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明确认识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本文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文章还指出限制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项基本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霞 《甘肃农业》2002,(10):15-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就显得更加紧迫.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和农民外出务工受阻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省农调队对全省30个县、180个村、1800户就甘肃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真正了解农民外出务工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原因,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开发、促使我省劳务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依靠传统作业的农民被剥离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河南省鹿邑县柏木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调查发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就业岗位不足、人力资本素质低、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小等现实问题。对症下药,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城乡对接;加强技能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等是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侯强龙 《吉林农业》2011,(3):15+17-15,17
农民在新形势下应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对知识技术要求的提高,这就迫使农民实现向知识技术型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迫使农民要广泛运用市场的优势,实现农业资源和农业技术的优化配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向市场型农民转变;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如果单纯的依靠体力劳动和进城务工来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话显然是不够的,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关键是内因,即农民自己,农村目前的剩余劳动力状况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实现两个转变:由转移剩余劳动力变为开拓剩余劳动力、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变为剩余劳动价值,农民也应该向开拓型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6.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把"生活宽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就要开辟各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下面主要谈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游钦  胡宇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49-445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农民视为理性的经济人,分析其进城的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来揭示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显得异常突出和严峻。充分认识和应用农业大于性规律,对于有效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昆明市官渡区中坝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应用农业大于性规律面临的机遇,并提出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健全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山丹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山丹县霍城镇劳动力培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已不再是农村的土地问题,而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考察和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弹性,对于拓宽劳动力就业渠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往只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进而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 ",致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分析了天津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指出存在着农村耕地连年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就业面狭窄、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由此提出其主要对策是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及构建天津特色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及有效管理机制,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入不同产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或转移.按照以上思路对2004~2020年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田刚 《甘肃农业》2003,(12):18-18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然而 ,传统的小农观念、有限的就业渠道、低下的农民文化素质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必须切实采取措施 ,实现农民敢出去、有去处、干得好、留得往 ,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关键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79-18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小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抓好农民增收,妥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做好农民工作的关键。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既有利于农民增收,也可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为此,本文在着重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四项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以期对推动"三农"问题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抓好农民增收,妥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做好农民工作的关键。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既有利于农民增收,也可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为此,本文在着重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4项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以期对推动"三农"问题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赵瑞香 《现代农业》2006,(12):69-7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突显,时至今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源源不断的流动大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城乡关系方面也要有一个相应的转变,即由限制农民进城到主动大量吸引农民进城转变,这是关系到国家现代化成败的历史性转变。近几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加速跨地区流动,我认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有多种渠道和途径,实践证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