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95份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种质和1份栽培种质为材料,在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和逐步聚类位点优先取样法分别构建核心种质。两种方法分别得到35份(Core 1)和29份(Core 2)种质,其核心种质保留比分别为36.5%和30.2%,位点保留比分别为100%和94.7%。基于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香农信息指数等四个参数对两组核心种质进行t测验,结果显示两组核心样本均能很好的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但Core1具有更高的位点保留比例且地理来源更加广泛,确定为代表96个原始菌株的核心种质库。 相似文献
2.
黄凤珠陆贵锋武志江邓海燕黄黎芳梁桂东李祯英 《中国南方果树》2019,(6):46-52
对农业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18份火龙果种质的果实形状、果皮果肉颜色、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肉质地和风味等8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果实形状从扁圆形到长椭圆形,果皮颜色从玫红色到暗紫红色,果肉颜色从白色到深紫红色,果肉质地从软绵到较粗、从细滑到较紧实,果肉风味从较淡到蜜甜、从甜酸到微酸,单果质量89.62~554.83g,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22.5%,果实可食率50.97%~81.54%,果实品质评价等级从较差到优良均有分布。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可食率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6.89%、9.21%、8.23%和2.0391、2.0397、1.9797,火龙果种质资源之间果实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SSR荧光标记技术对240份睡莲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tructure软件分析其群体结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验证;基于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并进行t筛选验证。结果表明,16对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到205个等位基因,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03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16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697,表明睡莲的遗传多样性丰富。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最优的群体数K值为3,群体间有少量种质混杂;群体结构分析将240个睡莲品种(种)分为3个类群。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按70%、65%、60%、55%、50%、45%、40%、35%、30%、25%、20%、15%和10%的比例取样,各个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最终确立了15%的取样比例,包含36个睡莲品种(种)核心种质,其中Shannon’s信息指数(I)保留率为117%,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保留率为11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保留率为102%。t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包含36个睡莲... 相似文献
5.
利用开发的11对EST-SSR引物分析了33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1对EST-SSR引物在所有供试材料中均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有8对引物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扩增率为72.7%,对33份种质材料的区分率达100%。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7,平均为7.6个。利用NTSYS-pc软件,以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谱系图显示,33份种质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60~0.97,表明猕猴桃种质之间遗传关系相对来说不是很远。在相似系数0.73的水平上可将供试猕猴桃材料分为7个类群,其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大体一致。从分子角度揭示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关系。可为猕猴桃种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EST-SSR是非常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可为猕猴桃分子育种及遗传连锁图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中国板栗品种(系)的核心种质。【方法】以342个中国板栗品种(系)为材料,用21对SSR荧光引物进行扩增,基于等位位点数最大原则,采用分层抽样、模拟退火算法、随机搜索算法构建核心种质;对板栗品种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等19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后开展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2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12个等位位点,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0.095、3.488、0.596、0.658、0.642,表明板栗品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342个板栗品种(系)在分为南北两个群体基础上存在较多混杂,说明南北方品种存在较多基因交流。同时南北方板栗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刺苞厚、坚果厚、坚果宽呈显著性差异;总苞质量、苞质量、刺苞宽、刺苞高、苞肉厚、单粒质量呈极显著差异;含水量、总淀粉含量、出实率等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3种方法所计算的等位位点数比较,确定基于等位基因数的模拟退火算法为最优取样策略,依次构建85份核心种... 相似文献
7.
8.
贵州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学报》2016,(10)
【目的】对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为后期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14个乡镇无籽刺梨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如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干物质、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这10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无籽刺梨各品质相对独立的指标有密切相关性,使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植地所有指标进行转化并计算其综合评价分值降低了评价数据的冗余度;转化后各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4个主成分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将对综合评价指标贡献小的主成分因子剔除,最终第4个主成分因子被保留,因此无籽刺梨果实10个品质评价指标的排序为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其中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代表性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大;K-means聚类分析将14个种植地区的果实品质分为优质、良好、一般、较差4类。【结论】内在风味指标在无籽刺梨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客观、合理,揭示了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的差异,对贵州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709份花椰菜自交系与骨干亲本,基于亲缘关系与22组农艺性状表型数据,筛选并构建了包含153个品系的核心种质资源集,占比21.58%。根据核心种质的表型变异数据,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极差符合率大于80%以及较高的变异系数变化率等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构建的核心种质集的覆盖度与表型代表性良好。核心种质与全部种质之间的表型保留比分析、表型多样性指数t检验、不同性状均值t检验、主成分分析、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计数与分布统计等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特征与遗传多样性,其能够有效代表709份花椰菜原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11.
刺梨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ISA软件筛选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06 590条Unigene,共检测出21 711个SSR位点,分布于18 155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20.37%,平均分布距离为1.68 kb。优势重复基序为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二核苷酸,分别占总SSR位点的26.87%、26.77%和24.93%。AG/CT与AAG/CTT分别是二核苷酸与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重复类型的17.80%和11.55%。以不同主导重复基元类型设计合成42对SSR引物,并以刺梨及其他蔷薇属种质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其有效性及通用性进行初步验证,筛选出具有清晰扩增产物的引物23对,并且均在同属材料中通用。选取16份贵州刺梨资源对筛选出的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获得12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以上结果表明,刺梨转录组测序产生的Unigene信息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获得的大批量SSR标记可为刺梨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利用40 个EST-SSR 标记,对100 份甘蓝自交系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采用TASSEL3.0 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模型,对甘蓝中心柱长和中心柱长/球高比值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3 个亚群;EST-SSR 位点间有较高的多态性和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以GLM 模型分析,共检测出5 个标记的7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性状相关联,2 个标记的3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球高性状相关联,其中2 个位点同时与两个性状相关联;以MLM 模型分析,共检测出3 个标记的4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性状相关联,1 个标记的2 个位点与中心柱长/球高性状相关联,其中2 个位点同时与两个性状相关联。GLM 和MLM 两种模型同时检测到了与中心柱长/球高相关联的1 个标记的2 个位点以及与中心柱长相关联的3 个标记的4 个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来自小麦、大麦、玉米、高粱、水稻的1 058 对EST-SSR 在翦股颖上进行扩增,得到有效扩增引物620 对(58.60%)。其中源于小麦、大麦、玉米、高粱、水稻的引物对数分别为313(61.49%)、30(63.83%)、101(51.53%)、11(35.48%)、165(60.00%)。进一步利用其中53 个引物对,对8 个翦股颖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有51 对引物显示了多态性,占引物数的94.34%;共检测到368 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有6.9 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49 ~ 0.93,平均为0.78;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8 ~ 0.86,平均为0.7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5 处,8 个品种可明确的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为高地;第Ⅱ类又可分为两个亚类,Ⅱ-1 亚类由阿尔法、潘克劳斯、回旋组成,Ⅱ-2 亚类由普特、L-93、开拓、A4 组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果实中扩增出GDP-L–半乳糖磷酸酶(GDP-L-galactose pyrophosphatase,GG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点及其与AsA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梨GGP基因cDNA(RrGGP,GenBank 登录号:HM998753)包含1个长度为1 34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45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苹果、猕猴桃等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刺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差异明显: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最强,叶中次之,而花和茎中只能检测到极微弱的表达。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都能检测到RrGGP的表达,在发育初期(花后50 d内)表达较弱,花后60 ~ 100 d呈高水平表达,而后随着果实成熟而下调。刺梨中RrGGP的表达特点与AsA积累高度一致,意味着该基因可能是果实发育过程中AsA合成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检测刺梨愈伤组织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发育25~30d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染色体计数、RAPD和AFLP标记,对贵农5号(Rosarox-burghiiTrattcv.GuinongNo.5)及白花刺梨(R.roxburghiiTrattf.candida)不同继代次数愈伤组织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刺梨染色体非整倍性现象较为普遍,在1~2代时即占观察数的9.43%,在第20代时为20.75%,其中亚倍体为15.09%;采用124个随机引物和54对选择性引物扩增,贵农5号在第15代能检测出变异,而第20代分别检测出1.96%和1.68%的变异标记;在白花刺梨上,共扩增出1336条清晰AFLP带,其中第15代检测出7条变异带,而第20代的变异带为2.24%。因此用于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时,刺梨愈伤组织的继代数应控制在10代以内。 相似文献
16.
17.
以刺梨品种‘贵农5号’的种子为试材,种皮经砂纸磨损后用浓度为0.1%、0.3%、0.6%、0.9%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分别浸种处理12h和24h后播种,研究了出苗率、成苗率并观测幼苗早期生长表型性状,以期筛选出最适诱变剂量和处理时间,为后期构建大量刺梨EMS突变群体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0.1%~0.3%的低浓度EMS处理能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但随着EMS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显著降低,当浓度升至0.9%处理12h或0.6%处理24h时其种子死亡率为100%。成活幼苗的生长性状可在株高、株型、叶型、分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变异,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变异率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成苗率和表型变异率等数据,筛选得出0.3%EMS浸种12h为刺梨种子突变的适宜剂量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贵州野生枇杷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标记,构建了贵州39份野生枇杷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筛选出的15条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25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08条,多态性比例为86.4%;应用引物815、825和841的组合,构建了39份枇杷种质的ISSR指纹图谱,可以有效区分所有供试材料;15条引物的谱带数据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0~0.98,在相似性系数为0.70时,可将供试种质分成五大类;聚类结果与种质表型相关,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采自连翘主产区河南和山西12个产地的77份连翘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以期探索不同产地连翘的遗传相似性以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60对引物中筛选出14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多态性EST-SSR引物,14对引物在77份样品中共扩增出370条带,多态性条带368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46%,12个产地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020 3~0.092 2,平均遗传距离为0.055 8。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对12个产地进行聚类分析,在0.935处把12个居群聚为5类;同时对77份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在0.72处把77份样品聚为5类,个体聚类结果与产地聚类结果相似。聚类结果分析表明,连翘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与生长环境以及海拔等因素有关。试验结果揭示了不同产地连翘遗传相似度的关键因素,为连翘亲缘关系的鉴定、连翘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