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浙江淳安新安江开发公司封山育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国营林场22475.53hm~3荒山迹地,封山育林30年,现有天然次生林总蓄积量135万m~3,年总生长率8.07%,活立木直接经济价值2.25亿元。到1987年止公司已获中间利用净收入2135万元。近20年累计天然次生林比无林地多涵蓄水10亿m~3,每年进入水库的泥沙量减少80%,对调节水库水源、延长发电年限、纯洁水质都起到良好作用。公司长期实施的5项管护技术,把封山育林提高到科学经营水平,在千岛湖区成功地建立了森林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2.
建德市新安江林场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防护林林场,以水源涵养为主,保护新安江水库,结合经营用材林。全场有林地中防护林面积占52%。库区防护林多是原有植被遭人为破坏后经封山育林形成的针阔混交林。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浙江省库区防护林经营利用均仿铲用材林经营,极有可能导致全省库区大面积欠林的重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抽样面积为0.06hm~2的458个正方形固定样地以及177株解析木、840株测高样木的调研,经统计分析得出姥山界首等16个林场现有天然次生林总蓄积1351563m~3,年总生长率8.07%,天然次生林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87.057m~3/hm~2,比浙江省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31.050m~3/hm~2高出1.80倍。这表明新安江水库库区周围的水热条件优越,封山育林管护技术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次生林改造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林场35168hm~2,28年来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恢复了森林,森林覆盖率由1963年的23.8%提高到66.2%。从1970年起,在龙川渔林场开展了次生林改造,面积207.6hm~2,与此同时,进行对比试验。1985、1988年实测结果表明:形成了3个混交类型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类型,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了生态条件,增加了中间收入,为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增添了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植被,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最有效的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在分析了封山育林在古浪这个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封山育林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古浪水源涵养林区实施封山育林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嵩明县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白邑、阿子营、大哨3个乡,地处昆明市北部,属松华坝水库源头。国土面积540.2km^2,径流面积553.8km^2,年产水量约2亿m^3,占松华坝水库(昆明市区主要饮用水来源)蓄水量的90%和滇池年交换量的42%,是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和滇池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浙江淳安千岛湖地区经过30年的封山育林,恢复了森林植被,使该区的山、水、林、岛融为一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保护了鸟兽资源,湖水清澈,湖上出现奇特雾景,为风景区自然美增添光彩。本文还初步评价了千岛湖区森林景观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机抽取50株马尾松解析木,经F检验,浙江省松立木二元材积表(二),适用于千岛湖封山育林地区。  相似文献   

9.
封山育林的马尾松群落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闽中山区的6年生封山育林群的生物量和水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形成以马尾松为主的多层次群落具有较高水源涵养功能,林分总水源涵养量为2128.25t/hm2,比荒山增加241.01t/hm2,但略低于人工马尾松林(2202.12t/hm2),其中以林下植被层和土壤层为主体.因此,在经济经济实力不足的地区,推广封山育林技术,及时绿化荒山,将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在千岛湖区2.25万hm~2荒山迹地封山育林30年管护技术的研究总结。由于实施了及时建立管护机构,搞好规划设计,全面封山管护,适时抚育改造和建立森林防火体系等5项配套的管护技术,千岛湖区的封山育林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之后,首先在水库周围进行封山育林,然后逐步推广。现在淳安县推广面积已达65869hm~2。实践证明:封山育林成本低,绿化速度快,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营林技术措施对红脂大小蠹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停止割脂、封山育林、抚育管理、降低油松在林分中的比率4种营林技术措施对控制红脂大小蠹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停止割脂后第3年有虫株率下降42.72%、株均虫口减少49.37%,封山育林后第3年有虫株率下降78.68%、株均虫口减少54.89%,抚育措施对该虫的危害影响较小;混交林与纯林比较,当油松在林分结构中的比例低于40%时,第3年有虫株率下降5.91%~26.27%、株均虫口平均减少6.44%~34.6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封山育林的概念、优点、规划、方式和措施的探讨,详尽的叙述了如何进行封山育林工程建设的具体方法和要求,明确了封山育林的具体步骤,从而达到了封山育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严重侵蚀红壤封禁管理后土壤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采取人工施肥、补植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措施对福建长汀河田严重侵蚀红壤进行治理 (称封禁管理 ) ,对治理后的林地及对照的土壤持水性能、抗蚀性能、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治理后土壤的持水性能和抗蚀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土壤养分贮量和速效性养分供应强度亦得到明显改善 ,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 ,土壤水解性酶、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得到显著加强 ,但它们的绝对数值与正常的土壤相比都还较小 .表明采用封禁管理进行治理是改良严重侵蚀红壤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也说明严重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吕梁林局下李林场封育林区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有效地促进森林植被恢复并保护物种多样性,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及物种数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垂直结构;封山育林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封育后林下的土壤含水量和腐殖质含量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植被的群落学特征,从生活型谱、叶型谱、光照生态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谱和优势植物等群落特征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水湿条件有所改善,群落正向地带性植被—半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从物种多样性来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均有很大的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性增强,且破坏后修复能力增强。结果说明封山育林措施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很好措施之一。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李品荣等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相似文献   

17.
新安江开发公司不同林地类型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对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林地范围的不同林地类型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天然阔叶林综合效益最高,封山育林这一经营措施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