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与禽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的病原,属反转录病毒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中的一种。该病毒主要侵害火鸡,也能引起鸡、鹅、鹌鹑和鸭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的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属于反转录病毒属。此病毒主要感染火鸡、鹅、鸡、鹤鹑和鸭等禽类并引起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与鸡马立克氏病(MD)和鸡淋巴细胞白血病(AL)均是禽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且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目前,因为REV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或由于疫苗带毒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已日益成为影响养禽生产和养殖效益的  相似文献   

3.
<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属于反转录病毒属。此病毒主要感染火鸡、鹅、鸡、鹤鹑和鸭等禽类并引起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病理综合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与鸡马立克氏病(MD)和鸡淋巴细胞白血病(AL)均是禽病毒性肿瘤性疾病,且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目前,因为REV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直接或由于疫苗带毒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已日益成为影响养禽生产和养殖效益的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鸡。病毒在鸡体内可以形成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一种是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于肿瘤细胞和被感染的组织细胞内;另一种是细胞脱离性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后者随皮屑的脱落污染环境,这种脱离细胞的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室温下存活4~8个月。  相似文献   

5.
运用BA免疫组化技术与HE染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实验性攻击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后鸡体内病毒抗原分布与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DV能引起胸腺髓质区、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法氏囊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生,开逐渐在全身各部位产生多发性淋巴样细胞增生灶。病毒抗原阳性反应与网状细胞增生明显相关。MDV抗原阳性细胞主要包括网状细胞,浓缩碎裂的淋巴细胞及浸润的淋巴样细胞,这些细胞浆和胞核均哇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鸡。病毒在鸡体内可以形成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一种是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于肿瘤细胞和被感染的组织细胞内;另一种是细胞脱离性病毒,存在于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后者随皮屑的脱落污染环境,这种脱离细胞的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室温下存活4~8个月。  相似文献   

7.
<正> 鸡马立克氏病(简称 MD),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虹膜,皮肤,肌肉和各内脏器官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传播速度快,面积广,潜伏期长。乌骨鸡对马立克氏病毒非常  相似文献   

8.
运用BA免疫组化技术与HE染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实验性攻击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后鸡体内病毒抗原分布与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DV能引起胸腺髓质区、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法氏囊生发中心淋巴细胞坏死、网状细胞增生,并逐渐在全身各部位产生多发性淋巴样细胞增生灶。病毒抗原阳性反应与网状细胞增生明显相关。MDV抗原阳性细胞主要包括网状细胞、浓缩碎裂的淋巴细胞及浸润的淋巴样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呈强阳性着染。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犬瘟热病毒(CDV)属于RNA病毒,大小为100~300nm,圆形体.该病毒可以在犬、雪貂和犊牛肾细胞以及鸡成纤维细胞中进行培养,在犬肾单层细胞培养中可生长繁殖,并形成多核体(合体细胞)及核内、胞浆内包涵体及星状细胞,还可以用鸡胚培养,接种1~2d,在绒毛尿囊膜上可以见到水肿,外胚层细胞的增生和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10.
犬瘟热病     
1病原 犬瘟热病毒(CDV)属于RNA病毒,大小为100~300nm,圆形体。该病毒可以在犬、雪貂和犊牛肾细胞以及鸡成纤维细胞中进行培养,在犬肾单层细胞培养中可生长繁殖,并形成多核体(合体细胞)及核内、胞浆内包涵体及星状细胞,还可以用鸡胚培养,接种1~2d,在绒毛尿囊膜上可以见到水肿,外胚层细胞的增生和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11.
通过鸡胚静脉接种,对分离于湖北某蛋鸡群的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HB2015株进行实验性感染研究。结果:试验组鸡胚孵出14只雏鸡,对照组孵出3只;ALV-A特异性PCR结果显示:试验组孵出的小鸡4周龄时有11只(11/14)的血液样本呈ALV-A核酸阳性,3只(3/11)呈ALV-A核酸阴性,对照组则全部为ALV-A核酸阴性;16周龄试验组鸡血涂片中可见少量髓细胞性瘤细胞,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不同病变结节;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内脏组织中可见原淋巴细胞、髓细胞性瘤细胞、成红细胞等多种瘤细胞增生;感染鸡的肝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表明ALV-A HB2015株通过鸡胚静脉接种可诱发蛋鸡多种类型瘤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2.
鸡贫血病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贫血病病毒不仅引起鸡的传染性贫血 ,而且也是引起鸡免疫抑制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建立了鸡贫血病病毒的套式PCR检测方法。试验证明此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以鸡马立克氏病毒、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正常MDCC_MSB1细胞DNA作为模板扩增时均未出现可见带 ,在检测鸡的各种组织病料时均未出现假阳性结果 ,该法比一次性PCR的敏感性高约 1 0 0 0倍 ,能检测到约一个拷贝的鸡贫血病病毒DNA ,而一次性PCR只能检测到3.6× 1 0 3 个拷贝。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试验。对于鸡贫血病毒的许多鸡胚分离物和细胞分离物 ,一次性PCR不能扩增出可见电泳条带 ,而套式PCR都能扩增出特异的DNA片段 ,从而说明 ,套式PCR的敏感性大大高于一次性PCR ,可消除一次性PCR产生的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的原因 1.1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免疫抑制性疾病,常见的有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性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呼肠弧病毒、病毒性关节炎和鸡白血病病毒等.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增生及肿瘤的形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归属于疱疹病毒科。MDV在流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异毒株,其共同特点是毒力比一般毒株强,有极强的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MDV分3个型,Ⅰ型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Ⅱ型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立克氏病毒型内。  相似文献   

15.
正1马立克氏病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马立克氏病毒是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在鸡的羽毛囊上皮细胞中形成带有囊膜的完整病毒粒子,随脱落的皮屑排出体外。鸡群中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带毒、排毒,受污染的羽毛、皮屑和灰尘可长期保持传染性,至开产时几乎全群感染病毒。受感染毒株的毒力和剂量、鸡的品种和感染日龄等因素的影响,鸡群的肿瘤发生率变动较大。  相似文献   

16.
对4只发病蛋鸡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及病原学检测,发现病鸡的心、肝、脾等器官不同程度肿大,脏器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显微镜下心、肝、脾中有大量多形态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Multi-PCR检测显示4只病死鸡马立克氏病毒均为阳性,其中有2只鸡马立克氏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同时为阳性,说明存在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经马立克病病毒(MDV)诱发的种瘤细胞系MSB-1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14B367。在酶标抗体和荧光抗体反应中,单抗14B367对MSB-1细胞及MDV诱发的另二株肿瘤细胞系RP4和RP1细胞表现明显的阳性反应,但与鸡白血病病毒及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诱发的肿瘤细胞系RP9和RP13,以及SPF鸡的脾、胸腺、腔上囊细胞仅产生微弱的交叉反应。免疫转印试验和免疫沉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毒可损害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引起小动脉硬化症。1流行病学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的自然感染没有实际意义。传染源是病鸡或带毒鸡,病鸡或带毒鸡的皮  相似文献   

19.
淋巴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法氏囊依赖细胞(B-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传染性极强。该病病毒主要侵害法氏囊细胞,在病毒的作用下增生,形成肿瘤。随着肿瘤病的发展,肿瘤细胞脱离法氏囊,随血液、淋巴运动,造成其他内脏器官、组织的转移灶。由于肿瘤在多个脏器、组织形成,吸收营养,产生毒素,导致机体消瘦,最终死亡。2004年某养鸡场出现鸡内脏发生增生性肿瘤性疾病,经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鸡淋巴白血病。1发病情况2004年某鸡场饲养的蛋鸡5000只,在140日龄时总是有零星死亡,以后发现死亡率一直上升,明显高于正常的死…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毒力变异及疫苗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凌霞 《中国家禽》2000,22(12):35-37
鸡马立克氏病 (Mark's Disease,MD)最早由匈牙利病理学家 Marek于 1907年报道,描述为外周神经和脊神经根单核细胞浸润造成的瘫痪。 1967年分离到病原,为严格细胞结合性的γ-疱疹病毒,命名为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鸡是最重要的自然感染宿主。随着病毒毒力增加 ,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同:经典株即强毒株引起鸡的淋巴增生性疾病,表现为内脏器官、肌肉和外周神经广泛的淋巴增生性浸润;超强毒可以引起早期死亡综合症 (急性溶细胞感染所致 )及更高比例的内脏肿瘤发生,而特超强毒则造成更严重的淋巴器官萎缩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