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硅肥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硅肥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中筋春小麦品种克旱16为试材,随机区组进行五个不同硅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使小麦叶面积指数、茎部干重、叶片干重、地上部分总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和收获前有效穗数。而对千粒重的影响不大。其中龙麦26小穗数和穗粒数各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克旱16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不大。施入硅肥可使两品种春小麦增产幅度达0.73%~14.7%。综上所述,生产上以施用硅肥量4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30-134
选用玉米新品种诺达1号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种植6万株、6.9万株、7.5万株、8.25万株、9万株共5个密度,于拔节期叶面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0 mL/hm~2,研究化控处理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每公顷种植8.25万株的密度条件下,化控剂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1 154 kg/hm~2。化控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植株倒伏率,延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6.
李鲜花  贺英  张颖 《湖北农业科学》2011,(17):3503-3505
以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单施化肥、单施堆肥和混施堆肥对番茄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堆肥和混施堆肥可显著提高番茄的总生物量、茎生物量,促进番茄根系生长,提高番茄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和单果重,显著增加番茄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华北平原东南部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徐麦33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9月30日(传统播期)、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4个播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产量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物生长量、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的影响不同。不同时期播种冬小麦均能完成完整的生育进程,随播期推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呈加快趋势。分蘖前,冬小麦生长速度依次为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分蘖后,各播期生育进程逐渐趋于一致。迟播会抑制叶面积指数的增长,推迟越久抑制作用越明显,拔节期和乳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均依次为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播期差异对拔节期小麦干物质累积影响最大,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干物质总量分别较9月30日降低18.6%、37.9%和59.7%;成熟期穗重以10月30日最大,为22.10 g,分别较9月30日、10月10日和10月20日增加2.16 g、1.62 g和1.86...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入量对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不同施入量对高粱品种辽杂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施入量,可促进辽杂18号高粱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基施氮肥300 kg/hm2、P2O575 kg/hm2和K2O 75 kg/hm2获得产量10 484.1 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7.97%,达显著水平。同时,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也较大,对产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量对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还田量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整体上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的数量和产量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玉米常量秸秆还田(TS)>玉米倍量秸秆还田(DS)>秸秆不还田处理(NS),而放线菌数量表现为玉米倍量秸秆还田(DS)>玉米常量秸秆还田(TS)>秸秆不还田处理(NS)。综合评价不同秸秆量还田的效应,应采用秸秆全量还田,既能调节土壤物理环境,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利于养分的转化,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天泰33、天泰5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6.00×104、6.75×104、7.50×104、8.25×104、9.00×104、9.75×104株/hm26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超过某一密植条件,产量逐渐降低。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在吐丝期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逐渐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天泰33和天泰5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左右,不超过9.00×104株/hm2;郑单958在密度7.50×104株/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有效微生物活菌制剂在水稻栽培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有效微生物(EM)活菌制剂进行水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EM堆肥的小区,水稻植株根系发达,株高增加,有效分蘖多,经EM浸各上并在大田施EM堆肥的小区稻谷产量比对照增加21.17%。  相似文献   

12.
用有效微生物(EM)活菌制剂进行燕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EM堆肥的小区,燕麦的株高、叶片长度和宽度、茎叶比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燕麦青草及籽实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76%和21.14%。  相似文献   

13.
钾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1995年采取田间试验和池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钾素的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增施钾肥,能够增加小麦植株基部1,2节间粗度和壁厚,提高植株抗倒能力;能够提高叶面积系数,增加旗叶Chl含量,减少O_2~-产生,降生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增粒增重,从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施钾量超过 150kg.hm~2以后其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气象因素对舞阳县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舞阳县2000年来小麦产量和小麦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光照、气温等气象因素,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个月降水量与光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气温之间负相关不明显;光照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呈正相关。气象因素中,降雨量和光照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对产量有影响较大,因此,温度最有可能成为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气象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分析,为未来进行冬小麦产量持续高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任力 《北京农业》2012,(30):61-62
基于小麦播前土壤的贮水量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讨论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50、150和250 kg/hm2。结果发现,在小麦播前土壤的贮水量为428 mm的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小麦产量也增加。但N150和N25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我们推荐的施氮肥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华北平原冬小麦高产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海区域推广面积最大的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开花期较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产量表现为玉米秸秆还田翻耕>玉米秸秆还田旋耕>玉米秸秆清除旋耕。建议,要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并结合深耕,增加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定量分析施氮量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8年度开展了小麦施氮量试验。利用2016—2017年度试验资料,分析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引入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影响因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因子,构建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值、绝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相关系数不理想外,地上部干物质量、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施氮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影响,可为冬小麦氮肥高效利用和精准减量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对小麦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株高模拟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72cm,根均方差(RMSE)在0.4~1.26cm,平均绝对误差(d_a)在0.36~1.11cm,平均绝对误差与实测值平均数的比值(d_(ap))在1.32%~3.46%,结果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株高生长具有较好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株高生长状态,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临汾市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产量的变化主要受降水、温度、光照等气象要素的影响,其中,以降水尤为明显。冬小麦全生育期对降水量的需求不尽相同,拔节—抽穗期和抽穗—乳熟期是冬小麦需水最大的时期,降水对产量的影响也最大。临汾市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1985—2008年冬小麦产量和降水的对比分析发现:4月份(拔节—抽穗)降水量的多少对冬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降水量与小麦产量呈正相关,在适宜的范围内,降水量偏多的年份为增产年,降水量偏少的年份为减产年;在冬小麦全生育期,临汾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在春季降水异常的年份中,降水量偏少比降水量偏多对冬小麦减产影响明显;在冬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因素(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