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酸处理对采后猕猴桃冷害、抗氧化能力及能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优’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Huayou’)果实采收后用5 mmol·L~(-1)草酸浸泡10 min,置于(0±0.5)℃,RH 90%~95%的冷库贮藏90 d。结果发现,草酸处理能够缓解猕猴桃果实的冷害和细胞膜损伤,延缓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维持较高的抗坏血酸(AsA)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速率(O_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维持较高的ATP含量及能荷水平,表明草酸处理能保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增强果实的抗冷性,可能与提高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维持较高的ATP和能荷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游离钙离子对‘砀山酥’梨"铁头病"是否有缓解作用,在发病果园外施CaCl_2,同时在正常果园外施游离钙离子螯合剂(EGTA)抑制游离钙离子吸收,对不同处理下‘砀山酥’梨果实游离钙离子分布、含量、次生代谢及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aCl_2处理后"铁头病"发病率显著降低,果实游离钙离子含量显著提高,木质素含量和石细胞含量均显著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酸-4-羟化酶(C4H)、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基本显著降低,果实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正常果园外施EGTA之后,果实各部位游离钙离子含量均低于正常果实,石细胞含量明显升高,木质素含量及PAL、4CL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果实,品质变劣。因此,‘砀山酥’梨"铁头病"可能是由于果实游离钙离子含量低,木质素沉积,石细胞大量合成导致,花期连续喷施2%CaCl_2溶液可降低"铁头病"对‘砀山酥’梨果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蜂糖李’果实有机酸组成与含量特点,揭示其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关系,阐明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方法】以‘蜂糖李’及对照‘四月李’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分析测试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并测定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发现‘蜂糖李’果实成熟时总酸含量(ω,后同)为5.94 mg·g-1,包括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莽草酸和琥珀酸6种,其中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88%),‘四月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蜂糖李’一致,均属于苹果酸型。2个李品种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的差异所致。通过分析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发现‘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果实发育前期,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酸、酒石酸含量逐渐降低,而柠檬酸含量逐渐升高。与‘四月李’相比,‘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草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且苹果酸及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四月李’,而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最后通过分析苹果酸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苹果酸的分解,与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关系不大,而‘四月李’苹果酸积累的关键酶是NAD-MDH。在果实发育后期,‘蜂糖李’及‘四月李’NADP-ME活性迅速升高,前者PEPC活性减弱,后者NAD-MDH活性下降,使得2者果实中苹果酸的降解大于合成而呈降低趋势。【结论】‘蜂糖李’是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低酸型李品种,其果实中苹果酸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果实发育前期,苹果酸含量的变化由PEPC和NADP-ME协同调控,而对照‘四月李’由NAD-MDH和NADP-ME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冷藏过程中‘肥城桃’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将生理成熟期的‘肥城桃’果实用不同浓度NO气体熏蒸3 h,考察冷藏过程中桃果实内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的释放量及其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冷藏过程中,‘肥城桃’果实内醇类和醛类物质总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而酯类总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NO处理延缓了‘肥城桃’果实中醇类、醛类物质总量的下降和酯类物质总量的增加,10μL·L-1NO处理比5μL·L-1NO处理效果更明显。NO处理使桃果实中醇酰基转移酶(AAT)、乙醇脱氢酶(ADH)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受到抑制。【结论】NO参与桃果实中一些挥发性物质的合成,NO处理能较好地保持冷藏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维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不同花粉授粉后的苹果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糖酸组分以及抗氧化协同酶活性的差异,明确高效授粉树花粉对苹果果实糖酸组分变化及抗氧化协同酶活性的影响,为高效授粉树的选育和提升苹果果实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1379、1539、1-17以及3-21的花粉,在‘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Fuji’)、‘嘎拉’(Malus domestica Borkh.‘Gala’)铃铛花期时进行授粉,以‘新红星’(Malus domestica Borkh.‘Starkrimson’)花粉为对照,自授粉后20 d的幼果开始每间隔20 d进行连续采样,对苹果果实中ASA含量、有机酸中的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可溶性总糖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山梨醇含量、抗氧化协同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花粉授粉后果实内AS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均高于对照。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SOD、POD活性变化与果实内ASA积累量变化趋势相同,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CAT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经过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的果实内MDA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果实中抗氧化协同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后的果实内总酸含量低于对照,而其中的草酸和酒石酸含量高于对照,苹果酸、枸橼酸和琥珀酸含量低于对照;糖组分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果糖和蔗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但不同授粉处理间的糖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均能显著提高苹果果实内ASA含量,但不同处理间ASA含量差异不显著;经过高效授粉树花粉处理的果实内草酸和酒石酸含量较对照有所提高,但是总酸含量较低;同时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果实内的果糖和蔗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但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处理间的糖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抗氧化协同酶活性与ASA积累量变化趋势相似,推测其活性与ASA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外源草酸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和展青霉素积累的效应,以及草酸处理对猕猴桃采后果实接种P.expansum后病害及展青霉素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不同浓度草酸对P.expansum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展青霉素积累的调控;同时以美味猕猴桃‘布鲁诺’(Actinidia deliciosa‘Bruno’)为材料,研究采后50 mmol·L-1草酸浸泡处理对果实采后损伤接种P.expansum后病害发展及展青霉素积累的影响。【结果】当PDB或PDA培养基内含1~10 mmol·L-1草酸时,p H无论中和与否,均对扩展青霉孢子萌发、菌落扩展和展青霉素积累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采后50 mmol·L-1草酸浸泡处理显著抑制了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病斑的扩大,而且显著降低腐烂果肉中展青霉素含量。【结论】外源草酸能有效抑制P.expansum孢子萌发和生长,采后草酸处理能抑制猕猴桃果实青霉病害的发展、降低展青霉素的累积,从而降低猕猴桃果实采后腐烂,提高果实贮藏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黄金梨’果实的果顶呈现细胞硬化,俗称‘铁头’‘硬头’‘黄头’‘绿头’,为生理病害。发病果实果肉失去应有的酥脆、多汁的口感。该研究分析了连续多年生长期易发生果顶"硬化症"的树与从未发生果顶"硬化症"的正常树的叶片和果实水势变化的差异,比较了2种类型果实中木质素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以及H_2O_2、丙二醛(MDA)含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的‘黄金梨’树相比,易发病树的叶、果水势低,果实中的H_2O_2、MDA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不发病树;易发病树的叶片水势与H_2O_2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8 3,P0.01),H_2O_2含量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4 2,P0.05);SOD活性显著低于不发病树;POD、CAT、APX的活性极显著高于不发病树。因此认为,发生果顶"硬化症"的树体或者结果部位可能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导致了体内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状态的变化,使H_2O_2、MDA过量生成和POD活性增加,从而促进了木质素的合成,这可能是导致近表皮薄壁细胞木质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1-甲基环丙烯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樊秀彩  张继澍 《园艺学报》2001,28(5):399-402
 以美味猕猴桃‘秦美’果实为试材, 研究1-MCP (1-甲基环丙烯) 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量、硬度、维生素C 含量及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POD (过氧化物酶) 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 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乙烯释放量, 提高SOD、POD 活性, 抑制硬度下降, 推迟软化。  相似文献   

9.
梨采后细胞壁成分及果胶酶活性与果肉质地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果实质地有明显差异的‘黄花’和‘湘南’梨为试材, 研究了细胞壁组分、钙含量、果实硬度以及果胶代谢酶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品种上述指标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但还存在以下差异: 1) 贮藏性差的黄花梨纤维素含量、原果胶含量、果实硬度相对较低, 而果实钙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较高; 2) 黄花梨木质素含量较高, 且生成木质素的速率较快; 3) 黄花梨果实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活性在贮藏前期极显著高于湘南梨果实, 末期两品种差异较小, 而果胶甲酯酶(PME) 活性极显著高于湘南梨。  相似文献   

10.
以猕猴桃为试材,采用草酸(OA)浸泡的方法处理果实,研究采后OA处理对猕猴桃软腐病抗病性及生理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采后抗病性以及果实保鲜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 mmol·L-1 OA离体条件下对病原菌具有最佳抑菌率(92.59%)。10 mmol·L-1 OA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损伤接种猕猴桃果实失重率上升和硬度的下降,抑制可滴定酸(TA)含量下降并维持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在较高水平;OA处理还降低了损伤接种猕猴桃果实中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的积累,促进类黄酮和总酚物质含量提高,抑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明显;OA处理还提高了几丁质酶(CHI)和葡聚糖酶(GLU)活性,并延缓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下降。综上,10 mmol·L-1 OA处理可以提高果实抗病性,延缓猕猴桃贮藏期的后熟软化,保持良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1 - 甲基环丙烯处理荔枝果实减轻其贮藏中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桂味’荔枝果实采后1 - 甲基环丙烯( 1-MCP) 处理对其0℃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2MCP处理有效推迟了冷害主要症状即果皮褐变的出现, 延缓了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下降, 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 但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1-MCP处理提高了果实冷藏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 降低了果皮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 抑制了后期过氧化物酶( POD)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 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草酸的除锈作用及其在(0±0.5)℃冷藏条件下对猕猴桃果实硬度、呼吸强度、乙烯、可溶性固形物、淀粉、淀粉酶、SOD和PG变化的影响,用20g/L草酸溶液清洗猕猴桃果锈。结果表明,20g/L草酸溶液清洗效果在83.3%以上,且在冷藏条件下猕猴桃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明显受到抑制,提高SOD活性,降低淀粉酶活性,推迟PG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和淀粉含量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GA_3对杨梅叶片木质素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荸荠种’杨梅小年树花芽孕育初期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首先达到高峰 ;之后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出现高峰。花芽孕育盛期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达到高峰 ,且与木质素积累到最大值相一致。花芽发端期间 ,POD活性和木质素水平均降低。GA3处理降低了花芽孕育期间PAL、PPO和POD的活性 ,导致木质素合成滞缓 ,抑制花芽发端和降低成花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酚类物质由于本身的涩味而影响果实的鲜食品质,探究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中多酚及与酚类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规律,以期探究影响果实鲜食的酚类物质及关键酶。【方法】选用涩味明显的普通橄榄‘檀头23’及适宜鲜食的实生变异株系——涩味较淡、回甘明显的清橄榄‘马坑22’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和苯丙烷类3个代谢相关酶(PAL、C4H、4CL)和多酚分解相关酶(PPO、POD)的活性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马坑22’总酚、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的含量显著低于‘檀头23’(p 0.05),且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马坑22’酚类物质合成酶(C4H、4CL)活性显著低于‘檀头23’,酚类物质分解酶PPO的活性在成熟后期出现活性高峰且显著高于‘檀头23’,使得两个品种(系)中酚类物质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结论】总酚及多酚组分间的含量差异导致普通橄榄和清橄榄苦涩味不同,其中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鲜食橄榄口感风味不同的重要影响因子;PPO、C4H、4CL活性的协调差异调控与橄榄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乙酰水杨酸采前处理诱导哈密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果实发育期喷洒乙酰水杨酸(ASA)对哈密瓜果实采后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西洲蜜17号’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期(花后21 d)、网纹形成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采用1.0 mmol·L-1ASA进行喷洒,并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观察处理对病斑直径及常温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率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采前处理有效抑制了采后粉红单端孢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斑直径扩展,显著降低了果实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贮藏28 d时处理果实的自然发病率仅为对照的一半。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采收时肉桂酸-4-羟化酶的活性,以及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处理果实贮藏期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此外,处理还显著诱导了果实采收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论】果实发育期采用ASA多次喷洒可有效诱导采后哈密瓜的抗病性,该诱抗作用与处理激活果实的苯丙烷代谢途径、增强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果实发育期喷施赤霉素(Gibberellin,GA3)对李果实采收时及冷藏期间冷害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以‘红宝石’李为试材,在果实膨大期前1周、果实膨大期、果实膨大期后1周分别喷施1次100 mg/L GA3,研究GA3处理对果实冷藏期间冷害的抑制效果,及其对果实采收及冷藏期间细胞膜完整性、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GA3处理显著降低了李果实低温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与褐变指数,贮藏第49 d时GA3处理果实的冷害指数和褐变指数分别较对照低60.61%和52.19%。GA3处理有效维持了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了丙二醛(MDA)的积累,显著降低了果实采收时及冷藏期间O2-.的产生和H2O2含量;还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抑制了果实采收时和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见,在果实发育期连续喷施3次100 mg/L GA3,可有效控制李果实的采后冷害,其良好的控制效果与维持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活性氧的积累、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褐变相关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明确‘金川雪梨’采后货架期间果实褐变过程中内在品质和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变化规律,补充完善‘金川雪梨’黑心病发生机理和调控途径,以同期采收黄皮果实和绿皮果实为试材,于室温(20±0.5)℃下,调查测定货架0 d和10 d果实组织褐变指数,系统分析比较二者主要品质指标、生理代谢等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黄皮果实货架0 d和10 d,其果心和果肉组织褐变指数显著高于绿皮果实;货架10 d时,与绿皮果实相比,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均显著降低;果肉组织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等主要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细胞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相对较高,总酚含量下降;货架期间黄皮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均显著高于绿皮果实。因此,‘金川雪梨’黄皮果实采后乙烯和呼吸代谢旺盛,加速了果实衰老,果实乙醇、乙醛等发酵代谢产物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加重,PPO催化酚类底物氧化,进而导致‘金川雪梨’果实黑心等组织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19.
GA3对杨梅叶片木质素水平及其相关酶活性和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荸荠种’杨梅小年树花芽孕育初期,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首先达到高峰; 之后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出现高峰。花芽孕育盛期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达到高峰, 且与木质素积累到最大值相一致。花芽发端期间, POD活性和木质素水平均降低。GA3处理降低了花芽孕育期间PAL、PPO 和POD 的活性, 导致木质素合成滞缓, 抑制花芽发端和降低成花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的‘赤霞珠’葡萄果实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为北疆地区筛选Res含量较高的赤霞珠砧穗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CS)自根苗(CK)为对照,以‘3309C‘’1103P‘’140R‘’SO4‘’5C’5种抗性砧木嫁接‘赤霞珠’为处理组合。对‘赤霞珠’葡萄转色期至成熟期果皮和种子中Res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相关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A ligase,4CL)、丙二酰辅酶A(Malonly-CoA,COA)和4-香豆酰辅酶A(4-coumaroyl-CoA,4CA)。【结果】砧木对砧穗葡萄果实中Res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各砧穗组合中,CS/140R、CS/SO4、CS/5C果皮与种子中Res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其中CS/140R组合在种子与果皮中Res含量均最高;而CS/1103P和CS/3309C组合与对照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各砧木均不同程度地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内PAL、C4H、4CL、COA、4CA活性,其中‘140R’可显著提高各个酶活性,并在种子与果皮中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对5种酶活性与Res含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这5种酶活性与Res含量均呈正显著相关水平,其中COA、4CA活性与Res含量相关系数最大。【结论】与自根苗相比,抗性砧木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种子与果皮内Res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CS/140R组合对提高‘赤霞珠’葡萄种子和果皮中Res含量和PAL、C4H、4CL、COA、4CA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