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株洲县凤凰山林场集水区试验场的选择,设计,定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通过10年的观测研究和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水文基本特征为:(1)在丘陵山地森林覆被率为70%-80%的条件下,降水量比同等条件空旷地年降水量增加26.1mm,年直接蒸发量空旷地为1388.1mm,而杉木林区为663.62mm,其他部分通过林木蒸腾散失;(2)杉木林内,降水截留量为9.5%,树干汇流量为2.9%;(3)杉木林内地表迳流量为46.4m^3/hm^2.a,泥沙流失量为77.56kg/hm^2.a,采伐迹地地表迳流量为101.8m^3/hm^2.a。泥沙流失量为1903.50kg/hm^2.a,而地下迳流量占集水区总迳流量98%,地表迳流小于2%;(4)杉木林地土壤最大可能贮水量为672/hm^2.a。  相似文献   

2.
森林集水区研究,主要是探讨森林与水的关系。既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环节,也是水土保持的一项基础研究。美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已有七十余年的研究历史。随着人口增加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污染程度和范围,也日益扩大.森林集水区试验,已由水量研究转向水质研究。还包括了林地放牧、农业集水区、山地农业所引起水土流失的变化研究,如渗透速度、迳流量、土壤物理性状、水质分析等。近些年来,随着新  相似文献   

3.
地表延流,是水分平衡的又一主要因素。降落到地表而未被物理蒸发和植物蒸腾水分,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泾流或形成地表泾流。 森林对土壤渗水性的影响:森林和农田中的砂土具有近似的透水性,因为无结构的砂土主要取决于砂粒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于旱期结束末,调查了蓬安县境内两座丘陵-石马寨(栎柏混交林)和碉堡梁(人工柏木林)上、中、下坡林地和林带中耕地及坡脚农田的土壤含水量;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内5个县9个乡镇17个小流域有无农田防护林条件下,稻田开裂起始时间和裂缝宽;以及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差异的原则,调查了宣汉县和达县5对乡镇(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森林覆盖率为28.26%~46.85%,平均为37.24%,相对应的低的乡镇森林覆盖率为12.75%~26.74%,平均为18.64%)内不同台地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纯林林地,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耕地,农田防护林对水稻具有庇护作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土壤保水能力强于森林覆盖率低的地区土壤。在干旱期末坡上、中、下部位的0~40 cm土层中,栎柏混交林林地的含水量比柏木纯林林地高出3%~7%,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比林带中的耕地高出0.7%~2.1%;栎柏混交林带中的耕地含水量比柏木纯林带中的耕地高出3%~6%,石马寨的坡脚农田含水量比碉堡梁的高出5%;在干旱期末不同台地0~40 cm土层中,与森林覆盖率低的地区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水稻田含水量高3%~7%,二台土高4%~8%,三台土高2%~8%;有农田防护林的农田土壤开裂时间比无农田防护林的推迟5 d~20 d,裂口宽平均窄0.1 cm~3.1 cm。  相似文献   

5.
在防止周围环境污染的复杂综合问题中,保持及合理利用水利资源具有很大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活动,特别涉及到的是在河流广阔的集水区进行的森林活动,对于水分贮量的状况起决定作用。河流的水文状况,首先取决于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复杂的天气条件。按А·И·沃耶依科夫的话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但由于砍伐集水区上的森林或进行补植,而引起集水区表面的多种变化,对地表迳流按季节分配起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不同整地方式对水土保持和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山区现行三种整地方式的水土保持作用和杉木幼林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连续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整地方式的水土流失均轻微,年土壤流失量:全垦大于水平带垦大于自然对照区;年迳流量:水平带垦大于自然对照区大于全垦大于穴垦;年迳流量是年土壤流失量的272~707倍,而土壤流失中的养分损失,却是迳流中养分损失的96倍左右,所以要维护地力,保土比保水更重要,三种整地方式的幼林生长的差异不很显著;单位面积用工量以穴垦最小。综合考虑,在坡度较大,土壤肥沃,劳动力紧张的南方地区,宜推广水保效果好,整地用工少,幼林生长良好的穴垦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林业工程方法治理侵蚀沟集水区,森林覆盖率可由原来的3.0%~11.7%提高到37.1%~93.5%,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3 352~4 048 t·km-2.a-1下降到1 708~2 148 t·km-2.a-1,下降51%~72%,径流系数减少48.4%,土壤蓄水量增加2 236.1 m3·km-2,土壤湿度提高36%~48%,治理效果显著。无论平缓台地集水区或坡地集水区其影响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均为保留农田宽度,保留20 m宽度的农田治理效果最佳;当采用全部还林措施治理时灌木是主要影响因素,乔灌混交林治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星云湖泾流区森林资源的调查,星云湖泾流区的水土流失较严重,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威胁着星云湖泾流区的生态环境,为此,对星云湖泾流区森林植被及荒山荒地(难造林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恢复和发展星云湖泾流区森林植被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恢复和发展星云湖泾流区森林植被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星云湖泾流区森林资源的调查,星云湖泾汉区的水土流失较严重,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威胁着星云湖泾流区的生态环境,为此,对星云湖泾流区森林植被及荒山荒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恢复和发展星云湖泾流区森林植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中南林学院近五年来建立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开展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方法——小集水区径流场综合实验法。从方法论上探讨了把森林生态系统定义在小集水区可辨和可控边界条件下,辅以径流场封闭技术和实验设施,从而准确测定系统内各种营养物质的输入、再分配和输出,以及森林水文学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问题。并用部分实验数据作了对比分析和验证。为南方山区建立森林定位观测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四川米亚罗地区高山冷杉林水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本试验旨在研究森林与水的关系,探讨高山原始森林的水文效益。通过对降雨量,冷杉林林冠截留量,苔藓、枯枝落叶层的蓄水性能,土壤含水量,土壤、植被的蒸散量的实测及对森林和采伐迹地二个小集水区流量的对比观测,阐明了该区的高山原始森林调节水分,涵养水分的作用。同时,本试验研究也为该地区林业的合理经营,开发利用,提供水文方面的重要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采用ArcGISIO.0空间分析模块划分该地区集水区的森林,并通过Frag+stats3.3对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从斑块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其中,景观格局指标包括:斑块面积、面积比、斑块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分维度等。研究结果表明:软阔混交林是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主要的森林景观类型,是其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次是硬阔混交林,柞树林,白桦林等,景观资源丰富。该地区景观特征的研究为帽儿山集水区森林景观规划、森林景观生态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改善帽儿山集水区地区森林结构、更好地实现森林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地森林占国家森林资源的1/3以上,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除其本身的原料用途外,还履行着一系列保护自然的职能(防护山区土壤、调节泾流、贮存国家水利资源,因为山区森林是大量河流、小溪的起源),为了维护经营效果,必须评价保护自然的职能。山地森林的水源涵养、防护作用已由科学  相似文献   

14.
通过集水区6年定位观测并对毛竹林、杉木林的森林水文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观测和分析,基本结论是:在丘陵山地森林覆被率70%~80%的条件下,比同等条件的空旷地降水量多26.1mm,而林地蒸发量则比空旷地小;杉木林内降水量比毛竹林大,截留量和茎流量比毛竹林小;地表径流量及泥沙流失量采伐迹地>杉木林>毛竹林;林地贮水量毛竹林>杉木林>采伐迹地;林地土壤水分渗透速度毛竹林>杉木林地。  相似文献   

15.
抗冲性是土壤生态系统在抵抗面状侵蚀和线状侵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重要性能,主要受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通过采用索波列夫抗冲法试验,结果表明:①退耕还林3年后,林地10、30、50 cm三个土层的平均产流历时比坡耕地延长1.2、0.87、0.52 s,地表迳流量比坡耕地减少5.216、4.286、2.613 L/m2,土壤抗冲性比坡耕地增强0.277、0.255、0.206 kg/(m2.min);②土层越深,退耕还林对土壤产流历时的延长效应就越短,对土壤产流量的减弱效应就越小,对土壤抗冲性的强化效应就越低;③退耕还林对坡面产流历时的延长效应、对坡面产流量的减弱效应及对土壤抗冲性的强化效应随土壤母质的不同而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分别研究麻栎、刺槐、油松、赤松叶片凋落物地表分解、地下分解、单独分解及混合分解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表分解时,单独分解比混合分解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高;在地下分解时,单独分解不如混合分解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高;单独分解时,在地下分解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比地表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低;混合分解时,在地下分解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比地表土壤纤维素酶的酶活性高。为今后研究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维持和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森林实际上仅仅作为景观要素而已,至今仍未深刻地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森林集水区里不断形成相当数量的水资源,同时森林集水区的水质优良,可溶性化学物质的含量比田间集水区低几倍。目前,人们日益重视寻找从森林集水区获得更多径流量的方法。众所周知,人们感兴趣的试验是砍伐或更新与其它植物群落混生的森林对径流的数量及质量的影响,但是对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长汀河田水土流失地区建立迳流小区,进行迳流试验研究,并以优良乡土草种——类芦为主栽草种进行快速绿化,以迳流试验分析其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经过两年的试验,获得了可靠的数据,收到了明显效果,类芦生长旺盛,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使治理区地表年迳流量减少31.2%,土壤年侵蚀量减少52%,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基本得到控制,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绿化效果显著。类芦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在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带,对泛行的“刀耕火种”制进行对比观测阶段总结的一部分。根据三年观测结果,对地表迳流水的化学特征、变化规律以及森林和烧垦措施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的分析,论证了毁林开荒加剧了迳流水化学侵蚀的事实,为热带地区森林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刀耕火种”的生态后果,经过1979—1981年三年耕垦的对比观测,以地表迳流而言,“刀耕火种”地(简称林外)年平均迳流量为半落叶季雨林地(简称林内)的26倍;泥沙流失量为林地的588倍。随水土流失而产生的化学迁移和损失,相当明显。本文拟就此将三年的观测资料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0.
降雨或融雪过程中,沿地面流失的水称为地表径流。强烈的地表径流会造成洪水和土壤冲刷,给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森林能显著减少地面径流,其主要原因是: 1,树冠使透过的降水强度降低,雨水或融雪水冲击地面的力量被消弱,因而形成的迳流较弱。 2、林地上的死地被物层能吸收大量雨水和雪水,从而使地表迳流量减少。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