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不同生育时期青贮玉米主要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青贮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获取高产、优质青贮玉米,于抽雄期、抽雄后10,20,30,40,50和60 d分别测定了北农青贮208和中北青贮410的干物质含量、生物产量、生物鲜重、中型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粗蛋白(CP)含量。结果表明:1)从抽雄期到抽雄后60 d,含水量不断下降,干物质含量不断上升。2)从抽雄期到抽雄后40 d,生物产量迅速增加,40~60d,变化不大。3)从抽雄期到抽雄后20 d,生物鲜重不断增加,在抽雄后20 d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4)从抽雄期到抽雄后20 d,NDF和ADF含量较高;从抽雄后20~30 d,NDF和ADF含量显著下降;30~60 d变化不大。5)粗蛋白含量在抽雄期最高,从抽雄期到抽雄后30 d,呈下降趋势;30~60 d变化不大。6)不同生育期的青贮玉米杂交种具有不同的最佳收获期,北农青贮208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抽雄后35~40 d,中北青贮410的最佳收获期是在抽雄后40~50 d。 相似文献
4.
5.
玉米品种北农青贮208因产量高、抗病性强、耐贮藏、适宜粮饲两用的特性,成为近年来温宿县青贮玉米种植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北农青贮208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农业科学》2017,(4)
【目的】研究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关系,为选育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相关农艺性状,在乳熟末期至腊熟初期采收全株玉米,测定相关品质性状,用DP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粗脂肪含量与分蘖数(r=0.744 1**)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淀粉含量与分蘖高、分蘖穗位高、穗数(r=0.860 5**、0.809 7**、0.721 3**)呈显著正相关,多蘖多穗性状有利于淀粉含量的提高。粗纤维含量与茎秆重、叶片重(r=0.674 0**、0.600 9**)呈显著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与茎秆重(r=0.835 8**、0.805 0**)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分蘖型青贮玉米品质显著优于单秆型青贮玉米,其粗脂肪、粗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单秆型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秆型青贮玉米品种。对品质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时,应重视分蘖多穗材料的选择,综合其他性状,协调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为使青贮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优质栽培,扩大推广面积,现以3个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明显,高油青贮品种高油115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专用型青贮品种龙育6号和粮饲兼用型品种中...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油茶的不同生长时期,即新梢生长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花期、休眠期,选取产量不同的3个油茶无性系XL67、XL1和CK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无性系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XL67明显高于XL1和CK;3个无性系的蒸腾速率以果实生长期最高,休眠期最低;XL67、XL1与CK的平均光补偿点分别为51.4、52.0、51.8μmol/(m2·s),平均光饱和点分别为570、552、521μmol/(m2·s);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3个油茶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XL1与CK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5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条件下,在玉米9叶期前,分3次采集玉米冠层图像,同步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玉米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分析了通过玉米冠层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的冠层覆盖度和10种色彩指数与玉米地上部于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氮积累量的关系,以逐步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玉米长势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氮积累量与冠层覆盖度和大部分色彩指数间呈显著相关,其中冠层覆盖度与长势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强,且大部分色彩指数与长势指标间呈非线性相关.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两个系列模型均能较准确地预测玉米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以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估算模型的预测效果,除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回归系数外,其余指标均好于基于冠层覆盖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但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氮高效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0~2001年,对陕西省近几年推广的玉米杂交种进行氮营养效率的初步鉴定,选出了氮营养效率有代表性的3个品种,在2004年对其品种间含氮率差异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前吸氮量大的陕单9号,在生育前期地上部各器官均具有最高的含氮率,而吐丝期前吸氮量少的豫玉22和掖单19,则具有相反的结果。吐丝期后,氮再转运能力强的陕单9号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下降幅度最大,而氮运转能力弱的豫玉22和掖单19则下降幅度较小。吐丝期后吸氮能力最弱的陕单9号在吐丝期时具有最高的含氮率。[结论]叶是最重要的吸收同化氮素的器官,穗在吐丝后是氮素再转运能力最强的器官。 相似文献
19.
20.
给出了一种利用分禾器、拨指与螺旋喂入器的配合来解决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难题的方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