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体罚逐渐减少的当今社会,父母的言语虐待反而在增加。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一个逐渐限制父母体罚权的现代社会里,父母很可能将失落的体罚权改成语言虐待,通过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胁性的语言来管教自己的孩子,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天下的父母大多爱护自己的子女。然而,生活中却有许多父母对子女进行过无意识的精神虐待。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的一些精神病学者和儿科医生认为,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对子女进行的精神虐待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希望我们的年轻父母看了后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第一,父母要尽可能地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首先要从肢体上和孩子保持平等,即视孩子身高的不同,父母要下蹲、俯身或坐在高度不等的椅子上,以保证能平视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是被尊重的。第二,父母要摒弃过激和不负责任的语言。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而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8,(6):31-31
1.粗俗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影响最深。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这些粗俗的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国外研究发现:父母注意与孩子的对话、交流,特别是运用适合儿童语言水平和特点的言语,国外称之为"妈妈语(Motherese)",其子女的语言学习与父母不注重"妈妈语"学习的孩子有明显差异。通过"妈妈语"这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总结出该种语言的特点、规律,阐述其优势和劣势,指明"妈妈语"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对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汉语"妈妈语"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研究发现:父母注意与孩子的对话、交流,特别是运用适合儿童语言水平和特点的言语,国外称之为"妈妈语(Motherese)",其子女的语言学习与父母不注重"妈妈语"学习的孩子有明显差异.通过"妈妈语"这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总结出该种语言的特点、规律,阐述其优势和劣势,指明"妈妈语"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对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孩子出生时就好比是一张白纸,父母将在这张白纸上画上第一笔。这一笔怎样画、画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毫无疑问,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也是第一任老师。孩子出生后至幼儿期,父母是其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做父母的要当好这第一任老师。2~3岁是儿童开始形戍个性、品德的重要时期,能初步掌握  相似文献   

8.
牟水元 《农友》2001,(7):28-28
俗话说:树大分枝,儿大分家。孩子成家之后分开过日子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近年来有的人在分家的时候,竟把自己年迈的父母当成“财产”分开,每人赡养一位老人。这样做,看起来似乎很“公平”,却无形中给父母亲判了“离婚”,是一种变相的虐待行为。这种做法应当受到谴责。  相似文献   

9.
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思维敏捷、口齿伶利。实践证明,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越早,效果越好,其中开展一些互动有趣的活动又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10.
1、孩子要尊重和热爱父母,每天早晨离家上学时,必须与父母相吻,说再见,放学回家时,必须向父母问好,再与父母相吻。这样有利于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和爱心。2、孩子必须让父母熟知在学校的学习、师生及同学关系等情况,以便父母有的放矢地与校方沟通,把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陈杨 《当代农业》2011,(6):61-61
一、让孩子了解父母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无需美化,也不要夸张,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生活画面。孩子在了解父母的同时.也能体会父母生活与努力的艰辛.学会感恩。至于孩子是否愿意重复父母走过的道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12.
如今,年轻的父母们愈来愈重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专家介绍,阅读能诱导儿童主动想象,增强创造性,是一种良好的早期教育方式。那么,怎样教孩子学会阅读呢? 有关专家认为,儿童读书愈早愈好,呀呀学语时就应当开始。此时,只能间接阅读,即大人朗读给孩子听。朗读的语句以简单为好,目的是向孩子发送语言信息,让其看清口形和表情。孩子稍大一些后,可将其抱坐在腿上,鼓励其指着图画和文字,跟着大人一起阅读。注意读音要准确,语调不宜变化太多,让孩子逐渐  相似文献   

1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首席工程师,教养方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存在五大误区,或多或少地干扰孩子这一"工程"的质量。一、期望虚高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00,(9)
书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家长若能对孩子从小就培养读书的兴趣,这将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最大财富。家长培养孩子读书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觉得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2)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孩子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可以随时取阅。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08,(9):31-31
1.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作为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16.
德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能父母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掌握扎实本领。没有真才实学的父母,很难让孩子真正佩服。严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失度的爱,扭曲的爱,都会产生亲子间的感情障碍。尊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信父母要取信于孩子,对孩子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乱许愿,一旦承诺就要兑现。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要和睦,对孩子的态度要和蔼。要讲民主、讲平等。宽父母对孩子要宽容,要允许孩子有缺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从哪里来?     
正每个孩子都可能问过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五花八门——"你是花盆里长出来的""你是树上结的""你是路边捡的"……以这样的话来搪塞孩子,有些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开明一点的父母可能会说:"你是爸爸妈妈相爱的果子,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啊。"但如果孩子进一步追问:"那怎么就能从肚子里出来呢?"很多父母就有些尴尬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解释生命的成长历程,或者以别的话题来转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类人称为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孩子,一般有一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跟着父母到城市生活;另一种是被父母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亲戚抚养,这种儿童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他们缺乏来自父母的爱,这一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留守儿童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21,(4)
正孩子放学回家后,你通常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呢?是批评?是质问?还是沉默呢?换一种方式吧!放学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试着询问孩子以下5个问题,以积极的温情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在父母爱的关怀中学会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从而形成受益一生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0.
父母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养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为孩子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先保大人一个家庭中究竟先为谁投保?很多家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当然应该先给孩子投保,传统的观念使父母们总想把关爱和保障先让孩子得到。其实这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