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以来,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和杂交改良技术在我县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全县存栏各类杂交改良牛达到7000余头、为充分发挥杂交改良牛的杂种优势,探索尿素氨化稻草对杂交改良牛的增重效果,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6年9~12月在平江县种畜场进行了杂交改良黄牛育肥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购选本地杂交改良黄牛3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西×本杂)12头,短角牛与本地牛杂交一代(以下简称短×本杂)15头,本地黄牛3头,年龄均在18月龄至2周岁之间,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2.
<正> 本地黄牛属宣汉黄牛类型。中等成母牛平均重250公斤,公牛290公斤。1978~83年用肉牛冻精配种,获杂一代6200头,其中西门塔尔杂一代约占60%。西×杂和夏洛杂交牛都能适应当地山区饲养条件,初生重一般比本地牛多30%。24月龄杂交牛各体尺和体重都比本地牛  相似文献   

3.
1黄牛改良的历史与现状1.1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现年存栏黄牛10万余头,其中能繁母牛5万余头,为黄牛杂交改良提供了良好的母牛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曾在峨边、峨眉、金口河等县区开展过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试点工作。1998年,该市又在地方良种“峨边花牛”生产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重新启动黄牛品种改良生产。2000年,峨边、峨眉山两县市成为四川省肉牛项目县,黄牛品种改良生产掀起高潮。全市现建立县级牛改中心2个,乡镇牛改冷配站15个,村牛改点29个。据统计,至2003年上半年,累计黄牛品种改良1.8万头,其中黄牛冷配1.35万头;出生杂…  相似文献   

4.
建三江分局从1985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在全局15个农场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到1996年末,冻精配种共计71356头次,受胎58316头次,受胎率由1985年的43.6%提高到84.4%,累计产活犊牛34768头,现存栏27687头。为了全面了解全局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97年6~9月我们对全局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1西杂牛的体型及外貌特征西杂牛在体型上明显倾向于父本。表现出父本良好的兼用型:头短、额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紧凑,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行动迅速。母牛乳房发育良好,毛色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日本和牛冻精与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胎次、膘情和年龄接近,健康无病、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经产西杂、秦杂、奶杂和本地母牛150头,随分为工、Ⅱ、Ⅲ、Ⅳ和V5组,每组30头.Ⅰ、Ⅱ、Ⅲ、Ⅳ组的120头基础母牛选用日本和牛冻精授配改良,即:日本和牛冻精x;西门塔尔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西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秦川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秦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荷斯坦奶牛x;本地黄牛杂交组合(简称和奶杂组),日本和牛冻精x;本地黄牛(简称和杂组),V组为本地黄牛.测量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结果]表明:在初生、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数据中,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和和杂牛组与本地黄牛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和秦杂牛组、和西杂牛组、和奶杂牛组与和杂牛组差异显著(P<0.05),与本地黄牛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和秦杂牛、和西杂牛组合可作为本市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前,霞浦县内本地黄牛存栏近6000头,由于本地黄牛体形偏小,产肉性能低,不利于发展肉牛生产。1992年4月开始,在福建农林大学等有关部门支持下,用利木赞、丹麦红牛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十多年共配种本地黄牛2000多头次,产出杂交一代牛1500多头,其杂种一代(称“利杂”)在与本地黄牛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表现出生长快、  相似文献   

7.
<正> 本地黄牛属华北型,但体小、力弱、生长慢。1981年起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牛,到1987年底,已配4.4万头母牛,1981年受胎率42.3%,1987年达76.1%。现已产杂交牛2.5万头。 抽样测定了104头西杂一代牛体重、体尺,它们的毛色(多黄白,红白,头、尾尖及四肢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在高寒地区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互助县2006年引进中国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青海黄牛,2006~2008年改良青海黄牛2498头,其中受胎2020头,受胎率达到80.9%,繁活犊牛1898头,繁活率达到76%。据测定,西杂F1牛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分别为29.89kg、59.05kg、126.45kg、232.08kg、294.5kg,与同龄本地牛相比均有所提高,西杂F1牛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河北省承德地区从1974年开展黄牛改良工作,已15年,是以肉用夏洛来和乳肉役兼用的西门塔尔牛的冷冻精液为主,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与本地母牛配种进行改良,现已累计冻精配种36万头,受胎率达85.2%,已达部颁标准。1988年以来改良牛占全区总牛数的33.8%,提前2年超过国家规定牛群中改良牛比重占15%的要求。在改良牛中杂交1代牛占53.13%,2代占29.77%,3代以上(含3代)占17.1%。通过丰宁县的调查和测定证实,黄牛改良效果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以下5点:1.体重明显增加。经测试,改良牛体重比本地牛体重明显增加,特别是犊牛初生重,增加极为明显,夏杂2代和西杂3代6月龄体重增加也较明显。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县黄牛较多,占耕牛存栏的86.3%。为指导今后黄牛杂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寻求适合我县自然条件和生产力较高的杂文组合,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三年来我们使用海福特、夏洛来、辛地红,西门答尔等优良品种牛的冷冻精液与高安黄牛进行杂交,共配种4301头,受胎2160头(其中:1979年配种1006头,受胎383头,受胎率43.3%;1980年配种1739头,受胎883头,受  相似文献   

11.
经养牛专家,省、地、县各级科研部门提议,眉县家畜改良站与眉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合作,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黄牛改良课题组协作,1983年至1988年以来,先后从吉林省新华种牛场购进英国肉乳兼用型短角牛3头,改良本地黄牛。连续6年人工配种本地牛3392头,已产短杂一代、二代牛2051头。据初步观察及1988年西北农业大学黄牛改良  相似文献   

12.
汉源县自1979年开始建立黄牛改良人工授精冷配站,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至今已连续20多年从未间断。全县已建成冷配站(点)25个,其中固定冷配站17个,引进良种公牛16头,年杂交改良已达万头以上,为农民养牛增收1000多万元。西杂改良已在全县推广普及,改良成效显著,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全县牛存栏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1998年又开始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夏洛莱、利木赞、皮尔蒙特和海伏特4个品种冻精与高代西杂母牛分别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改良效果十分显著,18月龄三杂肉牛体重可达450kg以上,经屠宰测定,各种指标都优于西杂牛,…  相似文献   

13.
宣汉县1978年开始采用西门塔尔牛的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2年止,已有存栏杂交牛3243头,其中母牛1333头。由于山区耕地面积少,牛的利用率太低,一年仅有20—30天的使役时间,大部时间养的是空闲牛,经济收入少,影响农民的养牛积极性,耕牛的发展速度很慢,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日本和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膘情和胎次等基本资料相近的西杂、秦杂和本地母牛共200头,随机分成四组.A组50头为日本和牛冻精+西门塔尔+本地黄牛杂交(和西杂组);B组50头为日本和牛冻精+秦川+本地黄牛杂交(和秦杂组);C组50头为日本和牛冻精+本地黄牛(和杂组);D组50头为本地黄牛,对比分析四组牛群的在初生、半年、一年后的体重数据.结果:前两组牛群的受胎率、产犊数以及产犊成活率等与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牛群的受胎率分别是80%、84%、70%以及66%,和西杂牛数值最高,而本地黄牛的牛犊成活率达到了100%;前两组牛群的牛犊在初生、半年后和一年后的体重数据与后两组牛群的牛犊体重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西杂牛组数据最优,其三个阶段中结果分别为(43.1±4.2)kg、(203.8±8.3)kg、(300.2±13.1)kg.本地黄牛组数据最差,其三个阶段中结果分别为(21.0±2.3)kg、(161.5±6.5)kg、(224.3±8.7)kg.结论:应用日本和牛冻精+秦川/西门塔尔+本地黄牛方式能够有效的达到黄牛改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 基本概况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 ,国土面积 2 0 91公顷 ,耕地 2 30万公顷 ,辖 2 5个乡镇、5 73个村民委员会 ,总人口 115 .5万 ,其中农业人口 10 3.7万。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甘薯、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棉花等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自1986年县委、县政府便立足县情 ,一边引导农民搞好家庭种植业 ,一边积极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 (我县 1976年开始引进秦川牛改良 ,至 1986年 ,90 %的本地黄牛为秦川牛杂交后代 ) ,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至2 0 0 1年底全县存栏黄牛 36 .3万头 ,其中西杂牛 2 6 .…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砀山县引用西门塔尔牛的冻精对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试验,到目前为止冻精配种7万多头,产活犊牛5.3万头。实践证明,西杂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西杂一代18月龄平均体重327.0千克,比本地牛的188.1  相似文献   

17.
<正> 牡丹江市从1976年开始,引进肉用型利木赞冻精,在我市的9个县(区)市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到1989年末,冻精配种共171856头次,受胎138516头次,平均受胎率80.6%;累计产活犊牛81235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47100头,其中杂1代为28300头,占60.1%;杂2代为14100头,占29.9%;杂3代为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黄牛改良工作自1976年开展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以来,全省共配种三万余头,已生各种杂种小牛一万余头.杂种牛一般都比本地牛生长快,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牛,生长发育似乎也有差异.为了选出较好的牛的杂交组合找出在我省现有自然条件下比较合适的肉牛肥育方法,充分利用草山、草坡的天然牧草,补饲少量精料,要求杂种牛生后只过一个冬达到出栏体重,从而加快牛群周转,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出口,巩固我省肉牛杂交改良成  相似文献   

19.
自1979年以来,新宁县全面推广牛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坚持以西门塔尔,短角牛为主要品种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冻配黄牛8.83万头,繁殖杂交改良牛6.96万头.黄牛改良工作的进展,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存栏黄牛近20万头,年出栏率均在30%左右,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近20年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推广牛冻精配种技术,我们已探索出一套提高冻配受胎率的综合技术,使受胎率逐年提高,由开始试点的22.5%提高到目前的86%,全县平均达83%.但近年来,由于项目投入资金的不断减少,液氮、冻精、运输费用成本提高,牛品种改良社会经济效益增大,冻配需求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湘西黄牛与西本杂牛体尺体重测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改良我县本地黄牛,杂交牛各种生产性能均有明显的改良效果。2007年6月份,我们在永顺县大坝乡、羊峰山农垦场、首车镇伴湖村、灵溪镇泽树村,进行了湘西黄牛与西×本杂交牛的体尺随机抽样测定并进行体重估算的对比工作,从体尺各指标测定对比上看,西×本杂的肉用体形较本地牛明显差异,经均数t检验体斜长、胸围差异极显著,初生体高差异极显著,2岁体高差异显著;通过体尺估测体重数据对比,体重平均数初生西本杂比本地黄牛重11.17kg,2岁西×本杂比本地黄牛重85kg,经过均数t检验,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