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尾松腮扁叶蜂 (CephalciapinivoraXiaoetZeng) ,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重庆和四川马尾松林内新发生的一种害虫 ,由于危害隐蔽、扩散蔓延快、造成的损失严重 ,成为目前马尾松林的一大害虫 ,严重威胁着松林的安全。1 分布重庆的永川、长寿、大足、璧山、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梁平、江北、渝北和四川的大竹等区县马尾松林区 ,海拔 2 90~ 10 0 0m地区均有分布 ,常年发生面积0 .4~ 0 .6 7万hm2 。2 生物学特性2 .1 形态特征成虫 具光泽 ,雌虫黄褐色 ,雄虫黑色。卵 园柱形、两端圆滑、一端略小 ,初…  相似文献   

2.
通过林间饲养的统计分析得出,马尾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pinivora Xiao et Zeng)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和84.7日·度,雄蛹的值分别是103℃和102.4日·度.  相似文献   

3.
在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设置固定观察样地,通过室内和林间人工饲养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在害虫发生季节后,选择不同受害程度的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实测并计算受害与未受害松树针叶和材积损失以及单位面积材积的损失。弄清了害虫地面虫口密度与林分受害程度的关系,确定了害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林间饲养的统计分析得出,马尾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pinivora Xiao et Zeng)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和84.7日·度.雄蛹的值分别是10.3℃和102.4日·度。  相似文献   

5.
6.
我国松叶蜂天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我国松叶蜂类昆虫天敌52种,其中寄生性天敌24种,捕食性天敌22种,病菌6种。对各类天敌对叶蜂的作用和对叶蜂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对天敌的应用前景及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黑胫腮扁叶蜂(Cephalcia nigrotibialis Wei)以雌虫为模式标本,描述于我国陕西(周至)和河南(内乡)。2009年在北京延庆发现它是油松上一种新的重要害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越冬,越冬虫口密度平均达20.7头/m2。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下旬出现成虫;成虫产卵于2年生的松针上,幼虫在小枝上做丝质的巢,咬断松针基部后取食,为害盛期为8-9月。色带诱集试验表明,5种色带均可诱到成虫,不同颜色之间差异不显著。目前在延庆将红色胶带用于黑胫腮扁叶蜂的防治。本文对各虫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彩色图片,讨论了该虫的分布特点和成灾原因。  相似文献   

8.
异耦阿扁叶蜂Acantholyda dimorpha Maa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食叶害虫,局部可对马尾松林的生长造成损失。此虫在浙江松阳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内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羽化,并在当年生嫩针叶上产卵。幼虫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熟并陆续入土。本文报道此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讨论了对其进行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明确烟翅腮扁叶蜂Cephalcia infumata Zhang & Wei的发生与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林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间的关系, 探索影响烟翅腮扁叶蜂虫口密度的关键因子, 对监测青海云杉林烟翅腮扁叶蜂虫口密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2年-2023年在宁夏大罗山烟翅腮扁叶蜂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林型中设立16块20 m×20 m的样地, 调查林分因子、立地因子, 以及烟翅腮扁叶蜂虫口密度。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草本盖度(x7)、郁闭度(x2)和冠幅(x5)是影响2022年-2023年烟翅腮扁叶蜂发生的关键因子, 建立了虫口密度的线性预测模型, y=-50.205-50.758x7+111.633x2+2.916x5。其中, 草本盖度与烟翅腮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t=6.169), 郁闭度与烟翅腮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t=3.345), 冠幅与烟翅腮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t=5.724)。因此在宁夏大罗山青海云杉林郁闭度和冠幅大、草本盖度低的林地烟翅腮扁叶蜂易发生, 应作为监测重点区域, 为提前预防虫害的发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粉红粘帚霉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病原真菌的种类,以组织分离法对自然罹病死亡的楚雄腮扁叶蜂进行虫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所得虫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中的高毒力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属25株菌株,其中以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出现频率最高,共分离到15株,均与GenBank中粉红粘帚霉相关菌株亲缘关系最近,ITS序列同源性达100%,属优势种。按照柯赫法则证实4个属的虫生真菌对楚雄腮扁叶蜂均有致病力,其中粉红粘帚霉致病力最强,其高毒力菌株SWFUYHL 02-01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致死中时为10 h;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该菌株生长和产孢,其次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其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在以不同种类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该菌株均能生长,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显著高于以其它糖为碳源时;适宜其生长的氮源是酵母浸出粉,适宜产孢的氮源是硝酸铵和尿素,以硫酸铵和酵母浸出粉为氮源时不产孢;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无机盐分别是MnSO_4和MgSO_4,添加CaCl_2的培养基上未见产孢;光照对粉红粘帚霉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粉红粘帚霉菌株在采样点的出现频率与其生物学特性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
松叶蜂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松叶蜂几个危害区幼虫期或茧期的病原进行了调查,统计了松叶蜂类害虫的为害和病原的寄生情况。详细描述了国内外已分离的主要松叶蜂病毒各自超微结构的特征、所属类型、及其一系列研究近况。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松叶蜂病原微生物防治该类害虫取得的成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还就我国利用松叶蜂病原防治该虫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区丹巴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巴腮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乌鞘岭林区2年发生1代。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以预蛹在土室内滞育610d左右。第3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初见成虫,下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始见幼虫,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孵化结束。通过风险评估确认丹巴腮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风险为中度危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松叶蜂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性信息素产生、化学组成、雄蜂林间反应、信息素生物学与种群动态,以及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扼要地介绍了松叶峰性信息素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蔗扁蛾幼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害虫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已给广东的花卉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对华南地区甘蔗和香蕉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寻求防治良策,刘南欣等在室内进行了三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感染蔗扁蛾幼虫的敏感性试验。此后,程桂芳、田世尧等也进行了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蔗扁蛾幼虫的研究,但其试验仅限于室内或少量寄主植物的处理。大面积条件下的情况则未见报道。鉴于此,作者进行了大面积条件下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蔗扁蛾幼虫的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国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云杉阿扁叶蜂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云杉阿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度危险性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6.
黄缘阿扁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黄缘扁叶蜂的分布,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等发生情况,并提出了对该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葫芦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水葫芦是全世界公认的“十大”害草之一,危害严重。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防治该草难以得到持续的效果,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防治是一种持久性、成本较低、环境友好型的治理方法。本文从水葫芦天敌、水葫芦病原菌和植物的化感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生物防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靖远松叶蜂雄蜂对处女雌蜂的昼夜趋性反应发生在白天,每天有两个高峰,强峰为9:00~13:00,弱峰为17:00~19:00,晚20:00~早8:00之间未见趋性反应;雄蜂对不同日龄处女雌蜂的反应不同,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诱捕器诱到雄蜂的数量逐渐下降,1日龄雌蜂诱到雄蜂的数量最多,其诱捕率为51.64%;含有1头处女雌蜂的诱捕器在50~1500m之间,均能诱到雄蜂;雄蜂对7种不同的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反应表明,只有(2S,3R,7R)-3,7-二甲基-2-十三碳醇丙酸酯对雄蜂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在陕南的发生危、害、生活史、主要习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不同防治方法、不同药剂中筛选出了该虫几种防治方法和防治有效药剂,采用树盘垦复,防效达85%;用40%氧化乐果乳油机动喷烟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1~3龄幼虫防效均达93%;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用18 kg/hm2敌马烟剂、林丹烟剂防治1~3龄幼虫,防效达90%.  相似文献   

20.
新害虫蔗扁蛾的形态,寄主,食性,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形态、寄生、食性、生物学和主物防治5个方面概述了新害虫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在国内的研究进展,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已发现有17种植物不同程度地受蔗扁蛾为害,11种是首次记录的寄生植物。蔗扁蛾的食性十分复杂,有钻蛀性、腐食性和杂食性等,完成1个世代需要60~121d,全年可发生4代,幼虫7龄,历期长达37~75d,成虫在羽化前,蛹的关胸部露出肾壳,约1d后成虫羽化;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