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索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病原菌后叶片中几个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为抗病品种选择及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5个毛葡萄野生株系(香山二号、香山五号、香山七号、西坡一号、春莓一号)、1个毛葡萄与欧亚种杂交后代(741)和两个欧美杂种(醉人香、H-Norris)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葡萄霜霉病病原菌诱导下其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后,各品种第1、2dSOD活性均有小幅上升,第3、4d开始下降;各品种接菌后第1 d POD活性均有小幅上升,但从第2d起,醉人香和H-Norris的POD活性开始下降,而5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及杂交后代741的POD活性在接种后第2d继续上升到一个高峰;各品种接种后其叶片内CAT活性从接种后第1~5 d均呈下降趋势.[结论]POD活性与葡萄抗霜霉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OD活性可作为鉴别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22个葡萄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了22个葡萄品种的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22个品种共电泳出6种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酶谱类型17种,表明POD同工酶酶谱不能将22个葡萄品种鉴别区分,每种过氧化酶酶谱类型具3~5条酶带;Rf为0.6089的酶带为22个葡萄品种共有的特征谱带;Rf为0.3333酶带,为感或中感霜霉病的品种的特征谱带;Rf为0.2978、0.2661和0.4455的酶带,为抗或中抗霜霉病品种的特征谱带;SPSS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为五大类群:第一、二类群为森田尼无核、无核8611等12个欧亚品种,表现感至中感霜霉病;第三、四、五类群为超藤、饭刚黑、巨峰等10个欧美杂交种,表现抗至中抗霜霉病。此结果与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接种鉴定相一致。用POD同工酶特征谱带鉴定葡萄品种抗感霜霉病类型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作为葡萄品种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葡萄体内苯丙烷代谢与其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合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对不同抗病类型的葡萄品种受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侵染后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绿原酸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AL活性与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伴随PAL的变化,绿原酸和木质素两种物质在抗病品种中积累的速度和量也远大于感病品种,表明由PAL控制的苯丙烷代谢是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给葡萄抗霜霉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田间调查结合室内接种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测定接种葡萄霜霉病菌后,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及SA、H_2O_2、JA含量的变化;观察喷施SA、H_2O_2、JA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影响,明确萄萄抵御霜霉病菌侵染的生理生化防卫反应。结果表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的POD、CAT活性在接种病菌后迅速增强;不同品种的SA、H2O2含量在接种病原菌后与对照相比都有明显升高,抗病品种升高出现早、生成量更高;不同品种叶片JA含量较对照虽有增加,但品种间无差异显著性;水杨酸、茉莉酸、过氧化氢有助于增强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水杨酸增强抗性较为明显,抗性增强44.87%。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抗感霜霉病的葡萄品种高妻、夏黑、红地球及瑞比尔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研究葡萄生单轴霉菌侵染后不同葡萄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葡萄生单轴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品种POD、PPO、PAL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明显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较感病和高感品种上升快且维持较高活性水平,抗性品种酶活性均出现2个高峰,第1个酶活性高峰较感病品种出现得早;抗病品种CAT和PAL活性较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更大,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
对3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接种白粉菌前后,其POD、PPO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POD活性免疫品种最高,高感品种最低;接种后三者POD活性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免疫与高感品种接种1d后POD活性最高,中抗品种接种2d后POD活性最高.3个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前PPO活性无明显差异,免疫、中抗、高感品种分别在接种1d、2d、3d后,其PPO活性最高,且高感品种PPO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小麦叶片POD同工酶共出现5条酶带,免疫品种接种前后无酶带数目增减,只有一些酶带活性变化,中抗品种接种1d新增1条酶带e5,高感品种接种1d酶带e3缺失;PPO同工酶共出现8条酶带,接种1d时均有不同酶带缺失,接种5d时高感品种的PPO同工酶谱带新增1条酶带且E5和E8酶带变宽.  相似文献   

7.
筛选抗霜霉病的葡萄品种可为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为了探讨葡萄抗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同抗性的葡萄品种贝达(高抗)、红地球(感病)和无核白鸡心(高感)为材料,分别测定接种霜霉病菌前后不同时期的防御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接种霜霉病菌的各葡萄品种防御酶活性差异不大;接种后,防御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不同抗性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接种后第1天,贝达和无核白鸡心CAT活性达到最大值,酶活性上升分别为0.79倍和0.26倍;接种后第3天,各葡萄品种POD、SOD、PPO和PAL活性达到最大值;贝达在接种后第3天PPO活性达24.7 U·g~(-1) FW·min~(-1),酶活性升高最大,为1.29倍。高抗品种贝达的酶活性一直高于感病品种红地球和高感品种无核白鸡心,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能够诱导植物体内酶活性升高,并且高抗品种酶活性提升幅度更大,能够在接种后11 d内维持较高酶活性。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葡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下降,高抗品种的叶绿素可变荧光(Fv)、光系统Ⅱ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Fv/Fo)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和高感品种。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破坏了叶绿素的合成,高抗品种叶绿素的合成能力以及抵御致病毒素的能力强于感病品种;高抗品种具有更高的光能捕获能力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不同抗盐性的黄瓜品种在盐胁迫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的变化规律,选中农12号和津优1号黄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2个黄瓜品种的POD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2个黄瓜品种的POD活性均有显著升高作用,且耐盐品种中农12号POD活性升高幅度较大。由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可知,盐胁迫后,2个品种间POD同工酶酶带数目相同,均比对照增加2条酶带,酶带位点(Rf值)有一定差异,但是增加酶带位点的位置相似;2个品种比较,盐胁迫可使耐盐品种中农12号POD同工酶酶带颜色达深或极深,而盐敏感品种津优1号酶带颜色达中等或深。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POD活性及同工酶酶带颜色与黄瓜抗盐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POD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旸  裴冬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59-1761
研究了0.4 mol/L氯化钠(NaCl)处理后4个河南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幼苗根和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在盐胁迫处理后,根和叶中的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无论是对照还是盐胁迫处理,根中的POD活性都要高于其叶中的POD活性。POD同工酶酶谱在不同小麦品种间的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性,根中的POD同工酶酶带总体染色比叶中深;经盐胁迫处理后,根和叶中的酶带颜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的根、茎、叶内过氧化物酶(POD)及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比色法测POD酶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POD同工酶的比较。【结果】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叶部POD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烟草接菌后,根、茎、叶内的POD活性均在第3天升至最高,而叶内比对照增高了29.67%。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烟草接菌后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的数目、种类和各条的相对活性上表现出差异。【结论】POD作为植物的保护酶类,随植物抵抗疾病的过程变化而变化,故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锰胁迫对大豆幼苗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不同品种大豆在锰毒害下的一些遗传特性和基因差异的本质原因。研究不同锰浓度(0~120mg/L)对大豆幼苗水栽培,苗龄10d的根系、茎部以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随锰浓度的提高,大豆幼苗的根系、茎部以及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器官POD同工酶酶谱对锰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根系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茎部与叶片的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较稳定。[结论]大豆幼苗不同器官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若干桑品种过氧化物酶酶谱和部分品种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若干有代表性的桑树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其酶活进行研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和酶活性比较结果表明:(1)同工酶酶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品种间的系谱进行关系,但尚涌肯定是否反映品种抗逆性的大小;(2)品种抗逆性的强弱与酶活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利用7个酒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感病性酒葡萄品种霜霉病的发生情况及霞多丽品种叶片内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对霜霉病完全免疫的酒葡萄品种,但不同酒葡萄品种间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贝特和SV6059属低感品种,感病较重的品种有霞多丽、伏罗西,而华北264、夏夫拉尼、品丽珠感病性中等。随着发病程度逐渐加重,葡萄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罗布麻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罗布麻POD同工酶谱进行比较分析,为该地区罗布麻的育种利用及亲缘关系的鉴定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内蒙古通辽、巴彦淖尔、包头3个地区罗布麻子叶期叶、茎、根的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内蒙古3个地区罗布麻苗期叶、茎、根POD同工酶酶带的位置、数目和强弱均存在一定的差异。3个地区罗布麻叶、茎、根POD同工酶酶谱共有44条带,可明显划分为1和2区,其中强带集中在2区,占总强带的79%;而中强带和弱带主要集中在1区,分别占中强带和弱带总数的75%。[结论]内蒙古3个地区罗布麻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以8个广泛种植的番茄品种为材料,对番茄苗期叶和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活、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杂9号叶酶活性最高,中杂11号叶酶活性最弱,叶酶活均高于茎酶活;叶片共出现4条酶带,不同品种酶带数为2~4条,不同品种茎的酶带数均出现2条.根据酶谱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8个番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UV-B辐射对拟南芥POD、S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哥伦比亚生态型(Columbia-0)的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其POD、SOD同工酶对不同剂量UV-B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POD和SOD同工酶活性与UV-B辐射的剂量关系密切.POD、SOD同工酶活性在低剂量UV-B辐射时呈增加趋势,在中、高剂量UV-B辐射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在UV-B胁迫下,POD同工酶酶带没有发生变化;SOD同工酶酶带在胁迫下,出现了新的酶带(SOD4、SOD5).说明拟南芥在受到低剂量的UV-B胁迫下,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保护系统来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受到较高剂量的UV-B胁迫时,会破坏植物的保护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孟志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54-7455
为选育月季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月季抗黑斑病品种月亮花、日晖和感病品种洛神、金石竹、茶香为材料,研究了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与月季抗黑斑病的关系。正常叶片中,抗病品种的3种酶活性均比感病品种高,同一品种嫩叶的酶活性高于老叶。月季感染黑斑病后,3种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茶香的上升幅度大于其他感病品种。与老叶相比,感病后病叶的SOD、POD、PPO分别上升49.83%,280.00%和700.00%。月季抗黑斑病与正常叶片中SOD、POD、PPO的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6个剂量氩离子处理条件下北方粳稻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POD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随氩离子诱变剂量的增加,3个水稻品种根系POD活性的值都明显高于对照,在3000剂量时的POD值最大。在处理剂量范围内,POD活性随剂量的变化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有一定的波动性。而且农大7各处理酶谱活性差别最大,秋田小町和农大13酶谱差别较小,但在3000系数剂量下酶带有不同程度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对弱光敏感型的黄瓜自交系Q12和耐弱光能力强的Q20进行了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变化、幼苗叶片膜系统稳定性及几种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后,两种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为降低,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下降。但是耐弱光自交系Q20下降较少,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POD活力增强较多,CAT活力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