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雨养垄系水肥带状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其不仅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扩大土壤生态容量,提高“能流”(水、肥、气、热)利用率,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效生物区系,而且可有效缓解土壤旱涝程度的发生、增强大豆抗旱涝能力,可为大豆优质高效、高产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大穗型异源2号小麦在雅安生态条件下,播种期、密度、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及其影响,建立了最佳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小按顺序依次为:播期>施氮量>密度,并得出大于5250kg/hm2产量的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旋转回归正交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肥量、密度条件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6个子模型。初步揭示了密度、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变化规律,求出理论上供试小麦产量的最值。  相似文献   

4.
综合农艺措施的小麦产量模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 ,建立了优化产量模型。根据数学中函数极大值的概念和农业经济学边际效应理论 ,分析了 5个试验因素的关系 ,筛选出优化产量模型的小麦农艺措施 ,并分别求出当其中 4个因素处于平均水平时 ,小麦产量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大时的密度和施肥量 ,为总结小麦高产、高效综合农艺措施的规律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地区“异源2号”小麦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 ,采用 3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大穗型新品系“异源 2号”小麦播种期、密度、施氮量及其他因素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及其影响 ,建立了最佳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3种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小并按顺序依次为 :播期 >密度 >施氮量 ;施氮量 >施磷量 >密度。并得出高于 5 2 5 0、6 0 0 0、75 0 0kg/hm2 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薏2006489的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优质高产薏仁米新品种薏2006489在贵州高海拔地区产量与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9.2826+0.7427X1+0.981 0X2+0.648 1X3+0.5X1X2-0.1X1X3+0.075X2X3-1.192X12-0.159 6X22-0.408 8X32;确立了优质高产新品种薏2006489在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合理的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播种时期是4月22日,密度为8500株/667 m2,施氮量为23 kg/667 m2。在这一组合措施下,可获得406.94 kg/667 m2的最高产量。各因素对优质高产新品种薏2006489产量的影响是种植密度>播种时期>施肥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
玉米主要农艺措施产量函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吉林省中部农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产量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旋转设计试验数据的计算程序包”,解析了密度(x_1)、有机肥(x_2),氮肥(x_3)、磷肥(x_4)等主要栽培因素及其相互间效应和产量关系,提出了玉米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和最优化的生产条件,为北方农区玉米生产技术规范化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豫南雨养区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和配套播量,选用该区主推品种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设计,对不同播种方式(机械沟播、机械宽幅匀播、机械等行距条播)和播种量 (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下土壤水分、小麦群体个体发育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沟播、宽幅匀播保墒效果较机械沟播明显;机械宽幅匀播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缺苗断垄现象,促进分蘖发生和根系发育,配套187.5~225.0 kg/hm2播种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合理配施对苜蓿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硫酸钾、氯化铵、过磷酸钙和氧化镁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肥料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硫酸钾〉氯化铵〉氧化镁〉过磷酸钙。其中,硫酸钾对苜蓿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硫酸钾和氧化镁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获得苜蓿干物质产量为19 224.6 kg/hm2以上的优化方案为硫酸钾163.235~181.679 kg/hm2;氯化铵155.877~174.258 kg/hm2;过磷酸钙566.177~632.924 kg/hm2;氧化镁30.060~33.628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配比对烤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烤烟的产量效应。建立回归方程并分析表明,N、P、K施肥量对烤烟产量有较大影响,不同N、P、K配施对烤烟产量影响显著。通过计算机频次分析得到烤烟高产施肥方案为N 119.91~122.32kg/hm2,P2O5121.88~133.00kg/hm2,K2O 213.93~240.73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和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旋转回归正交试验 ,探讨了不同肥量、密度条件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 6个子模型。初步揭示了密度、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变化规律 ,求出理论上小麦产量的最值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国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受地形、气候等多方面影响,不同地 区的每年收获的次数也有很大差异。在小麦生长到成熟期的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病虫害会影响 小麦的产量,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试验设5个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对照)。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新麦19的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品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两地结果基本一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地平均比对照增产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率、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水利用率和品质性状均高于对照。“底墒水+拔节水”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对照高出6%以上。小麦全生育期灌两水以上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品质将变劣;花后灌一水与花后不灌水处理的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小,二者均优于花后灌两水的处理。综合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多方面因素,在河南北部地区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采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优质专用春小麦Y20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追施氮肥以375 kg/hm2尿素为最佳,春小麦产量为5 317.95 kg/hm2,追施尿素525、225和75 kg/hm2的处理春小麦产量依次降低.施氮时期以扬花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高,为5 086.65 kg/hm2,其次为拔节期施氮,产量为5 043.75 kg/hm2;孕穗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低为4 978.65 kg/hm2.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为:在一定施氮量内,春小麦品质与施氮量成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品质越好;在扬花期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在氮素吸收、积累、运转与利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不同类型群体间植株含氮率互有高低,成熟期强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高于普通群体,弱筋小麦含氮率优质高产群体低于普通群体。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间氮素阶段吸收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积累的高峰期均在拔节至开花期。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素积累量生育前期低于普通群体,中、后期高于普通群体;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相比,氮素积累量前期较高,中、后期互有高低;弱筋小麦各生育期优质高产群体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低于普通群体。优质高产群体花后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运转量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  相似文献   

16.
该项研究从节水、节种、节约育秧田,改革水稻传统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角度出发,通过3年系统研究,摸清了旱育秧超高产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总结出相应的优质超高产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优质超高产新品种(系)筛选,利用新型土壤调理剂和专用化学除草剂等培育适龄旱育壮秧,以及氮、磷、钾肥科学施用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豫麦34号和郑州902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子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提高;在0~150kg·hm-2的范围内,随着磷和钾的用量增加,也可使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提高.适当增加氮、磷、钾的用量均可明显改善小麦的加工品质,使其容重、沉淀值、湿面筋、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提高,弱化度降低.但当磷、钾用量过大时,加工品质不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甚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枣阳市麦后移栽棉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宜枣阳棉花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了枣阳棉花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枣阳优质棉基地建设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达到了棉田增效,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发展以新的内涵,对其素质提出了独特的要求。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素质,既是教师个体持续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四川盐源高海拔(2 000~2 400 m)烟区二次去叶对烤烟等级结构、部位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在打顶时单株常规留叶20片的基础上,再次去除1~3片下脚叶和1~4片顶部叶,进行小区试验,考察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部位构成、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次去叶,会导致产量、产值下降,但可提高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部叶比例;去除3片上部叶,有利于提高均价、中部叶比例和上部叶感官品质;延迟二次去叶,中部叶比例更高,弃采则上等烟比例更高。盐源高海拔烟区单株采取打顶时去除1片脚叶,15 d后去除或弃采3片顶叶的措施,优化烤烟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