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和关键驱动因素,可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不同的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均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文中总结了放牧对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理解草地节肢动物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及其生态学机制,为提高草地管理的科学性、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放牧与草地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Jaccard指数,Sorenson指数和Mountford指数等三个相似性指数及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指数在环境梯度上没有反应出物种的明显变化特征,原因是由于干扰(放牧)使整个环境梯度上系统的时间、空间和种间相悖,结构错乱.聚类分析能够从群落结构上分析群落之间的关系.分类结果表明7个样地可以分为三类(1)以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2)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3)以豆科小灌木为优势种的群落.笔者指出在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同时也对畜牧种质资源进行了保护,因此在畜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育没有矛盾.  相似文献   

4.
放牧强度和放牧制度影响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全年禁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较高;重度放牧两者均最低;夏秋季节放牧较冬春季节放牧低。划区轮牧与同等放牧强度的中度放牧相比牧草可贮藏更多的养分,而且草地具有较高的早春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放牧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通过放牧试验研究了草地和柠条林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 cm)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含水量下降。草地和柠条林地的水解氮含量都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速效钾含量则都表现为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轻度放牧;速效磷的含量草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柠条林地的速效磷含量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7.
林下草地放牧养鸡对林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薇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15-215,217
对放牧散养鸡的活动及采食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总结了林下草地放牧养鸡的技术,为制定合理的林下草地放牧养鸡饲养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草地牧草生产力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一直是草原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明确认识该问题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该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适度放牧可促进草地牧草生产力"的认识依然存有争论,对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这一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的机理认识.综述了国内外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模型模拟结合观测实验数据进行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的深入机理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正确的放牧时期,适宜的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3个方面阐述放牧草地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0.
放牧是影响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生长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长期的放牧已经改变草地植被生物学特征,造成草地退化。于2010-2012年在河北坝上草原研究季节放牧压调控对草地植被生物学特征变化的影响。试验设计为2因素3水平的野外放牧试验,即: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放牧压(重度放牧、适度放牧、休牧),放牧家畜为蒙古绵羊。主要测定不同放牧季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春季放牧处理对草地植被影响最为显著,而夏季和秋季实行重度放牧和适度放牧轮换对草地优势植物高度、盖度、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在整个放牧季中放牧处理连续重度放牧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与适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可使草地优势植株的高度、生物量分别下降31.0%和17.5%。放牧制度T1(春季禁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为最合理的季节性放牧调控措施,将为改善该地区草原牧草生物量、营养价值、以及草地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天山北坡谢家沟区域草地利用模式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和凋落物分解(土壤碳输入)的影响,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乌鲁木齐县谢家沟的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放牧(载畜量2.8羊单位/hm2)和刈割为试验处理,采用样方法和凋落物原位分解法对放牧、刈割草地的植被α多样性、凋落物分解动态进行测定,同时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表面和10 cm温度、土壤水分、容重、辐照度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放牧降低了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同时其植被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一性指数显著低于刈割草地(P<0.05);地上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地下凋落物(根系)(P<0.05);放牧显著降低了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同时相较于刈割处理,放牧降低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和辐照度(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水分是该区域限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天山北坡谢家沟区域刈割利用维持了草地植被多样性,同时其凋落物分解碳输入也没有受到抑制,而放牧利用使得草地植被多样性下降,抑制了作为碳输入的凋落物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放牧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通过放牧试验,研究了草地和柠条林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 cm)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物理结构。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加剧,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含水量下降。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的有机C、全N和全P含量都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速效K含量则都表现为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轻度放牧;从畜牧羊种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放牧地践踏较轻,其放牧地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有机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州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家畜放牧方式和草地利用的现状,主要从放牧时期、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3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放牧草地的优化控制及其合理利用的方法,为当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和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州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家畜放牧方式和草地利用的现状 ,主要从放牧时期、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 3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放牧草地的优化控制及其合理利用的方法 ,为当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和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刈割与放牧结合对苜蓿型混播草地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苜蓿为主的混播草地,在前期刈割的基础上采用低、中和高3种放牧率进行轮牧。结果表明:60d放牧后,在各放牧处理间的土壤水分和容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牧草干物质含量和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牧草生长阶段,利用时期和牧草种类。供试羔羊的个体增重和产肉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其单位草地面积的增重和产肉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提高。苜蓿草地的放牧利用以中等放牧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16.
在建植8年经更新改良的人工草地上进行放牧强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比较试验表明,人工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为40%的利用率,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地牧草产量下降,杂草增加四川麻羊在人工草地当年和翌年牧羊分别为111.89头日数/亩和191.77头日数/亩.  相似文献   

17.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为例,对不同放牧植被类型、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团聚体水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草地较之放牧林地的土壤结构及结构稳定性要好;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其结构稳定性亦最差;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多、团聚体水稳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花尔基林业局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内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正常草地、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草地内共观察到23种鸟类,其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4、0.89、1.05、0.49。各放牧强度样地内的鸟类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沙(即鸟)的密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重度放牧草地内达到最大,而蒙古百灵、小沙百灵和鹌鹑的密度则逐渐降低。从正常草地至中度放牧草地云雀的密度逐渐增加,在中度放牧草地内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放牧散养草地鸡的鸡场选择,草地建植及鸡只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放牧对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演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各种变化特征,可以及时掌握草地在放牧利用下的演替方向;适度放牧不但能促进牧草生长发育,提高牧草再生能力及营养价值,保持草地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保护了草地的植物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稳定防止草地退化,有利于草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