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采用不同的低温驯化时间、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和矮壮素(CCC)以及不同冰冻温度的人工模拟冰冻实验处理好好芭无性系,测定其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发现无性系间两种酶活性均有较大差异。分别在经2℃驯化7d、培养基中含lmg/L ABA或含2mg/L CCC及冰冻温度-8℃时,淀粉酶活性最大,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说明这两种酶活性变化与好好芭植株抗冻性也是相关的,利用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作为生化指标来进行好好芭抗寒性无性系的筛选,培育抗寒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铅污染对茶树生育及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耀平  康孟利  任明兴 《茶叶》2004,30(4):213-216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龙井43和浙农117两个茶树品种,进行了铅污染对茶树生育及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铅能促进龙井43的生长;浙农117在160mg/kg铅处理浓度下,初期对生长有促进作用,之后作用消失。浙农117在铅浓度160mg/kg时,净光合速率已受影响;龙井43品种在160mg/kg浓度条件下还会对光合作用起到促进作用,430mg/kg铅处理浓度下对茶树光合作用产生抑制;随着铅污染浓度增加,浙农117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均升高;龙井43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从腐烂的木薯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生淀粉能力较强的菌株ITBB FC2,经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属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株用2%生木薯粉培养基摇瓶,37 ℃,200 r/min培养3 d后,发酵液葡萄糖含量为970 mg/L,生淀粉酶活力为495.04 U/mL。采用固体产酶培养基(麸皮 ∶ 水=1 ∶ 1)培养,所得酶活力为6 330 U/g。酶反应最适pH为4.0~5.0。Ca2+对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三亚红树林保护区中筛选出一株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初始pH值和盐浓度等因素研究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同时也分析了该菌株所产粗酶的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中温产酶菌,产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8,盐耐受能力可达到4%。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在40℃保温150 min后仍有7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在pH为9的环境中孵育1 h,相对酶活力可达到90%以上。这些结果表明,该产淀粉酶菌株对热带地区海水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作为消化酶类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新途径,采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BOS)(0.5~20.0 g/L)溶液处理小麦幼苗,分析其感染白粉病菌后病情指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BOS溶液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的病情指数越来越低,对白粉病的抗性越来越强,在BOS浓度达到10.0 g/L时,抗性最好.BOS处理后的小麦幼苗叶片PAL、P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活性随着BO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AL的活性在BOS处理浓度为5.0 g/L时达到最大,而POD和CAT活性在10.0 g/L时出现峰值.说明适宜浓度的牛蒡寡糖诱导可以提高小麦幼苗内部相关防御酶的活性,进而增强其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6.
以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及预处理措施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确定能够酶解出高数量且高活力的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有活力原生质体的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同时酶解时间为20 h、酶液渗透压即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预处理措施为黑暗24 h的咖啡叶片组织得到8.1×105个/g、活力达到73%的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7.
外源添加肌醇对大麦发芽过程中一些水解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肌醇对大麦发芽的影响,研究了浸麦阶段添加肌醇对大麦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并对麦芽部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外源添加肌醇能提高发芽过程中水解酶的活力,α-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38.1%、7.0%、12.3%、68.9%、20.5%;浊度降低63.2%,β-葡聚糖降低17.5%,库尔巴哈值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胶胶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株多粘芽孢杆菌对红麻博士、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4.0mL可在30h内完成干皮脱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麦芽内—β-葡聚糖酶的提取方法和作用条件,用0.2MHAC-NaAC缓冲液(PH7.0,含0.1MAcl)40℃搅拌萃取50分钟制备粗酶液:内—β-葡聚糖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5℃,最适PH4.6;原料大麦中该酶活性35U/g,发芽3天达到150U/g,绿麦芽中134U/g,经焙燥后活性降低38%。  相似文献   

10.
在微生物预处理苎麻韧皮的基础上,进行了pH值、温度、浴比、无机盐、单糖种类等外界因子对苎麻纤维质酶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纤维质混合酶水解的适宜条件为:起始pH5.0、温度50℃、浴比为1:15;纤维素酶水解最适条件为:起始pH4.5、温度50℃,浴比为1:15;钙、镁离子对酶水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铁离子和单糖对纤维质酶水解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0~12.5 mg/mL壳聚糖溶液浸种处理对番木瓜种子萌发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0~10.0 mg/mL壳聚糖溶液浸种能有效地提高番木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相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12.5 mg/mL壳聚糖溶液浸种对番木瓜种子萌发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则相反,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10.0 mg/mL壳聚糖溶液为番木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2.
茶树叶绿素酶提取、分离纯化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优化茶树叶绿素酶提取及活性分析条件的基础上,对茶树叶绿素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与鲜叶等量PVP,用pH7.5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提取的叶绿素酶活性最高,叶绿素酶的活性分析最佳条件为在45℃条件下反应15min;经过分离纯化后,叶绿素酶的纯度提高了55.96倍,酶的得率为9.45%,SDS-PAGE结果显示有一条蛋白质的条带,酶的亚基分子量为37.2kD;对纯化后的叶绿素酶的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为7.5,45℃时候反应活性最高,在4℃保存条件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下降,保存一个月后叶绿素酶活性剩余45%,用2mmol/L和7mmol/L的金属离子(Ca2+、Mg2+、Zn2+、Fe3+)、EDTA处理,都对叶绿素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现有菌种资源进行提纯复壮和筛选,采用透明圈法和发酵液酶活力比较法,获得高产中性β-甘露聚糖酶菌株CXJZ11-01。进而采用单因子和多因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以及DNS法,对该菌株β-甘露聚糖酶活力检测体系及其产酶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中性β-甘露聚糖酶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65℃;菌株CXJZ11-01在适宜条件下培养9小时,发酵液粗酶活力高达3050U/ml。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与细胞壁半乳甘露聚糖降解相关的 β 甘露聚糖酶、 β 甘露糖苷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之间的关系,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这3种酶的活性变化及GA3和ABA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干种子和萌发前的种子中β 甘露糖苷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活性就已经存在,而β 甘露聚糖酶活性只在萌发后才能检测到;3种酶活性均随着萌发进程而增加;GA3对β 甘露聚糖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BA对β 甘露糖苷酶和 α 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却可以明显抑制β 甘露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BR对小麦根膜H~ -ATPase和铁氰化钾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表油菜素内酯(BR)对小麦根质膜H -ATPase和铁氰化钾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用0.1μg/mlBR浸种后,水培萌发2d的小麦幼根用两相分配法制备质膜。结果表明,BR可明显ie高质膜H -ATPase活性,并且影响到酶的最适pH及对抑制剂的敏感性,不改变质膜铁氰化钾还原酶活性。BR诱导小麦根质子分泌活性的提高是由于刺激质膜H -ATPase活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单宁酸对绿盲蝽体内3种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盲蝽取食含有不同浓度的单宁酸的人工饲料24 h、48 h和72 h后,绿盲蝽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单宁酸含量饲料的绿盲蝽体内3种保护酶的活力在24 h时明显升高,48 h时活性最强,至72 h时有所下降;随单宁酸含量由低至高,3种保护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可见,随着单宁酸对绿盲蝽虫体刺激的时间的延长和单宁酸含量的增加,虫体内保护酶活力功能启动,有利于自身调节实现机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黑土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0~20 cm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休闲地(FW)单施化肥(NPK)不施肥(CK),21~40 cm土壤NPK+MNPKFWCK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0~20 cm为FWNPKNPK+MCK处理,21~40 cm为CKFWNPKNPK+M处理。在玉米的生育期内,土壤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出苗后50 d(拔节期)达最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出苗后15 d(苗期)最大。施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茯砖茶中几种单体成分功效的高通量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择与降脂减肥作用相关的FXR、LXR、PPARδ、PPARγ及3T3-L1模型对从茯砖茶中分离制备的6个单体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各单体对所选模型均有活性。对于FXR激活模型,没食子酸(GA)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在50μg/ml的初筛浓度时激活值分别达1.766和3.22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10μg/ml和50μg/ml的初筛浓度时激活作用均较强,特别是50μg/ml的初筛浓度时,其激活倍数达6.000;对于PPARδ模型,此三种单体添加量均需达50μg/ml,作用才显著。在初筛浓度为30μg/ml时,没食子儿茶素(GC)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达1.619;3-甲氧基-4,5-二羟基苯甲酸(MDBA)对PPARγ模型的激活倍数达1.734;3,4-二羟基苯甲酸(DBA)对FXR抑制值为3.641,明显小于对照初级胆汁酸鹅脱氧胆酸(CDCA)的抑制值6.435,因此其抑制模型的作用非常明显。以上试验结果说明此6个化合物均为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对马铃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花白、大西洋、克新12号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其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马铃薯3个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表现为随NaCl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为随NaCl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然后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但是,3个品种两种酶的变化幅度却不相同。克新12号在0.3%和0.45%NaCl浓度下两种酶的活性均迅速上升,且在0.45%浓度下显著的高于对照;紫花白在NaCl胁迫下两种酶活性变化较平稳,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大西洋在不同NaCl浓度下两种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且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30%和0.45%的NaCl浓度下显著的低于对照;克新12号和紫花白在较高的NaCl浓度下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较深,大西洋则随NaCl浓度的升高同工酶谱带的颜色变浅,同时,耐盐品种克新12号和紫花白在B区均诱导出了一条明亮的谱带。  相似文献   

20.
5类茶叶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玉春  高依卿 《茶叶科学》1993,13(2):157-160
研究了5类茶对 ConA 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 掺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的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灌胃,均能显著促进 ConA 刺激的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但乌龙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不同浓度 ConA 刺激的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2%的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也分别高于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所需的最适 ConA 浓度,健康小鼠为12.5μg/ml(绿茶、红茶和白茶)和17.5μg/ml(茉莉花茶),血虚小鼠为22.5μg/ml。上述结果表明,2%的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