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以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选育的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巨胚稻TgeB和非巨胚对照TB糙米为材料,对两者发芽过程中GABA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巨胚稻和非巨胚稻糙米的GABA含量都呈增长趋势,但巨胚稻GABA含量高于非巨胚稻;巨胚稻GABA含量在催芽45 h时达到最大,含量为617 mg·kg-1。本文还总结得出巨胚稻发芽糙米生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以通过杂交选育的6个巨胚稻恢复系品系FgeR1、FgeR2、FgeR3、FgeR4、FgeR5和FgeR6及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恢复系明恢86geR(Mge86R)为材料,非巨胚稻明恢86(M86)为对照,分析其农艺、产量、糙米及胚性状。结果表明,通过辐照诱变获得的巨胚稻Mge86R主要农艺性状与M86较为相似,而通过杂交选育的巨胚稻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M86差异较大;7个巨胚稻恢复系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一定差异,理论产量也有高有低,其中FgeR3、FgeR4和FgeR5产量水平与M86相当;巨胚稻恢复系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都大大提高,巨胚稻绝对胚重是M86的2.05-2.73倍,相对胚重是M86的1.92-2.97倍。  相似文献   

3.
巨胚龙特浦B糙米性状与蛋白质成分分析(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了巨胚龙特浦B和龙特浦B的糙米蛋白质,脂肪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巨龙特浦B与龙特浦B比较,糙米的蛋白质含量从9.00%提高到9.60%。增加了6.70%;脂肪含量从2.50%提高到5.06%,增加了102.40%。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有16种含量有提高,0.29 ̄30.36%,其中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等4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1.83%,5.99%、5.45%和5.94%。  相似文献   

4.
高营养功能性巨胚稻米研究初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巨胚稻的胚部大小和重量都明显超过普通稻米的胚,其胚重占糙米重的7%,而普通稻米的胚重占其糙米重的1.84%,巨胚稻胚重是普通稻胚重的2.45倍.不仅如此,巨胚稻糙米的营养绝大部分高于普通稻糙米的营养(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如VE比CK增加41%,VB1比CK增加8%,VB2比CK减少3%,VPP比CK增加19%,Ca比CK增加28%,Zn比CK增加58%,P比CK增加112%.着重研究了巨胚稻糙米的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及在攀西高原稻区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通过对西巨胚1号、合系22-2、昌米011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分蘖力、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播期、播量、栽插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西巨胚1号在攀西高原稻区种植中表现出胚大、米质较优、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攀西高原地区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为60~75 kg/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早施分蘖肥,重施基肥,补施穗粒肥,科学灌水,注意病、虫、草、鸟害防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改进西巨胚1号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巨胚功能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巨胚稻米具有降血压、治疗癫痫病等功效,是水稻品质改良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诱变和杂交转育技术,已经育成了“Haim inori”、“巨胚1号”、“6601”、“W 025”、“伽马-1”、“龙特浦geA”和“98-14geA”等10余个巨胚水稻品种(系),并摸索出了巨胚稻的栽培调控管理措施。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氨基酸组成分析,富集后巨胚稻米的GABA含量达到3500-4000mg/100g,其它许多营养成分也比普通稻米高。水稻巨胚受一隐性基因控制,控制稻米巨胚的3个等位基因gem、ge、ges已被定位在水稻第7染色体上,多个与胚大小有关的QTL也被检测。对巨胚稻米GABA的富集条件、加工工艺、市场开发前景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提高粳型巨胚稻幼苗素质的方法,用PEG 6000配制成0,5%,10%,15%,20%,25%等6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对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种子进行水分胁迫,用粳稻合系22-2(小胚)作对照,研究部分幼苗素质性状,试验方法不同,其结果差异较大:清水引发PEG液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不利于幼苗生长,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幼苗生长势变弱,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SOD活性在轻度、中度胁迫下上升,严重水分胁迫下呈下降趋势; PEG引发清水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在PEG质量浓度15%以下时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溶性蛋白降低,SOD活性和根系活力升高,浓度高于15%后对幼苗生长、SOD活性和根系活力有抑制作用。西巨胚1号经5%~15%的PEG溶液引发24h后再用清水培养的水分胁迫处理下幼苗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巨胚稻属于特种功能稻,其胚比普通稻胚大2-3倍,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本文就巨胚稻种质的发现、巨胚基因的遗传研究与巨胚稻的育种应用、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和加工开发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巨胚稻及其加工产品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育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育成的3种巨胚稻与其亲本糙米中GABA、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育成巨胚稻糙米的GABA含量约为常规非巨胚稻的4倍,且高于其巨胚稻亲本的GABA含量;与常规非巨胚稻相比,巨胚稻糙米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增幅分别达51.85%、26.24%和23.75%;育成巨胚稻与其巨胚稻亲本间的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育成的3种巨胚稻与其亲本糙米中GABA、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育成巨胚稻糙米的GABA含量约为常规非巨胚稻的4倍,且高于其巨胚稻亲本的GABA含量;与常规非巨胚稻相比,巨胚稻糙米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增幅分别达51.85%、26.24%和23.75%;育成巨胚稻与其巨胚稻亲本间的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240个株系组成的TD70(粳稻)/Kasalath(籼稻)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其千粒重按≤25.0g、25.1~30.0 g、30.1~35.0 g、35.1~40.0 g、≥40.1 g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进行粒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RIL群体中,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4个性状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不同的千粒重范围内,粒型性状对千粒重作用的大小顺序不同。当千粒重≤25.0 g时,粒重的增加主要是靠增加粒长和粒厚,随着粒重的增加,粒长对粒重的作用逐渐变小,而粒宽和粒厚的作用逐渐增大,尤其当千粒重在35.1 g以上时,粒重的增加主要依靠粒宽和粒厚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其次为谷粒性状.在产量与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上,少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控制水稻粒形和千粒质量的QTL位点,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有利资源。【方法】以水稻大粒品种大粒稻和小粒品种东北小粒种杂交获得的256个单株F2群体为材料,利用124对亲本间多态性SSR标记对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质量等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F2群体粒形性状均呈现连续变异的双峰分布,且粒长、长宽比和千粒质量分布均偏向于大粒亲本。相关分析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共检测到17个QTL位点,与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质量有关的QTL位点分别为6,3,5和3个,分布于水稻第2、3、4、5、9、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4%~18%。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位点有4个,分别为qGL-2-1、qGW-2-2、qGW-2-3和qL/W-2-1,其中qGW-2-2、qGW-2-3和qL/W-2-1与克隆的粒宽基因GW2在同一区间内,可能为同一基因,qGL-2-1可能是新的控制粒形的主效QTL位点;其余贡献率小于10%的位点也可能有新位点。【结论】检测到的QTLs具有稳定性,可用于控制水稻粒形性状表现的基因精细定位及克隆。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粒重是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之一,增加粒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现阶段有关水稻粒重的遗传效应特点,粒重与粒型及稻米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粒重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与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粒重基因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加强开发易受多环境因素影响、效应较小的千粒重QTL,挖掘与水稻其他性状如抽穗期、稻米品质等相关联的粒重QTL等方法将是提高水稻育种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水稻粒形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形不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要素,还与稻米的外观品质密切相关,是决定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粒形的遗传研究日趋深入,目前已有数十个控制水稻粒形的基因被克隆。本文概述了水稻粒形遗传研究主要进展,同时也指出了水稻粒形遗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粒形遗传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其中水稻F1单株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4.5%,达极显著水平,群体超亲优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