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茉莉花茶窨制的主要目的是使茶坯吸收茉莉鲜花的香气。茉莉花茶品质的形成,也就是一吐一吸的关系,鲜花会吐香,茶坯能吸香,但也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吸附现象,它是在一定的水热作用下的生化变化,而形成茉莉花茶品质。目前茉莉花茶的窨制已从繁重的手工操作逐步走上了机械操作,但现行  相似文献   

2.
花茶窨制过程中,鲜花释放的芳香物质不断被茶坯所吸附,而茶坯对芳香物质的吸附是伴随着对水分的吸收同时进行的。可以说,没有水分的吸收就不会有芳香物质的吸附。所以,研究窨花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茶坯对香气的吸附。同时,掌握水分的变化规律还能预测茶坯的含水状况,从而为确定起花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吸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茉莉花茶窨制理论认为:茶坯吸香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茶坯本身的干燥程度。茶、花拌和时,鲜花内的香气成分以水分的载体传递给茶坯而被吸附,在一定的水分范围内,茶坯愈干燥,吸水能力愈强,吸香能  相似文献   

4.
花茶是由精制加工的茶坯和鲜花窨制而成的。其中以茉莉花茶最多。茉莉花茶的生产需要茶坯和茉莉鲜花。茶坯有其特定的质量要求,故需要精加工;茉莉花具有强烈的季节性,要求待窨茶坯赶在花季来临之前,一旦错失时机,就会造成质量、成本等各方面的损失。因此,在制坯生产中如何采取“快速、优质”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拟就乡村花茶厂的制坯技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相似文献   

6.
本文讲述了国家优质产品天山银毫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术工艺特点和在窨制过程中采用的"三浓三鲜"窨制方法,以选择采用合适的鲜花养护、配花量、窨次、窨制温度、窨制时间、茶坯含水量、烘焙等技术关键参数,对稳定提高天山银毫茉莉花茶品质的重要性。同时对采用两种不同的"传统工艺"和"连窨"工艺生产的产品特征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7.
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由单窨次而至多窨次,技术因子比较复杂,相互影响的条件也比较多,工艺领域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在现行的花茶窨制工艺规程中,笔者认为:主要要抓住茶坯干燥和复火水份的掌握、鲜花的维护、在窨的温度以及时间等几个技术因子。 1 茶坯干燥和复火水份茶坯含水量的高低,关系到吸收茉莉花香的强弱,头窨前的水份含量要求以4%~4.5%较合适,用于复窨的再窨品复火后的  相似文献   

8.
以高级的烘青绿茶和高香的单瓣茉莉鲜花为原料,采用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茉莉花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窨制工艺及双瓣茉莉鲜花窨制的茉莉花茶相比较,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浓厚、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浅黄绿明亮,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而且提高成品茉莉花茶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9.
影响茉莉花开放释香的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初步研究了温度、湿度、水分供应、茶坯窨制等环境因素对茉莉鲜花开放释香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温不仅降低了呼吸高峰和呼吸速率、而且抑制鲜花开放和香气释放 ;高湿及供水对鲜花开花释香具有促进作用 ;茶坯低温窨制有利于鲜花开放释香  相似文献   

10.
茉莉花茶的品质优次,不仅与窨制工艺技术有关,而且与鲜花、茶坯品质有密切关系。不同品质的茶坯,选用同一鲜花,进行相同工艺技术窨制,产品质量差异悬殊。例如,烘青窨花的质量比炒青好,嫩茶又比老茶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认为炒青茶叶表面紧结光滑,毛细管堵塞,吸水力弱,导致吸香力差;而嫩茶的毛细管与老茶不同,所以吸香力强。影响茶坯质量的因素很多,这种解释正确与否值得研讨。本试验从不同茶树品种、老嫩、季节以及初制工艺等方面,探讨不同茶坯对花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茶是我省具有竞争力的茶叶产品,本文从茶坯、鲜花、窨制工艺、农残控制和简化分级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湖南花茶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茉莉花茶窨后湿坯含水量采用一定的公式来计算是可取的。在花茶窨制文献中,对茶坯窨后含水率(%)的计算有如下公式:  相似文献   

13.
茉莉花茶窨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为我国传统的特种茶类,年产量七万吨左右。长期沿用的传统窨制均系“干坯”窨制,工艺繁琐、耗大、效低、生产周期长,鲜花利用率低[1],花茶生产成本高。近几年来随着茶叶工作者的努力研究,花茶窨制理论和生产实践有了很大成就,出现了“湿坯”窨制新技术和理论。本文就茉莉花茶窨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一、窨制原理的研究窨制机理是花茶窨制技术的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传统花茶窨制一直以茶叶表面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毛细管凝聚学说为理论基础[2-7]。为了探讨茶叶吸香差异,顾峥等(1984年)对不同茶坯吸香力进行…  相似文献   

14.
“嫩茶窨香花,芬芳人人夸”。由号称“天下第一香”的茉莉花所窨制的花茶,香气幽雅清新,沁人心脾,特别惹人喜爱。这虽与茉莉花本身的花香有关,但也决不能忽视茉莉花茶窨制中提花技术的运用。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就提花的作用及其技术要点作一概述。一、提花及其作用提花即茶坯通花窨后不复火,用少量鲜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福州茉莉花茶的来源、属性、发展状况及产品保健功效,接着归纳了福州茉莉花茶的传统加工工艺、窨制原理及产品品质特征,最后结合自己生产实践,着重就福州茉莉花茶加工各工序(茶坯与鲜花处理→窨花拌和→静置窨花或堆窨→通花散热→收堆续窨→起花→复火干燥→烘后冷却→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提出相应技术参数及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6.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申勇 《茶叶通讯》2012,39(1):35-36,39
茉莉花茶是由茶叶和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饮用茉莉花茶,使人产生对茉莉鲜花的联想,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好品质的茉莉花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加工技术方面,不断突破传统窨制理论,科技创新,加强窨制工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花茶品质的前提。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理论界认为只有烘青坯适合花茶窨制,但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用炒青(半烘炒)坯窨制出的“猴王”花茶,开创了中国花茶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7.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的茶叶含水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福建茶叶》1999,(1):29-30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茶叶含水量控制的好坏,对茉莉花茶色、香、味、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茶叶含水量控制作为关键的环节贯穿整个茉莉花茶加工过程。1窨前茶坯的茶叶含水量控制传统窨花理论认为一定范围内茶坯的含水量越低,吸香就越强,尤其以含水量在4%~5%之间的干茶吸附性能最强,一旦含水量超过20%,其吸香能力等于零。因此要求窨前高中档多各次的茶坯含水量控制在4.5%左右,中低档少各次控制在5%~6%。然而近几年来,大量对花茶客制吸香机理的研究表明:适当的茶叶含水量对茶叶吸香、固香有益,含水量在5%~25%其吸附作用随…  相似文献   

18.
茉莉花茶增湿连窨质量迁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湿茶坯着香能力的研究发现,湿茶坯具有更强的着香能力,这个发现打破了传统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对茶坯含水量严格要求的束缚,促进了窖制工艺的改革。福建省茶科所经过三年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出了“茉莉花茶增湿连窨新工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农业部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茶以香气鲜灵、浓厚、清纯、滋味浓醇鲜爽,独具一格的品质而成为我国特有的茶类。香气是花茶的主要品质之一,在窨制过程中影响香气形成的因素很多,如鲜花质量、鲜花的开放度,窨制时是否及时通花,湿坯的复火温度等等与花茶的香气高低有着  相似文献   

20.
通花也叫翻囤,是茉莉花茶窨制技术中的主要关键、茉莉花茶成品香气的鲜与浓,一般说来在正常情况下都取决于通花技术的掌握适当与否。通花的目的主要是散发热量,防止茶汤变黄及因温度过高引起鲜花和茶坯劣变。其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