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2.
3.
4.
蘑菇质地柔嫩细致,色泽洁白纯净,营养丰富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因蘑菇水分含量高,组织柔嫩,表面无保护结构,所以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较剧烈,易受病菌侵染和机械损伤引起腐烂变质,蘑菇在常温条件下采后 2天内即变色、变质、开伞,降低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笔者根据蘑菇采后的生物学特性,首先采用低温抑制呼吸和蒸腾作用,延缓生理衰老速度,且低温能抑制引起蘑菇变色的邻二酚氧化酶的活动性,而抑制褐变;同时采取极低O2 浓度和高CO2 浓度,进一步抑制呼吸,阻止蘑菇的开伞、变褐,明显提高保鲜效果。采用该法可使蘑菇… 相似文献
5.
6.
浆果属于不耐运输的易腐果品,甚至在现代化冷库内也不可能使其保鲜。对所有浆果,包括草莓在内,只有采用冷冻方式才能长期贮藏。众所周知,草莓浆果组织在冷冻过程中会遭到明显的破坏,细胞壁发生破裂,原生质部分脱水,等等。在长期贮藏中,见到冷冻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有明显的活功。这种活动导致水分从液泡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研究出连续快速热烫和冷却贮藏蘑菇新工艺、该工艺要点是:将采摘后不超过24小时的新鲜蘑菇热烫2分钟,并在热烫后的3分钟内将蘑菇冷却到4.4℃,然后包在放有盐水的塑料袋中。溶液值大约pH在4.4,但可根据需要调节,成品推荐贮藏温度为1.1℃,其冷藏货架期为90天。经快速热烫贮藏的蘑菇色泽较白,菇体比罐藏或冷冻蘑 相似文献
8.
鲜蘑菇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常会出现品质下降,从以往实验分析看,主要起因于微生物,生理生化变化及环境因素。笔者于1983年对新鲜蘑菇的水分、可溶糖、游离氨基酸、可溶蛋白质、核苷酸、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乙醇、甲醛等成份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发现许多因素具有相关性。本文就部分实验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不同冻藏条件下蕨菜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氨基酸态氮)、持水能力、质地特性以及感官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上升,维生素C的损失率上升,持水能力、质地特性以及感官指标下降,氨基酸态氮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国内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概况我国的双孢蘑菇栽培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推广,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产区在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上海等,90年代初开始,实现了“南菇北移”的技术革新,河北、山 相似文献
12.
13.
14.
双孢蘑菇是市民菜篮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花色品种,消费量逐年递增。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作为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其利用后的培养料还可作为有机肥进行再次开发,是食用菌栽培在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中的充分体现,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有效、合理、高效创造农作物秸秆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双孢蘑菇栽培的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浓度为0.8%的柠檬酸、0.04%的亚硫酸钠、0.1%的抗坏血酸及0.1%的苯甲酸作为保鲜剂处理双孢蘑菇,测定不同贮藏时期双孢蘑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保鲜剂处理的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不同,用柠檬酸和亚硫酸钠处理的酶活性相对较低,用抗坏血酸处理的在前12 d酶活性相对较低,但12 d后酶活性升高;而苯甲酸处理的前期酶活性较高,在16 d后降至最低。不同保鲜剂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到12 d后开始增加,到第16天达到最高。不同保鲜剂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从第8天后的变化没有规律。 相似文献
16.
红子果实的肉质果壁是由托附杯借细胞体积增大发育而来。成熟果壁细胞不含有淀粉粒,但具有大量单宁细胞。速冻果果壁细胞间隙和细胞内有许多小冰晶体,细胞受损害小。缓冻果的胞间冰晶体大而数量少,细胞受损程度大。 相似文献
17.
分离的菊花周缘嵌合品种(“ApricotMarble”)的茎尖用冷冻保护剂保护和冷冻。从常规茎尖再生而来的植株99%花色正常,相反,由冷冻茎尖再生的植株70%开粉色花,代替了原来的杏色花,粉色的花瓣表皮中含有花青苷,但表皮和叶肉中都不含类胡萝卜素,这表明由解冻茎尖而来的许多芽的起源不定,是由茎尖的表皮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环境可以抑制双孢蘑菇的水分丢失、感官品质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和褐变等现象的发生。当相对湿度为95%时,双孢蘑菇较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5℃。 相似文献
20.
软儿梨冷冻贮藏过程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鲜、冷冻以及解冻后褐变3个时期软儿梨果肉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初步探讨了软儿梨果实采后冷冻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新鲜期0.88μg/g到褐变后1.58 μg/g;冷冻时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新鲜时期呈大幅度增长,但在褐变后活性降至最低;丙二醛含量随着贮藏时期的变化呈上升趋势,褐变后达到1.03×10-3μmol/g;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由新鲜期82.73%上升到褐变期98.1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