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现存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在转型的必要性、概念模型、内容体系、关键问题及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林业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鹏 《吉林农业》2011,(7):204-204
依据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当前国内林业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提出了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应注意资源保育、统筹规划等问题;同时提出了转型过程中要注意产业多元化发展、产业替代、强化协作、弱化竞争三种模式合理利用,实现林业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付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6):8972-8976
为促进伊春城市转型进一步的发展,对伊春城市转型进程进行阶段性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伊春城市转型相关数据,分析伊春城市转型中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对伊春城市转型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伊春城市转型有效推进了城市综合系统的发展,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需要采取加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建设、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强化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目前学术界对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界定,分析了国内外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动态以及国外资源性城市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吴鹏 《吉林农业》2011,(8):174-17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以及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矛盾。而林业资源的可再生性使其发展的空间要大于矿产资源型城市,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林木资源具有再生性,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实现永续利用。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特性,决定了产业转型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但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资源枯竭、产业和经济结构失衡、人才和资金不足等问题,他直接制约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转型。因此,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制定对策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现其健康的发展显得很有必要。本文试图以资源型城市涟源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依据林业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 中所带来的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分析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职能建设的必要性,最终为优化行政职能建设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由资源问题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中国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它们的形成发展和经济潜力,寻找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缓解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由资源问题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中国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它们的形成发展和经济潜力,寻找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缓解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金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林业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分析了浙江省林业投入和税费现状,认为财政投入总量显著增加,倾斜于生态建设领域,但仍不能满足需要;林业税费明显下降,但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浙江林业现代化实际需求的林业投入保障体系,包括:率先把森林资源纳入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渠道投资方式,在林业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逐渐取消更新改造资金、育林基金和维简等。表4参12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林业经营的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似乎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发展林业经济必然损害森林资源的保护。但如今,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探索林业经营体制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可以发现创新林业经营体制,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杠杆,可以有效地将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共赢。我国要平衡林业经济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取舍关系,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农林企业更好地享有数字化转型红利,提升农林企业创新效率并实现农林企业共同富裕的带动作用,以2009—2020年235个A股农林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林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与农林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适度水平的数字化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超过一定临界点后,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负向影响创新效率;2)数字化转型通过倒U型曲线效应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影响了创新效率,促成了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3)企业高管的学术经历负向调节农林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基于上述结论,不仅企业和高管团队要发挥能动作用,而且政府要加快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政策针对性、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现代化助推农业强国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林业标准化经营是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同时又是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基于浙江省安吉、临海2个县(市)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林业标准化项目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林地细碎化程度、家庭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家庭有无人员接受过林业生产技术培训、所在乡镇有无林产品合作社以及对林业标准化项目未来前景预期等是影响农户参与林业标准化项目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大林业标准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标准化经营的认知;加大林业标准化配套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农户参与标准化经营意愿;加强林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参与标准化经营积极性;完善林产品合作社建设,提高林产品服务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标准 ,研建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及实践的前沿课题 .为了给我国东北天然过伐林区林业局级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该文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下 ,采用目标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 ,研建了一套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经在汪清林业局试用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对汪清林业局测试表明 ,森林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值为 6 6 .8,评价结果为中等 .经分析主要是近百年来长期破坏森林造成的结果 ,形成森林自然度降低、破碎化加剧、原始老龄林减少等现状 ,从而造成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根据该指标体系 ,可结合森林经理调查定期监测评价森林经营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从而调整经营措施以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  相似文献   

16.
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城市内部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因此,研究生态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问题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揭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2)通过分析10个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发现生产规模指数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要素与规模匹配方面处于较优水平,但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指数是提高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地方林业局的林木资源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森林资源在不断的减少。需要社 会各界配合进行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生态林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需求的增加,森林资源的大量资源已被规划,森林环境受到严重破 坏,森林资源的扩大,森林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推广。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森林资 源的持续改善,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分配,改善森林环境,改变现有的农场水平。森林的现代化 要求划出一个林业发展林业,通过理性分析的影响操作和管理水平,以分析全球林业发展,结合森 林和林业发展的进化和理性分析的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林种林农营林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辽宁省朝阳、彰武199个林农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49%的经济林林农、88%的防护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2)社会资本和参加技术培训对经济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行为影响显著,具有正向影响;3)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年限、营林面积对防护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行为影响显著,其中,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年限具有负向影响,营林面积具有正向影响。参加技术培训显著影响经济林和防护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社会资本对经济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影响显著,营林面积对防护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影响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林农技术培训力度、扩大防护林营林面积、引导营林大户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