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吉林省1987年中晚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15个点的产量性状资料,分析了品种、地点、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7个杂交种的不同适应区以及各地点种植该区适应杂交种的增产潜力。通过特别适应区内产量比较,主要杂交种特别适应区分别为:(1)吉单131的适应区为中高产地区,即四平、辽源平原暖温半湿润中晚熟区。(2)在中产地区,四单14的适应区是白城平原温和半干旱区。吉单133的适应区是四平、长春平原温和半湿润区及吉林、通化平川中熟区。(3)四单8的适应区为长春及白城北部年积温较低的中低产地区。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平原,面积三十万平方公里,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地处温暖带半湿润区,气候资源丰富,适合麦、棉、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生长,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工农业和交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是,春旱夏涝,土地盐碱和地下咸水严重影响了这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淮海平原上普遍存在的旱涝碱咸,是半湿润季风气候和堆积平原的地学条件下水分运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淮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区 ,属半湿润季风区 ,它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所处的区位和农业发展现状决定了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笔者着重分析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气候资源条件 ,主要是光能资源、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农业生产措施以促进淮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西火龙果种植生态气候区划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龙果是广西特别是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合理利用广西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火龙果产业,通过对火龙果生态气候要求的分析,确定了种植火龙果生态气候区划指标,并对广西火龙果种植生态气候区进行划分和区划结果评述,划出生态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为广西火龙果生产的优化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参与式方法,对黑龙江省半湿润区哈尔滨市、呼兰县、望奎县、双城市、巴彦县、宾县、绥化北林区进行了参与式农村评估(PRA),邀请省内玉米研究知名专家以参与式学术研讨的方式对PRA所获得的玉米生产发展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不同地区的限制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玉米研究的优先序。结果表明,干旱问题存在于所有地区,为第一优先考虑因素;栽培管理技术、玉米丝黑穗病、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等是黑龙江省半湿润区主要考虑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对威宁农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威宁县6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发展问题和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威宁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成县5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发展问题及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地质结构与生态农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平原中部地区为例,介绍了农业生态地质结构的概念、功能、类型和分布范围,分析了该地区生态农业的特点,论述了农业生态地质结构与生态农业的关系,提出了符合实际特点的农业生态地质工程区划,为该区域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关乎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通过对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实地调研,摸清地区自然资源、气候资源、人文历史、产业状况等资源本底,从地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人才等方面分析了石滩镇生态产品发展概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源-产业基础,规划打造"避暑康养核心区""特色农业观光区""山地运动休闲区""老家民宿体验区"四大主题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提高石滩镇生态产品供给,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石滩"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温凉半湿润区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温凉半湿润区的农业生态特点和土质气候条件,进行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6个适宜该地区栽培的高产大豆品种,增产幅度达11.52%~34.25%,对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36-19138
在简述老工业基地现状和辽宁地区第一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析规划概况:一是从地势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气候差异、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介绍了辽宁省进行农业分区规划发展的生态基础;二是以比较优势理论、生产布局理论和资源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为基础,以充分发掘不同自然区域的经济功能为原则,探讨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规划的形成;三是根据《辽宁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0)》,阐述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规划的基本格局。从粮食主体功能区的支持政策、其他特色农业生态区的支持政策和农业生态区发展的配套措施3个方面剖析了辽宁省农业生态分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分析了生态分区规划下老工业基地农业振兴经验:一是农业生态分区规划发展是老工业基地农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二是规划的科学性是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基础;三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投入机制是农业聚集效应的关键;四是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是生态区实现产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按照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将白银市绿色农业示范区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沙漠边缘生态绿色农业区、高扬程提灌粮经牧综合绿色农业区、黄河沿岸及城郊高效绿色农业区、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绿色农业区4个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优势区,并就它们的基本状况、优势产业以及开发措施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涉及是的一个关系到人类种群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问题。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在不同的气候带和不同的动、植物区系内作长期的联网作研究。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具有许多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诸如:能量、水、植被的新陈代谢。食物链(网)以及维持“持久林业”的森林生产力,等等,均列入研究内容,在中国,作者按七个有林气候带提出首批应建的12个定位站,实行联网研究。  相似文献   

14.
“猪—沼—果”生态模式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治理农村散户养殖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福建省资源、气候特点,阐述和分析了“猪—沼—果”生态模式的分类、特点、应用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而生物资源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采用GIS分析方法结合基础资料,分别通过植被重要性和生境适宜性两个指标对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进行评价,结合山地定义边界,对威海环翠区山地生物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得到保护级别从高到低的4种保护区类型:生态管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建设区和生态改善区4个区域并针对相应类型提出不同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5,5(3):113-121
自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江西省正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由于循环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江西省在该区域正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和助推建设“美丽湖区”等多方面的意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良好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3)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主要有立体型、共生型、再生型、循环型、减灾型、休闲型、低碳型和复合型等类型与模式;(4)根据调查,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循环农业发展尚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新、模式不优、推广不力、素质不高、规模不大、链接不紧、交流不多、奖惩不力和效益不佳等各种问题;(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学习,加深认识;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模式,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训人才,提升素质;开展交流,扩大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视科技,加强研发;强化推广,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康农业旅游园区化开发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做好农业旅游园区整体规划和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有利于特色农业旅游园区产业化发展的外在环境;以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培育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系统,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产品;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依托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构建农业旅游园区的自然生态体系,突显生态保护价值及教育价值;以制度创新为平台,理顺关系,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农业旅游园区的竞争力;以及创新营销方式,培育区域品牌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朝阳地区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朝阳1953—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倾向率、标准偏差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来,因气候变暖朝阳地区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有不同的表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近20 a里霜期气温升高2.0℃,日照时间减少159 h,降水量增加6.6 mm,阴天日数变化平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变暖明显是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特点,霜期自然灾害发生率低对霜期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9.
创意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旅游业、创意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业态。密云县从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出发,依托其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休闲产业的优势,创意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分析其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密云创意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思路,并从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主题产品、构建产业链条、开展项目设计和创意策划,打造创意农业优势品牌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