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江西省水稻生产上推广的几个超级早稻、超级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不同超级稻品种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及其氮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条件下,不同超级早、晚稻品种间干物质生产与转运、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100 kg籽粒所需的氮量差异不大。相关分析表明,超级早、晚稻总干物质积累量、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与其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适宜在江西地区种植的超级早、晚稻品种分别为陆两优996、金优458和钱优1号、天优华占。  相似文献   

2.
超级小麦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级小麦育种,是21世纪的主攻目标,选育9 750~11 250kg/hm2超级小麦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共同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笔者常思久盼的育种目标的幻想。为加快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步伐,尽早达到育种目标,针对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产量潜力、目标及主攻难点、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并为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而奠定理论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地点种植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地点间差异及年度间差异。其中,超级杂交稻比汕优63平均增产2.3%~22.2%,比胜泰1号平均增产4.3%~29.3%;不同地点间产量均以桂东点最高,3年平均为11.45±1.08 t/hm2,其原因是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构成表现出大穗型、多穗型、大粒型等多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品种均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6,(6):59-64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及超高产杂交稻苗头品种超优千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210,300,390 kg/hm~2)对不同时期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优千号和Y两优2号产量较高,其后依次为Y两优900、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氮肥水平下,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在施氮量300 kg/hm~2下达到最高;其余品种的产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390 kg/hm~2处理与300 kg/h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达到了高产高效的平衡。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是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大量颖花数基础上,保持高结实率是超级杂交稻进一步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当前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面临的新问题,即超级稻品种资源匮乏、部分超级杂交稻组合适应性较差、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过于模式化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超级亲本要求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或库容量达到或基本达到各级区试对照杂交稻组合的水平。超级杂交稻组合的标准是品质优、适应性广、耐肥抗倒、对主要病虫害达中抗以上水平,产量水平较国家或省区试中对照增产8%左右。其选育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双亲最佳组配方式,增加选择压力,注重理想株型和优良生理机能及其各性状间的高度协调。超级杂交制种产量水平根据不育系的类型来确定,其中早稻类型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要求大面积达到3.75 t/hm2以上,中稻类型的不育系要求达到5.25 t/hm2以上。其技术路线是通过选择最佳的制种基地,选用库容量大和异交结实特性好的不育系,通过超大行比与超常规培育父本措施提高父本的花粉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几个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产量表现,2007年在长沙、桂东和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超级杂交稻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最高,3地点平均为155.3kg/hm^2,两优293最低,3地点平均为129.6kg/hm^2;(2)不同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产量为9.22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3)超级杂交稻氮素需要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为14,53~17.21kg/1000kg。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鹏  刘茂  秦俭  熊洪  徐富贤 《中国稻米》2017,(4):102-106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在成都平原的适宜施氮量,达到高产与优质协同,以超级杂交稻德优4727、普通杂交稻川优6203和常规稻五山丝苗为材料,于2016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0、120、165、210 kg/hm~2,分别记作N0、N120、N165、N210),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165处理最高;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210处理最高,但与N165处理差异不显著。糙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对氮肥的响应因品种而异。除普通杂交稻胶稠度外,施氮量对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相比,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粒重上。超级杂交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常规稻;超级杂交稻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普通杂交稻,但与常规稻相当。考虑产量和品质两因素,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稻选择纯N用量165 kg/hm~2,可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2004年在长沙研究了超级杂交水稻品种两优293在纯有机肥栽培下的产量形成及植株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施用足够量的有机肥栽培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产量达到8568kg/hm^2,接近该品种当地的生产潜力。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仅下降1.7%。后发分蘖比例大,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显著下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生育后期有机肥区群体不早衰、叶面积指数、剑叶叶绿索含量高及千粒质量增加是有机肥栽培的优势。认为在一定范围为进行稻米的有机生产是可行的.大幅度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对于稻田生态恢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桂东生态点,以五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及超优100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210、300、390 kg/hm~2)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900的理论产量最高,超优1000的实际产量最高。Y两优2号在210 kg/hm~2施氮量下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300 kg/hm~2和390 kg/hm~2处理,其他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最大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各品种的粒叶比在210 kg/hm~2以上施氮量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以Y两优900和超优1000优势明显。五期超级杂交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且各品种在施氮量处理间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无显著差异。超级杂交稻叶源、库容充足,提高结实率和灌浆充实度是其进一步实现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24日,受农业部委托,福建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到尤溪县兰华村,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后备良种“两优616”进行测产验收,百亩示范方加权平均产量801.0kg/667m^2,达到超级稻品种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超级稻研究进展与栽培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我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的立项背景,概述了超级稻育种研究的进展,着重阐述了超级稻栽培研究的现状,并从生态适应性、株叶形态、插植规格与氮肥运筹方式等方面对超级稻栽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超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Super maize was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enhancing maize cultivars yield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maize heterosis utilization at presen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super maize breeding,indicating that the objective of super maize should consider the approved efficiency of cultivar,the character of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yield index in high yield tackling field,except"super high yield,high-quality,multi-resistant,wide-suitable,easy production of seed",also propos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germplasm-innovation,plant type selection and plant characters.Aiming at present status of super maize popularization,suggesting that we should accelerate to establish reginal trial appoved criteria,pay attention to finy varieties with suitable cultivation method,high-yield demonstration and high-yield tackling trial.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大豆的增产潜力,讨论了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指导思想、育种目标、株型设计与育种途径,提出了群体育种的思想和品种与充分发挥品种潜力的栽培技术融为一体的育种理念,并设计了理想株型,提出了培育半矮种品种,配以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目前培育大豆超级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玉米超高产栽培,回顾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的发展,阐述超高产群体形成的产量构成特征、营养特征、株型特征、光合特征等。增大群体密度、提高穗粒数、增加总穗数是目前提高玉米总产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地力条件,肥水运筹对玉米超高产的实现更关键;耐密、高抗、株高在240~280 cm株型的品种光能转化率较高,易取得玉米群体的超高产。分析超高产玉米群体形成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玉米超高产群体栽培生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北方春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对辽21051、辽豆10号等16个大豆品种(系)的生理形态指标测定和高肥水产量鉴定,制定出了大豆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和生理形态指标,筛选出辽21051等2个产量潜力超过4875kg/hm^2的大豆新品系。采用辽21051大豆新品系以上述超高产技术为指导,在0.31hm^2面积上获是了产量4908kg/hm^2的北方春大豆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芝超微粉对小鼠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灵芝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20ml/kg,灵芝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灵芝超微粉0.5、1.0、2.0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30天。计算小鼠胸腺、肝脏和脾脏系数,测定小鼠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NK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血素生成。结果灵芝超微粉能明显增强小鼠脏器系数,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血清溶血素生成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灵芝超微粉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粤甜11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自育的自交系1022为母本,C4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国家东南区和西南区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鲜果穗产量高,食用品质佳,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强,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赵久然  孙世贤 《玉米科学》2007,15(1):021-023
根据我国玉米生产需求和科研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出了超级玉米育种目标: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自交系选育方法:新种质、大群体、高密度、变换地、强胁迫、严选择。对我国发展超级玉米的重要意义、超级玉米之含义、良种良法配套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还阐述了理想株型、零缺陷品种等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高淀粉玉米子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植株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高淀粉玉米吉单535和普通玉米军单8号子粒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淀粉玉米粒重的增长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与普通玉米军单8号比较,高淀粉玉米吉单535营养体干重增长期较长,干重下降速率低,即由营养体干物质向子粒转运量较低。适宜的施氮量可有效地促进高淀粉玉米植株生育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子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产量。高淀粉玉米吉单535的适宜施氮量为200 kg/hm2。  相似文献   

20.
超甜玉米生长势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慕衡  王晓明 《玉米科学》2005,13(4):060-061
对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的生长势指数进行了杂种优势表现、配合力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5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组合间优势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出明显差异,效应值较高的亲本是T-24、T-13、T-17。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好的自交系作为亲本是产生强优杂交组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