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黑果枸杞高效种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果枸杞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基质对其种子发芽及不同移栽方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育苗基质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移栽成活率等要好于土壤.出苗90~120 d后幼苗可进行大田定植,如不在此时定植的可在2个月进行分苗移栽,有利于幼苗生长,移栽到育苗基质中幼苗的生长情况要好于土壤中.  相似文献   

2.
枸杞黑果病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枸杞黑果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75%~100%.生产中降雨量的多少、灌水次数及温度的高低都是影响其发生的直接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黑果枸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果枸杞集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于一体,开发应用潜力巨大。现从资源分布、栽培育种、化学成分、遗传学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黑果枸杞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黑果枸杞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文盈 《北方园艺》2016,(21):162-165
以黑果枸杞为试材,采用5种激素(生根粉(ABT)、赤霉素(GA)、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的4种浓度(100、250、500、750 mg·L-1)处理,对黑果枸杞嫩枝扦插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T 250 mg·L-1处理的黑果枸杞嫩枝扦插成活率最高(70.00%),比对照提高33.33个百分点;GA的4个浓度成活率波动范围是50.00%~63.33%,平均成活率达到55.83%,比对照高19.16个百分点.IBA对插穗新生根数量,叶片大小、新枝条的长度有显著增加作用;IAA对新生根长度增加最多,对叶片数量有显著增加作用;NAA对根径增粗作用显著.激素可以促进黑果枸杞嫩枝扦插苗各项指标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的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2种沙枣体细胞染色体较小,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8;大果沙枣染色体核型有公式为2n=2x=28=10m+10sm+8s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8.61%,属于3B型;尖果沙枣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8=12m+10sm(2SAT)+6s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7.33%,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6.
王守家 《现代园艺》2023,(11):35-37
黑果枸杞是茄科枸杞属多棘刺灌木,是一种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的特有枸杞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干旱与耐盐碱能力,在保护生态、发展绿色农业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荒漠区黑果枸杞栽培种源选择上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黑果枸杞的适宜生长环境做了较多的探讨,推动了生态扶贫产业发展。本研究根据各种黑果枸杞种源,对比不同种源之间的差异,了解各种黑果枸杞的适宜生长环境,确定了各地适合的黑果枸杞种源,以期取得更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旨在为荒漠区黑果枸杞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13种杀菌剂进行防治枸杞黑果病(炭疽病)的室内药效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农抗120的500~1000倍液和0.05%绿秦宝、20%苗壮壮、2.5%噻霉酮、10%世高的500倍液效果较好,防效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黑果枸杞医学、养生价值不断被人们重视,其产业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野生黑果枸杞的产量非常有限,人工栽培种植便成为黑果枸杞产业的发展必然路径,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技术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专家、技术人员及种植户的重视。通过选定试验区域对塔里木盆地灌区黑果枸杞的栽培与采收进行了定量定期研究分析,确定除了塔里木盆地灌区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各个关键节点和技术要求等,并综合全面分析黑果枸杞未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指出了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黑果枸杞耐盐机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枸杞幼苗为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浓度NaCl(0、200、400mM)处理,以探讨盐胁迫对黑果枸杞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根的质膜透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大;400mM NaCl处理14d后,黑果枸杞幼苗根、茎、叶中H2O2和MD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差别;不同浓度NaCl处理至第7天时,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而处理至第14天时,根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和茎中的POD活性在处理后第7天与第14天均明显降低,而茎中的APX在处理后第14天亦明显降低。从各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来看,黑果枸杞叶片和茎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而其根部则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黑果枸杞拱棚扦插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果枸杞的植物学特征,选择无柱钢管建造塑料拱棚,利用全日照自动喷雾技术,实践总结出西北地区黑果枸杞拱棚嫩枝扦插快繁技术,主要包括苗床准备、灌溉系统设置、插穗的采集、扦插和扦插后管理。  相似文献   

11.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富含花色苷、原花青素、多糖、黄酮、甜菜碱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保健功效,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黑果枸杞主要以干果的形式出售,而对其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较少,导致黑果枸杞的产品利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幼苗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枸杞幼苗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在0、50、100、200 mmol·L-1 NaCl条件下处理10 d后,分析了主根伸长量、叶片花青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究其适应盐生环境可能的机制,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黑果枸杞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0、50、100、200 mmol·L-1NaCl处理后,黑果枸杞幼苗主根生长未受抑制,0~100 mmol·L-1 NaCl处理时,叶片花青素含量变化不显著,200 mmol·L-1 NaCl处理后,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0~100 mmol·L-1 NaCl处理时,幼苗中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200 mmol·L-1 NaCl处理后以上物质均显著升高;经0~200 mmol·L-1 NaCl处理,黑果枸杞幼苗中S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表达稳定,变化不显著;POD活性先升后降,100 mmol·L-1 NaCl胁迫时活性最强,为1 065.9 U·g-1·min-1,且同工酶POD 1、POD 2与黑果枸杞幼苗响应盐胁迫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金鱼草为1,2年生草本花卉,目前还未见到关于金鱼草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报道。试验用低温处理法对金鱼草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鱼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染色体基数为8,核型公式为k(2n)=2x=16=12m+2sm+2st,核型分类属于2B型。为传统的植物形态描述分类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薹菜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薹菜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20,核型公式为K(2n)=2X=20=7M+2T+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0=2L+4M2+4S,染色体组型为2A型。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法,结合显微摄影技术对罗布麻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罗布麻染色体数为2 n=14,核型公式是 2 n=14=6 M 2 m 4 sm(1 SAT) 2 T,全组染色体总长度为35.92 μm,长臂总长为 21.92 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0.97 %,总体积为15.19 μm3.  相似文献   

16.
15种榛子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普通压片法,以榛子叶芽为试材对其15个种质资源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各种质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核型可分为三种类型:2n=2x=22=22m、2n=2x=22=20m+2sm和2n=2x=22=16m+6sm;没有发现随体;所有种质染色体绝对长度平均值为1.50 μm,属小染色体;除欧榛和7#为1A型, B-23为2B型外,其余种质皆为1B型。种质间核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甘蓝类作物的7个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青花菜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结球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花椰菜2n=2x=18=12m+6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芥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抱子甘蓝2n=2x=18=8m+10sm(2SAT),随体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首次报道);羽衣甘蓝2n=2x=18=10m+8sm;球茎甘蓝2n=2x=18=8m+10sm,羽衣甘蓝和球茎甘蓝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7个变种核型分类均属于2A型,为基本对称核型,但不同变种间的进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外,对甘蓝类作物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