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情况,为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提供借鉴。【方法】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籼型水稻单株纯系品种广恢998、HR15、特B、湛B、双青B和II-32B的干种子,以各品种地面种子为对照,在相同条件下种植后,考察其后代(SP1~SP4代)主要经济性状(粒长、粒宽、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结实率)和农艺性状(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数、穗长)的表现及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6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种SP1代的大多数性状与各自地面对照差异不明显;而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则出现了正、反2个方向的强烈分离变异,各品种突变株主要性状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均值均远大于其对照,还出现了特大粒、特大穗等特殊突变体,变异类型极为丰富;SP3代的性状大体与SP2代相似,SP2代中的突变性状大多在SP3代中重现;至SP4代时,大部分变异性状已基本稳定。【结论】水稻干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空间诱变育种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水稻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搭载“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回归的豇豆品种“中豇1号”进行地面种植,观察其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sp,代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但出苗后植株生长势增强,开花期提前,生育期缩短;SP,代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等性状出现变异;SP:代性状变异仍得到充分表现;SP,代各农艺性状变异存在正负效应,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增加,sP,变异范围、变异系数都较sP:减小,较对照降低。各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4.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技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5.
粳稻盐粳188航天诱变SP2代的性状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以粳稻品种盐粳188经航天诱变后的SP2代单株为材料,研究SP2代的性状变异与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SP2代多数性状变异幅度大、突变频率高;剑叶因子、株高因子、熟期因子是影响性状综合表现的主要因子,并使后代群体出现多种类型变化和方向性分离;生育期、株高、剑叶宽、剑叶长、穗弯曲度、千粒重的诱导遗传力较高,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结实率的诱导遗传力较低;高遗传力性状与低遗传力性状间关系密切,剑叶宽、株高、生育期在高遗传力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在低遗传力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并构建了2个综合选择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间诱变处理福田菜心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在SP2代群体中出现了广谱性变异,变异幅度大,频率高,其性状变异频率达6.7%;通过调查植株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发现在株系间、单株间均有较大的差异;福田菜心在SP3代群体中出现性状变异频率相对下降,为1.7%,群体性状表现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3个茄子品种为材料,探讨卫星搭载对茄子SP1至SP4代的变异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茄子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明显。茄子的变异主要出现在SP2代。卫星搭载对茄子株高、最大叶面积、植株开展度及果实性状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茄子空间诱变育种的选育方法:即搭载种子应不少于500粒,SP1代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2代种植时应确保SP1留下的所有单株且群体不少于1 000株。选育重点在SP2代,SP2代只选择变异株进行留种,对入选的变异材料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3代及以后各世代,对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株系均采取单株留种,下一代每株系种植30株以上,直到选出稳定的优良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方法]2006年9月通过(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三个水稻品种干种子,经空间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考察了后代的遗传及变异情况.[结果]SP1代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P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变异频率高达4.09;.SP3代部分株系开始稳定.SP4代已经进入稳定状态, 筛选出的突变株系最高增产幅度达到29.8;,抗病性明显提高.[结论]水稻干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于后代,有望选育出水稻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出适合新疆气候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经过多年后代系谱选育,调查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参加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F1代出现变异单株;F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F3代个别株系开始稳定.F4代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从中筛选出结实率高、产量高,食味佳,整精米率高(抗爆腰),抗病性强的突变株系.[结论]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经空间诱变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1].经系谱选育,育成一个适合新疆干燥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抗爆腰型、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39号.  相似文献   

10.
用60Coγ射线与HNO2复合处理辣椒干种子,研究M2代的开花期、株高、单株果数、侧枝数4个性状的诱变效应以及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诱变效应相关性.结果表明,诱变剂在辣椒M2代株高,单株果数,开花期性状表现了生理损伤.数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3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70min,质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7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60min.M1代的发芽势,根长,成苗率损伤效应与M2代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相关不显著.M1代的株高损伤效应与M2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1.
玉米自交系的空间诱变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第二十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鲁原1423"玉米自交系,并对其后代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连续四代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SP1在出苗率及苗势上有明显的降低,播种后44 d的成活率仅有68.50%,从SP2代开始,随着世代的提高而增加;SP1代的株高、穗位高也普遍降低,在SP2代中出现了很高的变异株,变异范围明显大于对照;到SP4代时变异幅度已和对照接近,性状趋于稳定。处理后代的果穗性状会变劣,如出现果穗变短、变细、粒数减少的现象,后代株系果穗性状的变异范围基本上大于对照,这种现象在SP2、SP3代表现最为明显。SP3代的一些株系出现了不良的性状,如感染黑粉病、空秆、雄性不育,这对自交系的选育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杂交种的选育中,早代测配组合的平均产量虽然低于对照,但它们之间的性状差异很大,有可能产生优良的组合。卫星搭载会使玉米自交系的数量性状变化范围增大,变异类型增多,为育种增加了筛选机会,可以从中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航天7226"系的利用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12.
高空诱导对小麦诱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鲁麦 1 4号干种子 ,在 30~ 38km高空漂游 8h ,回收种植 ,并调查SP1、SP2 代的性状表现和SP2 代单株与SP3代均值的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 :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提高而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降低。性状变异不大 ;而SP2 代多种性状出现较大分离 ,SP2 代单株与SP3代株系均值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 ,认为高空诱变可以作为小麦诱变育种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稻空间诱变性状变异及育种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 ,回收返地种植 ,考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 ,结果表明 :SP1代的大多数性状与地面对照种差异不明显 ;SP2 和SP3代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强烈的分离变异 ;SP4代的大部分性状已基本稳定 ;SP5 和SP6 代的绝大部分性状已经稳定。通过空间诱变 ,选育出了“赣早籼 47号”、“V5 1 2 1”、“卫紫香糯”和VR系列恢复系。讨论了空间诱变育种的机理、特点、周期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航天诱变百子莲种子对其SP1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研究了4个百子莲品种种子经航天诱变后其种子生命力和SPI代生长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百子莲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有明显提高,除DB大花品种其发芽率与出苗率受空间条件抑制为0外;而对其SP1代生长情况的影响不很明显,其中BB的株高呈显著增高,DB早花的叶长、冠幅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航天诱变的番茄生长习性变化与其光合生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航天诱变技术,从有限生长习性的番茄亲本(10-3-2)中获得番茄无限生长突变体(M1),对该突变体2个不同世代(SP3和SP4)与其遗传背景亲本(CK)的植株产量、光合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与CK相比,突变体SP3、SP4的产量分别增加34.9%和34.4%;SP3、SP4与CK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虽然均为双峰曲线,但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在光合高峰期明显高于CK,而在早晚及中午午休时三者的净光合速率较接近。早晚突变体的气孔导度高于CK,中午二者较接近,但突变体2个世代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与CK没有明显差异。[结论]SP3和SP4的各项指标均比较接近,证实了航天诱变材料具有稳定快的特点,一般3-4代即可稳定。  相似文献   

16.
航天搭载对玉米自交系SP_1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诱变是创造变异的有效手段,通过卫星搭载3个玉米自交系干种子,研究其诱变当代(SP1)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航天辐射处理畸变率增大,生育期不同程度延长,主要株型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成苗率和成株率、主要雄穗性状和果穗性状等差异较大,表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SP1群体内各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表明航天搭载能创造丰富的变异,而其是否为遗传性变异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把小麦的总DNA导入油用向日葵自交系109B中,早代材料中表现出明显的孕性及其它农艺性状的分离。在134代已趋于稳定,在D5代获得了15个稳定的保持型品系和4个稳定的恢复型品系,生育期、株高、叶片数、盘径、茎粗等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花盘倾斜度则出现了2~4级的变异;粒重增加极为明显,最高增加了3倍,有的则略有减少;皮壳色由原来的黑灰条而分离为黑色乃至褐灰条等多种颜色;含油率有所下降,最多达11.3个百分点;植株的田间抗病性增强;对温光反应的敏感性降低。并有一些尚未稳定的材料正在进一步的选育中。这些都是不同于原受体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春大豆空间诱变性状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神州 1号”飞船搭载的 3个春大豆品种 (“赣豆 4号”、“93 -3 9”和“93 -81”)进行了室内发芽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与未搭载的相同品种相比 ,搭载后种子发芽势增强了 3 0~ 40个百分点 ,SP1 代全生育期缩短了 2~ 3d ,株高下降了 7.7~ 9.9cm ,单株总荚数有的增加 ( 4.0~ 1 0 .8荚 ) ,也有的下降 ( 3 .2荚 ) ;SP2 代的全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总荚数变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19.
棉花航天诱变的农艺性状变化及突变体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航天处理后代SP1、SP2和SP3在棉株生长发育、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从DNA水平上初步证明了航天诱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从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的冬小麦邯6172诱变SP2代群体中筛选出6个矮秆突变株,对各SP3株系株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矮秆突变性状在SP3能充分表达,6个突变株系株高范围在51.25~61.54 cm,较原始亲本降低了5.43~15.72 cm,降低幅度为8.11%~23.47%。方差分析各矮秆突变系与原始亲本的株高差异,结果显示均达极显著水平。SP3株高性状稳定株系比例较低,只有6172SP矮3株系内株高差异不显著,占观察突变系总数的16.67%,其余突变株系株高仍在分离。在以改良株高为目标的小麦航天诱变后代选育中,SP3代要注重田间性状观察,依不同变异群体性状表现,可分别采取以株系为单位混合收获和以单株收获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