁上,而有助于受精卵着床。着床素存在于妊娠的全期中,具有  相似文献   

20.
母猪空怀或配种不孕的原因有很多.调查表明,大约25%~35%的胚胎在妊娠12~18 d(胚胎着床期)发生流产,即隐性流产,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受很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着床窗口开放的时间也很短,此时胚胎发育到具有着床能力的阶段,子宫具有接受性.本文综述了关于猪胚胎着床时与黄体溶解相关的一些研究,主要包括瘦素及前列腺素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