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鲆育苗用微颗粒配合饲料的对比喂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海康牌和日本产日清牌微颗粒配合饲料对牙鲆育苗进行对比投喂试验,结果表明海康饲料和日清饲料均为高质量的牙鲆育苗用微粒配合饲料,各项试验指标基本相当.试验期间饲喂海康牌饲料的鱼苗增长率、增重率略高于日清牌饲料,分别高5.87和561.3个百分点;鱼苗存活率和饲料系数与日清牌饲料相当.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3种饵料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稚龟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历时154d.结果表明:1)稚龟平均日增重,鳙鱼肉组为0.13g,配合饲料组为0.12g,黄粉虫组为0.09g.2)成活率,配合饲料组最高,为100%;黄粉虫组次之,为97.1%;鳙鱼肉组最低,为88.6%.3)饵料系数,鳙鱼肉组最高,为6.38,黄粉虫组次之,为3.56,配合饲料组最低,为1.83.结果显示,用配合饲料喂养黄喉拟水龟稚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纤维素含量对诸氏鲻虾虎鱼幼鱼生长的影响,配制了6种不同纤维素含量的配合饲料,饲喂60日龄幼鱼8周,测定存活率(SR)、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饲料系数(FCR)和肥满度(FUL),切片观察各组虾虎鱼的肠道,并测定鱼体基本组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结果表明,幼鱼SR随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WG和SGR先上升后下降;FR持续上升,但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纤维素含量超过2.98%时,幼鱼FUL持续下降;纤维素含量由14.52%增加到20.63%时,FCR极显著增大。同时纤维素含量影响虾虎鱼幼鱼肠道形态,并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水分、灰分均无显著影响。诸氏鲻虾虎鱼幼鱼饲料最适纤维素含量为6.74%。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温度(18、23、28℃)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4.25 g±0.19 g)消化率日变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随温度上升显著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dm)日变化分别为64.91%~80.84%、62.05%~82.78%和69.76%~81.69%,日变化表现为1~2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2 d的低消化率;(3)18℃组、23℃组和28℃组牙鲆幼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Dp)日变化分别为89.38%~93.39%、87.86%~93.82%和88.25%~93.34%,日变化表现为1~3 d的高消化率,之后有1~3 d的低消化率;(4)随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的平均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平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5)随着温度的升高,牙鲆幼鱼体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对牙鲆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为(22.89±12.60)g的牙鲆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控温循环水槽中进行中草药对牙鲆免疫力影响的试验.向基础饲料中添加的中草药含量分别为1%、3%和5%,经过15、30和45 d后分别取血清进行免疫指标的分析测定,取鱼表皮进行常规组织学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粘液细胞的数量变化.饲喂实验结束时通过背部肌肉...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研究了红鳍笛鲷幼鱼(体长37.40(±6.84)mm,体质量2.53(±1.30)g]的排空率与摄食率,以及在3种不同饵料(多齿蛇鲻肉糜、斑节对虾肉糜、海水鱼营养配合饲料)投喂下,其生长率、丰满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水鱼配合饲料投喂下,红鳍笛鲷幼鱼的胃含物(占体重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动为GCW=-0.472T+4.222 (R2=-0.72),胃排空率为每100 9体质量0.472g/h,日摄食量为每100 9体质量(湿重)22.62 9,对配合饲料的食物转换效率为6.85%.红鳍笛鲷幼鱼的摄食具有一定的周律性,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饲喂18 d后研究发现,投喂斑节对虾肉糜的红鳍笛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为1.58%/d,而投喂配合饲料组和蛇鲻肉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55%/d和1.22%/d.红鳍笛鲷幼鱼的丰满度在蛇鲻肉糜和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均有显著变化,而配合饲料组无显著变化.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的幼鱼成活率最高(90%),其他2种饲料投喂组受试鱼成活率较接近,分别为72.5%、75%.综合考虑,该生长期的红鳍笛鲷幼鱼适当投喂虾肉,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并保证在18:00时饱食为宜,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7.
眼斑拟石首鱼养殖全程的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饲养试验设计,以确定眼斑拟石首鱼全程饲养过程各阶段的适宜蛋白含量.试验鱼放养在1.5m×1.5 m×2.5 m的浮式海水网箱中,用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2.4%(1组)、38.3%(2组)、43.7%(3组)、49.0%(4组)、51.3%(5组)、53.5%(6组)的6种配合饲料,以鲜杂鱼作为对照组饲料(7组),连续饲喂幼鱼、小鱼、成鱼等不同阶段的眼斑拟石首鱼,每阶段试验时间为2个月,进行全程为期6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或过高均使眼斑拟石首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大,过低的蛋白含量还降低鱼体肥满度.综合生物学评价显示幼鱼、小鱼、成鱼3阶段养殖效果最好的试验组分别是4、3、2组.通过抛物线回归推算幼鱼、小鱼、成鱼阶段饲料最适蛋白含量分别是48.7%、44.0%、39.8%.鲜活饲料组的各项试验指标均不如试验最优组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牙鲆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豆油、鱼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实验饲料,蛋白质设置三水平:40%、46%、52%,能量设置三水平:1 256.1,1 465.5,1 674.8 kJ/100 g。经过62 d饲养牙鲆幼鱼,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并分析比较不同能量蛋白比的饲料对牙鲆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能量蛋白比分别为34.12 kJ/g、33.90 kJ/g、32.33 kJ/g时,增重率、蛋白质效率达到极大值,饲料系数达到极小值;能量蛋白比在31.72~36.81 kJ/g范围内,胃、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较强。牙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32.33~33.90 kJ/g。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黄鲶幼鱼(黄颡鱼)饲料中精氨酸的需求量,试验配制6种等氮、等脂饲料(蛋白质45%、脂质7%),分别含6个不同梯度的精氨酸,饲料干重从1.59%~3.30%,各组间约0.4%的增加量。选取体重为2.00±0.02 g的幼鱼,随机饲喂6组不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条幼鱼,喂料2次·d-1,试验为期84 d。结果表明,饲喂含精氨酸水平2.74%的饲料,幼鱼表现出最高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随着饲料精氨酸水平的提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下降。饲喂含精氨酸2.74%的饲料,幼鱼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成酶和溶菌酶活性、吞噬指数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均最高。各组黄颡鱼在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14 d内累计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日粮精氨酸水平特定生长率的二次回归分析表明,最佳的日粮精氨酸需要量为日粮的2.38%(相当于日粮蛋白质的5.29%)。所以,建议日粮精氨酸浓度应该设定在2.38%~2.74%,能够提高黄鲶幼鱼生长性能、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23.0±0.5)℃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重62.33 g±9.13 g)进行了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的代谢实验。实验用3种饲料P30、P40、P50,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7.95%、40.47%、50.00%(湿重),处理组T30和T40继分别投喂P30和P40饲料15 d后恢复投喂P50饲料5 d;对照组连续投喂P50饲料15 d。结果表明:蛋白质限制期间,T30和T40组牙鲆幼鱼的代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1 d各处理组的代谢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蛋白质限制期间各处理组牙鲆幼鱼的排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1 d各处理组的排氨率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5 d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