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南漯河地区金龟(蛴螬)的优势种群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于2017—2019年,采用Z字形挖土取样法,在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土壤中蛴螬的种类和数量,并设置高空探照灯系统诱集金龟。结果表明,探照灯能有效监测金龟种群发生动态,灯下诱集到的金龟优势种和挖土调查结果一致,均为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其次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金龟成虫的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2.
大栗鳃金龟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空间分布型统计分析方法对大栗鳃金龟3龄幼虫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栗鳃金龟3龄幼虫在0~10 cm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为田间调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寄主作物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玲  魏洪义 《植物保护》2010,36(3):103-105
采用等距机械抽样法对棉花、茄子、豇豆等不同作物上烟粉虱成虫、蛹、卵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茄子叶片上烟粉虱成虫和蛹的数量最多,豇豆叶片上卵的数量最多。棉花上烟粉虱成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型,蛹、卵的种群为均匀分布,茄子上烟粉虱成虫和蛹为均匀分布,卵呈聚集分布;豇豆上烟粉虱成虫为均匀分布,蛹和卵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新疆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的空间分布型,于2012-2014年对新疆喀什地区棉田牧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Iwao m*-m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判定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及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及整个种群的久野指数C_A0、负二项分布参数k0、丛生指数I0、聚块指数m*/~-1,表明三者在新疆棉田均呈聚集分布。且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的Blackith聚集均数λ2,说明二者在棉田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Iwao m*-m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α0、β1);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盲蝽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棉田更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  相似文献   

5.
刘政  孙艳  王少山  李国英 《植物保护》2010,36(6):125-127
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6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法、Taylor幂函数法等方法分析了白星花金龟种群在玉米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种群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并且聚集程度较高;分析拟合了白星花金龟在玉米田中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咸宁市暗黑鳃金龟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研究田间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的种群发生规律,在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杨畈村进行了频振式杀虫灯诱虫试验,同时查阅相关气象资料,分析灯下暗黑鳃金龟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5月末或6月初始见成虫,6月上中旬~7月中旬为高峰期,7月下旬虫量减少,8月底绝迹,上灯数量与天气状况存在一定关系,且存在大小日现象。  相似文献   

7.
暗黑鳃金龟触角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触角分为4部分,即柄节、梗节、鞭节棒状部和鳃状部,其中鞭节棒状部由5节组成,鳃状部由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暗黑鳃金龟触角感器共7种,分别为板形感器、腔锥感器、腔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同。  相似文献   

8.
柳杉叶金龟Mimela testaceipes Motschulsky是营口地区落叶松林中较常见的害虫,近二年来有加重为害的趋势。在调查中,发现寄生成虫的一种寄蝇,系笨长足寄蝇Dexia sacua Faeein,该种寄蝇过去仅寄生于鳃角金龟亚科的种类,丽金龟亚科无记录。系一寄主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高磊  李丽  田龚  罗萝  徐冰  路广亮  王凤  罗卿权  徐颖 《植物保护》2017,43(2):117-121
本文采用扩散指标法和Iwao、Taylo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辰山植物园内‘矮生百慕大’Cynodon dactylon×C.transvaalensis‘Tifdwarf’和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上的中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中喙丽金龟幼虫在两种草坪草根部土壤中不同区域的密度相差较大(5~139头/m~2);幼虫在两种草坪草土壤中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Kuno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害虫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选取11块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lyor幂法则,研究了广东西南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为主,其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m*-m回归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种群密度的提高越趋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n=(1.96/D)2(0.965 1/x-+0.619 7)和Tn=0.965 1/(D02-0.619 7/n).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沈阳地区大豆田金龟类害虫的发生种类和数量,利用灯诱法对金龟甲开展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诱虫灯下的金龟种类包括东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东方绢金龟3种。东北大黑鳃金龟全年有2个上灯活动高峰,第一个峰持续时间较短,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二个峰持续时间较长,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铜绿丽金龟仅有1个峰,自6月中旬开始持续一个半月左右。东方绢金龟与东北大黑鳃金龟几乎同时期发生,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终见期发生在7月下旬。分析表明,连日降雨对金龟的上灯活动不利,但若降雨后连续3日晴天,且温度适宜,上灯活动的金龟甲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2.
吴立民 《植物保护》1987,13(2):49-49
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是本县花生蛴螬的优势种。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只要搞好成虫防治,即可控制为害;但对其他2种,必须采取成、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确保适期防治,本站1981—1986年,对3个优势虫种的测报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制订了一套测报办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并用t检验法、种群聚集强度指标及地统计学方法,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数量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月7日至8月25日茄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3053e0.0053x(r=0.823*),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2356e-0.1662x(r=-0.9631**),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t检验,t值为3.3333,df=7时,t0.05=2.36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这期间两种作物上烟粉虱成虫的田间水平分布和在茄株叶片上的垂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成虫的聚集是由环境条件所引起;若虫单株密度低于5.08头时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单株密度高于5.08头聚集是由昆虫行为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立了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田间调查理论抽样数模型。调查期间,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若虫在玉米植株下部数量多于中部,中部数量又多于上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核桃园中小黄鳃金龟Pseudosymmachia flavescens (Brenske)成虫的发生规律, 探讨糖醋酒液对小黄鳃金龟的诱捕效果,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糖醋酒液最佳配方, 并于2020年-2022年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核桃园开展不同配方糖醋酒液及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诱捕小黄鳃金龟成虫试验。结果表明, 糖∶乙酸∶乙醇∶水为3 g∶4 mL∶3 mL∶20 mL的配方对小黄鳃金龟成虫诱捕效果最佳。商洛市镇安县核桃园小黄鳃金龟成虫的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中旬, 盛发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糖醋酒液诱捕器在距地面0.5~1.5 m范围内诱捕量随高度升高增加, 当高度升至2.0 m时诱捕量明显下降, 悬挂高度1.5 m时诱捕量570头/年、占比50.04%, 显著高于其他高度处理。糖醋酒液3∶4∶3∶20配方(m∶V∶V∶V)既可准确监测核桃园小黄鳃金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 亦可高效诱杀用于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绿色防控蛴螬,于2006-2018年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河南省漯河市5个区县不同茬口秋作物田内金龟子幼虫种类、虫口密度以及主要秋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设置1台黑光灯,监测金龟子成虫的上灯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06-2018年,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2.06头/m2下降到2018年的1.01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94.12%下降到2018年的38.37%;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0.06头/m2上升到2018年的1.59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61%增加到2018年的60.46%,表明金龟子幼虫优势种由铜绿丽金龟变为暗黑鳃金龟。灯下金龟子成虫种类和数量变化与金龟子幼虫变化趋势相同。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玉米种植面积、红薯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和-0.690,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大豆种植面积、花生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和0.657,表明大豆、花生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红薯种植面积减少,是暗黑鳃金龟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项聚集度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定标准。聚集的原因是由其自身的行为习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出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是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采用I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成虫和幼虫均能对多种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筛选对暗黑鳃金龟成虫具有毒杀活性的Bt蛋白,本研究首先对暗黑鳃金龟成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用浸泡蛋白的榆树叶饲喂成虫,建立了Bt蛋白对暗黑鳃金龟成虫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制备了6种Bt Cry8类杀虫晶体全长蛋白和胰蛋白酶消化蛋白,对暗黑鳃金龟成虫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初筛结果发现Cry8Ga1原毒素和消化蛋白均对暗黑鳃金龟成虫具有较高毒杀活性,其在浓度1.0 mg/mL时对暗黑鳃金龟成虫的7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55%。为更进一步确定Cry8Ga1蛋白的杀虫活性,进行了致死中浓度测定,7 d生测结果显示,Cry8Ga1原毒素的LC50为0.387 mg/mL (95%置信区间为0.108~0.746 mg/mL),Cry8Ga1蛋白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的LC50为0.702 mg/mL (95%置信区间为0.150~2.664 mg/mL)。取食Cry8Ga1原毒素蛋白及其消化蛋白后的暗黑鳃金龟成虫中肠细胞产生显著的病理学变化。本研究筛选到对暗黑鳃金龟成虫有毒杀作用的Bt蛋白,研究结果将为金龟子的生物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华北大黑鳃金龟甲Holotrichia oblita是农林业生产中重要的地下害虫,目前虽对其饲养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周洪旭等,2009;刘子欢,2015),但其室内饲养体系仍不完善,因此研究其周年饲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孙瑞红等(2010)发现暗黑鳃金龟甲H.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甲Anomala corpulenta取食不同植物对其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量影响显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宁夏设施葡萄上蓟马种群消长规律和空间分布,于2011年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各项聚集度指标、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χ2)检验及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看,蓟马在设施葡萄上均呈聚集分布,棚内北、南间差异极显著,虫口分布具有北侧聚集的特点。以虫态来说,在整个葡萄生育期除3月下旬一次大量孵化时期以若虫为害为主外,其他时期均以成虫为害为主,尤其在种群稳定阶段,3月17日左右成虫虫口数量达到高峰,若虫也在3月24日左右急剧增加达到高峰;4月初之后若虫消退,以少量成虫为害。从虫口量比例看,蓟马种群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在大棚北侧、中上层居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