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所称“站外冷配”是指饲养户不把发情母牛牵到冷配站(点)配种,而请输精员上门冷配的技术服务项目。晋江市开展母牛站外冷配已有十多年历史,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若干提高受胎率的技术措施,使站外冷配平均受胎率从十多年前的62%提高到现在的83%。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2.
曲靖市是养牛业大市,但由于所建牛改冷配站点少,到2004年仅有72个。近年来,为扩大配种业务,服务畜主,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电话的运用,站外冷配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即使在较远的地方也开展了母牛的冷配工作。笔者对曲靖开展站外冷配服务3年以上的卡朗、娜姑和马鸣3个站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湘乡市大力推广牛人工授精冷配技术,为本地牛品种改良和养牛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5月间,笔者对湘乡12个冷配站和15户养牛户进行专题调查时,发现在推广过程中有消毒意识不强、配种受胎率不高和最佳授精时间把握不准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严格规范操作技术规程、加强各级冷配站建设和加强冷配技术培训等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冷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搞好冷配,提高冷配受胎率,扩大冷配复盖率,是秦川牛保种的关键。4年多来,我站通过签订冷配予约合同和保配保怀合同,提高冷配受胎率,与本交点竞争,冷配牛1,301头。其中包括省家畜改良站全国保种牛试验项目和中央农业部“秦川牛导入外血中间试验研究”项目。情期受胎率65%,总受胎率达到了90%以上,受到了育种专家和有关干部、群众的好评。在实践中,使我体会到,提高母牛冷配繁殖受胎率,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本地牛生产性能,70年代末,我省农区各县建起了一批区、乡牛改冷配站,推广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牛进行改良收效显著.80年代以后,国家逐渐取消了对牛改的补贴,我省90%以上的冷配站由于参配牛头数少,配种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而难以维持和发展,影响了牛的品改进展.汉源县长期坚持牛改工作,在稳中求发展成效显著.为此,笔者对汉源县牛改冷配站的办站形式、效益及管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冷配站的办站形式及管理1.1 办站形式.汉源县于1979年建立冷配站开展牛改工作,到1991年已建立九襄和市荣两个冷配站,1992年起先后增建青溪、富庄和安乐三个站.其中,九襄站为县畜牧局独办,输精员为全民所有制职工,专职从事牛改输精,其工资、福利等由县局发给;市荣、青溪、富庄和安乐四个站为县畜牧局和乡畜牧兽医站联办,县局提供牛改所需设备、液氮、冻精等,乡站提供场地和输精人员,输精员为集体所有制职工,兼职从事猪改输精或饲料兽药销售等工作,其工资、福利等由乡站发给.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起,江西省高安市实施"肉牛良种工程",把肉牛生产当作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当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工程来抓。经过近3年努力,他们在牛改冷配、杂交良种母牛保护、种草、肉牛生产适用技术推广运用、规模养牛、肉牛流通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以牛改冷配为突破口。把牛改冷配作为肉牛生产的突破口来抓:一是把牛改冷配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政府名义把任务下达到各乡镇;二是明确责任,实行双重考核。把牛改任务完成好坏作为市政府考核各乡镇政府、市局考核各基层畜牧兽医站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完善乡级人工授精站,加快建设村级人工授精点,延伸冷配服务,提高冷配率。目前全市有乡级人工授精站23个,村级人工投精点10个;四是积极推广运用细管冻精新技术,提高冷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的养牛业,自1979年开始黄牛冷配改良以来,发展较快。冷配技术大面积普及,黄牛改良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已在63个县(市)建立冷配点749个,10年累计冷配母牛82.67万头,产活西黄、利黄、黑黄等改良牛40.63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1986年后进入大面积丰产丰收阶段,从冻精生产到冷配服务,布局合理、三站配套(冻精站、液氮站、基层冻配点),以当年授配母牛13万头、翌年产活改良牛8.5万头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冷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业务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我省牛品种改良工作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省已建牛改冷配站1085个,年冷配母牛约20万头,产犊率有很大提高。但新建的牛改点和老的牛改点比较发展极不平衡,冷配产犊率高低相差46.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母牛冷配空怀率高,产犊率低是当前牛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据笔者数次深入基层牛改冷配站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提高牛改冷配受胎产犊率,生产中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基本功训练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9.
<正>延边州畜牧业管理局以"繁改工作标准化建设年"活动为载体,采取多项措施,规范冷配站(点)标准化建设,加强对牛人工授精从业人员的管理,推进延边州繁改工作标准化建设。一、规范现有冷配站点。对牛冷配站点进行适当调整,加强软硬件建设,要求站点必须具备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操作室,室内要划分液氮罐存放、精液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80年代,新化县在湖南省率先推广肉牛人工冷配技术。随着肉牛产业前景不断看好和特色黑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肉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的应用,使得母牛受胎率和产仔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肉牛品改工作已在全县得到了普及推广。目前,新化县有肉牛品改站(点)20个,品改技术员达30多人,年冷配量2万余胎次,产杂交湘中黑牛仔1.5万多头,涌现出了许多冷配里手、品改能人。半路出家的吉庆品改站品改员彭华清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 ,山羊杂交改良工作发展迅速 ,许多基层畜牧兽医站都建立了山羊人工授精站及山羊冷配站 ,但有相当部分冷配站技术不过关 ,受胎率仅有 30 %左右 ,严重制约了山羊品种改良的进程。为此 ,笔者认为提高山羊冷配技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规范操作技术 :山羊冷配操作必须做到精细 ,按照有关程序进行 ,如步骤颠倒 ,操作马虎 ,就直接影响到受胎率的高低。解冻要点 :解冻要求“三快” ,即快取、快投、快溶。具体操作如下 :先取一大小适中的烧杯 ,内盛 40℃温水 ,用预冷的长柄镊子 ,从贮精罐中快取一支细管 ,使带棉塞的一端朝下 ,封口朝上 ,立即…  相似文献   

12.
湖南肉牛产业散养户占80%以上,增大了以冷配为主的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难度.文中分析了目前肉牛品种改良冷配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供冷配员输精的牛源不足、部分地区冷配牛受胎率不高、冷配员工作盲目被动、冷配员流失以及广大农村缺乏推广先进繁殖技术的平台等,提出了湖南目前冷配员的配种工作,应从单纯技术问题上升到组织管理层次的观点,以"控制发情"技术和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核心,采用"科研机构+公司(大户)+冷配员+农户"的实施模式,利用市场调节,在不增加政府大批资金投入的前提下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湖南肉牛品改工作效率和良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奶牛冷配技术改良工作是建设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需要。最近几年,随着包头市奶牛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地区对优质奶牛品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奶牛品种改良就成为包头市急需做好的工作。九原区将奶牛冷配工作纳入镇村领导班子、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的重要考核内容,采取不与旗县站、奶牛冷配站点、改良技术员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看牛群的方式,多次对全区奶牛冷配工作进行随机督查,使奶牛冷配改良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奶牛冷配改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正> 鉴于用马冷冻精液配种(简称马冷配)和常温配种有显著不同,我们八三至八五年对马冷配采用排卵后输精,效果较理想。一、试验材料1.选择从事马常温配种工作10~15年以上的,发情鉴定技木较熟练的配种员建立马冷配站,做发情鉴定、输精和妊娠初检工作。站内设备符合马冷配技木操作规程要求。受配母马来源于农民饲养的役马。  相似文献   

15.
减少液氮损耗的新办法郭翠兰,郑希武(山东省粱山县畜牧兽医站274800)随着黄牛冷配工作的普遍开展,边远县、乡冷配站*对液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运输不便和运费涨价*等因素,给冷配工作增加了投资和困难,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县近3年来普遍采用冰箱...  相似文献   

16.
<正> 策勒县从1980年以来,先后引入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4个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土种黄牛进行冷配改良。1980—87年用冷冻精液共输精配种母牛11066头,1986年全县9个冷配站用冻精配种的2505头母牛,在1987年已繁殖了犊牛1607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平均为64.15%,名列地区前茅。该县的固拉哈马乡老巴扎冷配站输精员买买托夫达同志,输精配种的226头母牛已繁殖犊牛163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达到72.12%,基本上接近国内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肉牛冷配是加快黄牛改良工作进程,提高良种肉牛覆盖率的重要手段。冷配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设法提高冷配受胎率。我县家畜改良站开展肉牛冷配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1996~1998年在全县实施“优质肉牛生产配套技术推...  相似文献   

18.
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的配种方式已逐渐由冷配取代自然交配.牛的冷配受胎率与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精液品质等密切相关.笔者对提高牛冷配受胎率的几点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1 黄牛改良冷配体系建设基本状况 永济市黄牛改良从1983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有38个黄牛冷配站点,50名冷配技术员,年冷配母牛在1万头左右,受胎率达到88%以上,冷配站点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冷配设施比较齐全,在全区来说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采用牛冷冻精液配种工作中,注意影响冷配受胎因素,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我们通过五年工作的实践,据在九个冷配站(点)试验分析,观察到影响冷配受股率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不同时间输精对受胎率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以外观发情鉴定,判断发情火候,确定输精时间(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