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西高原野生斜茎黄芪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川西高原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斜茎黄芪根瘤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从该地区原生野生斜茎黄芪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通过BOX-PCR、16S rDNA-RFLP及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来分析斜茎黄芪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初始pH生长范围及生长温度范围来分析斜茎黄芪根瘤菌的抗逆性。[结果]从5个县8个采样点采集的斜茎黄芪根瘤中,分离纯化出30株根瘤菌。在相似系数分别为83%和82.4%的水平上,30个菌株在16S rDNA PCR-RFLP和BOX-PCR分析中各自聚成3和6个遗传群。斜茎黄芪根瘤菌16S rDNA 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0.954。16S rDNA序列同源性序列分析表明,30个菌株分别属于Rhizobium(11/30 strains),Ochrobactrum(9/30 strains),Me.sorhizobium(1/30 strains)和Rhizobium-Agrobacterium(9/30 strains)。生理性状测定试验表明,在2%NaCl的YMA培养基上,30个供试菌株均能正常生长。进一步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除9/30的菌株只能耐受2%NaCl外,其他菌株中能最大耐受4%,6%,7%NaCl的分别占7/30,9/30,5/30(SCAU409,SCAU415,SCAU423,SCAU433,SCAU434);在全部供试菌株中,除6/30的菌株只能在pH4~10的培养基上生长外,其余24/30的菌株均能在pH4~11的培养基上生长;20/30的菌株能在4~50℃的恒温条件下生长,所有菌株能在4~37℃和在60℃(处理10 min后置28℃)条件下生长。[结论]川西高原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斜茎黄芪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多数菌株对高盐、高温、低温及过酸过碱环境均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这是首次对川西高寒山区野生斜茎黄芪根瘤菌遗传多样性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川西高海拔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原生野生饲用黄芪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优良菌株提供依据,采用纯培养法从该地区部分饲用黄芪植物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通过BOXAIR、16S rDNA-RFLP及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饲用黄芪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川西高海拔地区7个县15个采样点获得10种饲用黄芪植物的根瘤,共分离纯化出36个根瘤菌菌株;在相似系数82.4%的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所有供试菌株均与参比菌株完全分开,供试菌株聚成8个遗传群(SCAU509,SCAU553单独分开);在相似系数83.2%的BOX-PCR分析中,饲用黄芪根瘤菌36个供试菌株和14个参比菌株聚成10个遗传群。饲用黄芪根瘤菌16S rDNA 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 D = 0.949。 研究显示川西高海拔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饲用黄芪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对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为猕猴桃新种质的挖掘和品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采自秦岭山区的野生猕猴桃24个优良单株和中华猕猴桃等6个种或变种及其品种的22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通过引物筛选,用16个RAPD引物对46份猕猴桃资源扩增出235条带,其中22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6.29%;各猕猴桃资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139 53~0.807 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99-13’与‘武植2号’、‘魁蜜’、‘金阳1号’、‘武植6号’、‘中华♂’和‘广西红肉’等中华系列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聚在一起,其余23份野生猕猴桃与‘哑特’、‘秦美’、‘徐冠’、‘徐香’等猕猴桃品种遗传距离较近。【结论】24份秦岭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野生99-13’属中华系列猕猴桃,其余23份均属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liciosa)。 相似文献
4.
介绍高寒山区黄芪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采种、播种、育苗、移栽、间套复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促进高寒山区黄芪的种植。 相似文献
5.
介绍高寒山区黄芪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采种、播种、育苗、移栽、间套复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促进高寒山区黄芪的种植。 相似文献
6.
7.
四川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IAR、RAPDs和16S-23S
PCR-RFLP 3种方法对采集自四川省4个不同地点的22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供试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22个菌株中存在7个抗药性类群。来自同一采集地的菌株天然抗药性存在着差异。IAR的结果证明了四川花生根瘤菌表型性状的多样性。4个随机引物的扩增图谱有明显的多态性。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内部存在不同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全部菌株在58%的相似性水平上被分为6群,采集地相同的菌株聚为一类,表明环境对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和遗传分化有影响。用PHR和P23S
R01这一对引物对供试菌株16S-23S rDNA基因间隔区进行了扩增,得到2.0kb和2.1kb两种大小不同的片段。用3种内切酶酶切后的图谱分为6种类型。根据各菌株带型相似性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16S-23S
rDNA PCR-RFLP相似性很高,说明16S-23S rDNA基因保守,在进化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比其它基因组序列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8.
对20株黄芪根瘤菌进行了C,N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或同种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着多样性。以UPGMA聚类,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5个表观群,其与已知根瘤菌M.huakui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地区黄芪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株黄芪根瘤菌进行了C,N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或同种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着多样性。以UPGMA聚类,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5个表现群,其与已知根瘤菌M.huakuii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16S rRNA PCR-RFLP和16S-23S rRNA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55株花生慢生根瘤菌和6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6S rR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63%的相似性水平上,91%的供试花生幔生根瘤菌与B.japonicum和B.elkanii聚在一起;16S-23S rR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慢生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65.8%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1.
12.
为揭示枣庄市山亭区豌豆种植基地的豌豆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取了土壤样品采集、盆栽捕捉豌豆根瘤菌、分离、纯化等方法获得根瘤菌菌株,然后采用 IGS 基因的PCR-RFLP分析、16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持家基因(atpD、recA、glnII)多位点序列分析,以及结瘤基因nodC系统发育分析等,对分离纯化得到的55株豌豆根瘤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根瘤菌共包含3种不同的IGS酶切类型,经过对代表菌株的16S rRNA 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离获得的豌豆根瘤菌可以被鉴定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进一步经持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被鉴定为Rhizobium anhuiense和Rhizobium sophorae。该研究丰富了对该地区豌豆共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利用16S rDNA PCR-RFLP和16-23S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四川攀枝花的43株葛藤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供试菌株的16S rDNA用HaeⅢ、MspⅠ、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16种遗传图谱类型。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53%的相似性水平上,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分为两个分支,在81%的相似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3个群。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葛藤属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AFLP、REP-PCR、23S rDNA PCR-RFLP等方法对分离自四川的23株葛藤属的根瘤菌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葛藤根瘤菌遗传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AFLP分析结果显示,23个菌株分为7个AFLP遗传群;在BOXAIR-PCR分析中,23株根瘤菌则被分为5个遗传群;对23S rDNA PCR-RFLP分析表明,葛藤根瘤菌分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2个属,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5个遗传群。分离自四川省的葛藤根瘤菌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用AFLP、REP-PCR、23SrDNAPCR-RFLP等方法对分离自四川的23株葛藤属的根瘤菌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葛藤根瘤菌遗传特性存在明显差异。AFLP分析结果显示,23个菌株分为7个AFLP遗传群;在BOXAIR-PCR分析中,23株根瘤菌则被分为5个遗传群;对23SrDNAPCR-RFLP分析表明,葛藤根瘤菌分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2个属,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5个遗传群。分离自四川省的葛藤根瘤菌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以家鹌鹑为参照,并搜集国内外6个家鹌鹑和野生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检测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群体中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1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基因频率分布,计算各座位杂合度、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其差异性检验和遗传分化系数等相关指标,用模糊聚类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境内分布的2种野生鹌鹑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日本列岛的野生鹌鹑而言,我国野生鹌鹑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的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88和0.298,与家鹌鹑群体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差异不显著。多元分析也表明我国野生鹌鹑与各种家鹌鹑群体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保康野生紫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保康野生紫薇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康野生紫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257,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408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952。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表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有11株菌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群。16S rDNA 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的20株菌共产生14种遗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OX-PCR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多样性。【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在Sinorhizobium、Rhizobium和Mesorhizobium属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和大通湖区的土壤样品中捕获紫云英根瘤菌。根据基因内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IG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FLP),将分离菌株分组为不同的IGS类型,进一步对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持家基因(atpD、glnII)和共生基因(nodC、nifH)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8株根瘤菌,区分为6种不同的IGS酶切类型,挑选出8株供试代表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被鉴定为2个种群Mesorhizobium jarvisii和庆笙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qingshengii)。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皂荚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相关系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14个皂荚天然群体的203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皂荚群体间Nei's遗传一致度、遗传距离分别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0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7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比例为98.70%;筛选出的SRAP 引物组合具有较好多态性,可用于皂荚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922、1.5613、0.4633和0.3174,皂荚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530,基因交流值(Nm)为1.4764,居群间存在较强的基因流,分化较小;群体遗传距离在0.0504~0.3596之间,平均值为0.162,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呈显著正相关。14个群体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黔南福泉单独作为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