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杉木与阔叶树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对12a生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杉阔混交能明显地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抗逆性,提高森林多种效益,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营林措施之一。但混交树种及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的生长影响较大。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等阔叶树混交的适宜类型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比例为2∶1,杉木与火力楠、檫树混交比例为1:1。值得注意的是,杉木阔叶树混交,如伴生树种为速生的阔叶树种(如火力楠、檫树等),则杉木的比例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2.
柠檬桉与乡土树种复层混交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金元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3-164
对22 a生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调查分析表明: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能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蓄积量比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提高了30.6%,比杉木纯林提高了119.3%。柠檬桉由于树体高大,与木荷、杉木混交,其密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于荷×杉单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3.
选择福建常用的 6个针阔树种 ,与杉木组成 3树种组合进行行状混交育苗 ,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木荷与杉木与马尾松混交育苗具有正效应 ,作为 3树种混交林的树种搭配是合适的 .而马杉桤、木杉桤和桤杉闽这 3个树种组合 ,则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 ,作为 3树种混交林的树种搭配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在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土壤营养元素对杉木及其他建群种优势度的重要性因树种而异 .影响杉木优势度的首要土壤营养元素为缓效钾、碳氮比及有机质 ;影响木荷优势度的首要土壤个营养元素为全钾、速效钾、碳氮比 ;而影响甜槠优势度的首要土壤营养元素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 .影响杉木及其他建群种优势度的首要土壤营养元素亦因树种不同 ,其影响杉木及其他建群种优势度的作用方向既有相同的亦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正杉木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成活率高的特点。目前,混交种植被认为是提高杉木产量的有效方法,但如何选择伴生树种成为制约混交林种植的瓶颈,也是杉木种植产量提高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以杉木混交效果较好的福建省武夷山为例,分析混交林和伴生树种凋落的动态变化,分析该地区混交林高产的本质,为中国杉木混交种植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武夷山地区的毛竹、木荷等伴生树种受海拔、气候影响,其凋落时间、  相似文献   

6.
木荷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佐昭 《现代农业科技》2010,(6):208-208,210
分析了木荷林带营造对环境的要求,总结了木荷林带营造方式、营造技术,并指出其带来的营造效益,以为木荷作为混交造林树种和主要防火树种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宝川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38-139,88
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三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与马尾松、木荷、厚朴构成的混交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了养分有效性.在所研究的3种混交模式中,以杉木与木荷混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对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的生态对策进行相对的定性划分和归类 .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和拟赤杨相对呈 r对策 ;丝栗栲、毛栲、苦槠、甜槠、罗浮栲、虎皮楠、上杭锥等树种相对呈 K对策 ;木荷、马尾松、黄山松、深山含笑则相对呈 r- K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文中采用相邻格子法,对长期处于近自然经营条件下的75年生杉木老龄林乔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树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基本上呈正相关。生态位宽度大小顺序为杉木>木荷>丝栗栲>刨花楠>虎皮楠>细齿叶柃>枫香>短梗幌伞枫>毛八角枫>千年桐,除千年桐外,其余树种均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生态位重叠也较大。各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正相关关系。杉木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木荷、丝栗栲、刨花楠与杉木的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综合比较各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在近自然经营模式下,木荷、丝栗栲、刨花楠可与杉木良好共存,是较为理想的杉木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混交模式下固氮树种对杉木氮代谢的影响,为杉木混交林营建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两室根箱试验法,将杉木与台湾桤木、大叶相思、杨梅和刺槐等4种固氮树种混交栽培,以纯杉木栽培模式为对照(CK),分析栽培过程中杉木叶片全氮(N)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6、9和12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全N含量分别为18.30~21.65、19.22~23.79和6.34~8.78 g/kg,均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CK.培养结束时,除杉木×杨梅外,其他3种混交模式下杉木根系全N含量分别为5.36、6.20和5.79 g/kg,显著高于CK.9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NR活性为2.63~3.36 μg/g·h,均高于CK;6和9月,混交模式下杉木叶片GS活性分别为37.40~47.70和28.70~32.80 U/mg,均高于CK;杉木叶片全N含量与其NR、GS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固氮树种叶片酶的活性对杉木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同,以大叶相思对杉木氮代谢影响最明显.固氮树种与杉木间不存在对铵态N的竞争,总体表现为促进杉木对铵态N的吸收.[结论]固氮树种能提高与其混交杉木根、茎、叶中的全N含量及NR、GS活性,可作为杉木混交林营建的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营造的人工纯林及混交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纯林树种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纯林树种表现为南酸枣>马褂木>杂种马褂木>杉木>桤木>观光木>木荷;混交林模式以杜英+刺楸混交林模式的生长状况最好;在3种杉阔混交林模式中,桤木与杉木混交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3.
杉木木荷混交林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木荷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以2:1的比例行状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协调,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明显地提高了林分生产力和材质,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可进一步营造该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黑荆引种区(尤溪县)进行黑荆树与其他三个树种的混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荆与楠木、黑荆和杉木这两种混交林能提高林分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与杉木纯林相比,黑荆和杉木混交能改良林地,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以3年生红花香椿树高、胸径数据为基础,结合SPSS方法分析红花香椿与不同树种混交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红花香椿与不同树种混交,其生长量存在一定差异,与建柏、杉木混交效果优于与椎木与闽楠混交;红花香椿与建柏混交,其平均立木材积较与椎木与闽楠混交具有显著性差异;红花香椿与杉木混交能够形成复层结构,改善了林间环境,相互促进生长;而椎树、闽楠与红花香椿同为阔叶树,混交不易形成复层结构,影响彼此生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北亚热带檫木天然次生林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海拔和坡向对檫木生长、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000 m以上山地,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及胸径/树高均差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地,人工林造林地选择宜在海拔1 000 m以下;随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坡位变化,檫木生长量和胸径/树高呈逐渐减小趋势。阳坡和半阳坡差异不显著,是理想的檫木造林坡向;檫木纯林或者混交林可以采用均匀造林模式。在海拔500 m以下阳坡,可以实现混交增产造林树种的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香樟和枫香;在海拔500 m以下半阳坡,混交伴生树种为杉木、亮叶桦、枫香和枳椇;在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甜槠、枫香和木荷;在海拔500~1 000 m的半阳坡山地,混交伴生树种为木荷、麻栎、杜英、枫香和紫茎。初步解决了北亚热带山地檫木分布区划分、空间结构变化及互利混交树种等问题,可以为檫木人工造林的林地选择、造林模式和混交伴生树种选取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65-167
杉木人工纯林栽培技术容易引起地力衰退和林分生产力下降,为探索有效治理杉木纯林所产生的弊端,开展了杉木与观光木混交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观光木混交可以促进杉木生长,混交林生物多样性增强,林内小气候、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观光木是杉木较为理想的混交树种,杉木与观光木混交有利于缓解杉木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8.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杉阔混交林中,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木荷(Schima superba)、上杭锥(Castanopsis lamontiivar.shanghangensis)、厚叶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是主要建群种。在不同海拔段的群落中各建群种的优势变化明显。随海拔升高,乔木层中杉木、毛竹、木荷的优势下降明显,厚叶厚皮香、黄山松和上杭锥则随海拔升高其重要值增大。在下木层中,这些树种的优势明显下降,仅厚叶厚皮香在950-1250m的海拔段其重要值的排序进入前10位。在地被层中,部分树种幼苗的重要值有所提高,表明这些建群种有一定的更新潜力。  相似文献   

19.
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杉木纯林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以及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的混交林,造林后16 a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在林木生长量、生物量、改良地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类型林分。3树种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内生长环境和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其林分蓄积量,比纯林提高45.13%-127.03%,比2树种的混交林分提高15.27%-30.63%。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树种阻火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茶树、火力楠、女贞、石楠、枇杷、马尾松和杉木等树种的燃烧性进行了测定 ,比较了8个树种的抗火能力 ,并分析了常用防火树种木荷鲜叶和落叶燃烧的热量、CO2 和CO释放过程 .结果表明 ,木荷鲜叶与落叶均不易燃烧 ,茶树、木荷和火力楠的抗火能力强 ,适宜于作防火林带树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